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赋税始于夏代,在井田制基础上,三代行贡、助、彻之法,即“籍田以力”的劳役地租……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行“履亩而税”……确立了以田亩计征的实物地租制,是税收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标记。

第二次重大改革是秦汉时期……秦统一后,征收田租“舍地而税人”,即按每人应有土地亩数征税,田租约为“什一之税”……至唐时实行租庸调制,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定额缴纳。

第三次重大变革是唐中后期的两税法……

第四次重大变革是明代的“一条鞭法”……标志中国赋税制度向以稻田为课税对象的租税制度转化。

第五次重大变革是清代的“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

——摘编自《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史》

材料二

现代有史学家把中国古代税收变化表示为“黄宗羲定律”,公式为:

两税法=租庸调+杂税

王安石免役钱法=(租庸调+杂税)+杂税

一条鞭法=(租庸调+杂税+杂税)+杂税

地丁合一=(租庸调+杂税+杂税+杂税+杂税)+杂税

通式:bn=A+nx。式中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税,n为改制次数。显然,这是个累进的算术级数。

——改编自秦晖《并税改革与黄宗羲定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3-11-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某学习小组搜集史料,探究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吴杨行密占据江淮地区以后,“淮之人不识干戈者二十余年”。南唐李昪夺取政权后,下令革除一切额外租税,奖励人民种桑开垦。由是“江淮之间旷土尽辟,桑拓满野,国以富强”。

——摘编自何和义邵德琴《浅论唐宋之际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二   茶叶的种植在东南地区十分普遍。据绍兴三十二年(1162)的全国各路州军产茶数额,江西产茶五百三十八万余斤,位居第一、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紧随其后的三路分别是:浙西、江东、浙东,都属东南地区,这四路合计产茶一千四百六十八万斤,占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游彪《宋史》

材料三   学习小组设计了搜集相关史料的若干角度,如下示例为其中一个角度及其说明。

角度:南北方

人口对比说明:人口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南方人口的增长甚至超过北方,可以说明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能否得出当时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地区的结论?说明理由。
(3)仿照示例内容,另选一个搜集相关史料的角度并予以说明。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日常读物与国家统治

宋代统治者提出“以文化成天下”,这得到宋代士绅的积极响应,他们常常通过蒙学读物和家训读物等日常读物的传播,把上层人士的诸如等级伦理、社会道德等广泛地传递到民众之中。

蒙学读物是日常读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些蒙学读物主要指在民间流传的训诲劝诫文献,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这些读物因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为基层民众接受教育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加强了社会教化的力度和广度。

家训读物从某种意义上加速了儒学的社会化过程。宋代的家训读物,几乎篇篇都要提及到“孝悌忠信,敦宗睦族”,因为在封建制度下,“家”与“国”联系紧密,密不可分。既然如此,调整两方面关系的道德规范“孝”和“忠”也就没有了本质差别。“孝”是“忠”的前提,“忠”是“孝”的结果。所以,比起国家严厉的行政命令,家训中这种亲情的感化和委婉说教,显得更有说服力,日常读物在宋代国家统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王有英《宋代日常读物与社会教化》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宋代日常读物繁盛的原因,并归纳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日常读物在宋代国家统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认识。
2023-11-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末,严复、梁启超等人就以《国闻报》《时务报》等为阵地向国人介绍西方的政党政治。20世纪初,晚清政府的宪政改革,打破了人们对于“朋党”的看法。共和政体成立后,中国大地出现了“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为数几至近百”的现象。这些政党在其政治纲领中都公开宣称实行民主共和、实现民主统一,主张建立统一的有实力的政府。它们就其政治倾向而言基本可归为同盟会类政党(如国民党等)和非同盟会类政党(如进步党等)两大类;这些政党昙花一现者居多,真正有些影响的十几个政党也多在二次革命后名存实亡。当时,一个人担任好几个政党领导人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如黎元洪就同时担任了统一党、共和党和进步党的理事长。

——摘编自张书林《民国初年的中国政党政治简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特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教士李佳白与尚贤堂

1882李佳白从纽约协和神学院毕业便自愿要求到中国传教
1897经清政府批准“尚贤堂”在北京正式成立。得到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中国招商轮船公司等清朝官员、商务机构的捐助;尚贤堂不分宗教派别,各教人士都可入会
1910年前尚贤堂设有英文、经济、法政分科学堂,招收学生,聘请中外教员授课,李佳白亲自讲授各国宪法等课程
1912尚贤堂特辟十间房,开设华品陈列所,其“意在发扬中国美术之精良,引起外人观感,且籍以引进工艺扩张商业”
1913孙中山被邀请到尚贤堂演讲并举行植树典礼
1914李佳白向“劝用国货会”建议,鼓励中国制造商在堂内展销国货,华品陈列所免费提供展览场地;尚贤堂中外女士会在华品陈列所为即将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的武陵女塾绣品举办展览会,经过中外人士鉴赏和挑选的绣品,在万国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19221923上海尚贤堂联合各教举行和平祈祷大会;北京尚贤堂各教联合会讨论和平方案向各省首领发出息战通电,这些活动会同国内各方要求和平统一的呼声,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和平运动
1927李佳白去世,《芝加哥联合报》评价他:“李佳白开创了一种不容忽视的传教方式,这种方式对中国和整个东方的传教事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胡素萍《李佳白与尚贤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尚贤堂能够在华创办并得到发展的原因。
(2)运用唯物史观,谈谈如何认识尚贤堂在华活动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春秋间,周天子除了直属的王畿以外,把土地、人民和统治权力分封给亲属和臣属,称为诸侯;诸侯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称为卿大夫;卿大夫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于是就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一系列等级。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就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战国时,各国普遍采用以粮食为官吏俸禄的制度,不再用封邑作为官禄,这样就便于官僚的任用和罢免。但是也还有些国家,在实行以粮食为俸禄的同时,仍然兼用田地的租税收入作为俸禄。例如齐国兼用“田里”作为俸禄,到离取时“收其田里”。

——摘编自吕思勉著《先秦史》

材料二   尽管汉承秦制,但在中央集权问题上,西汉前期和秦朝间的差别很大。尽管秦朝的统治者企图以国都为中心控制全境,但这对于汉朝前五位君主来说,却都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传统的学术观点倾向于强调秦朝和汉朝统治间的差别,并认为这是由于管理思想的差别所致,这当然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摘编自【美】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题中两个历史时期,就“地方制度建设”展开论述。

7 . 史料一 和亲政策在西汉初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时两位最高统治者之间表面上的平等性和互补性为汉朝与匈奴进行谈判提供了相对合适的——尽管不是理想的——基础。和亲政策的启用并不仅仅是在与更强大的国家相处时为了建立一种“活路模式”而被迫作出的选择,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战略,其目的在于吸收匈奴领导阶层的下一代进入汉王朝的政治领域,借以压制匈奴这个独立而又充满敌意的国家。这一政策甚至可以被视作春秋时期婚姻外交的延续发展,表明汉王朝等候时机,并以牺牲部分经济利益为代价以获取长远的政治目标。汉朝的制度性皇权和匈奴的神赐能力的酋长制这两种政治权力观念存在的巨大差异,甚至是不对称的,这可以说是和亲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美]狄宇宙《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

史料二 贞观三年,太宗派兵十万征讨东突厥,擒拿颉利可汗,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室,唐室将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太宗说:“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

——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授受四夷官爵试探》

史料三 顺治对达赖喇嘛的册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达赖喇嘛首次得到了清代中央王朝的册封,从此历世达赖喇嘛的认定都必须经过清代中央王朝。这不仅是西藏宗教界对中央王朝的认可,也是西藏僧俗民众对中央王朝的归附。尽管达赖喇嘛的称号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但一个蒙古汗王所赠之号与一国之君所封之号不可相提并论。

——摘编自《中国历史资料选编》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实行和亲政策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在西藏实行的册封制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影响深远的原因。
2023-08-18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习讲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代大运河                                          元代大运河

材料二   京杭大运河是漕粮北运的主要通道,改善了山东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带动了临清、济宁、济南等城市的发展和商业、手工业的繁荣,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尤其是济宁被誉为“运河之都”,明政府不断派遣高官重臣和水利专家到济宁开设衙门,督漕督运。

晚清时期,原来以京杭大运河为依托的山东西部经济发展区逐渐衰落,而以铁路和港口为依托的东部沿海地区及胶济铁路沿线地区崛起为新的经济中心,逐步奠定了今天山东省东部发达西部落后的经济格局。

                                                ——摘编自景菲菲《从交通方式的变迁看近代山东经济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大运河与隋代大运河的不同及其对山东地区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山东经济中心的变迁并分析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023-09-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格尔说过:“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古希腊很多知名学者都曾深入过东方地区,如在地中海及黑海沿岸长期游历的希罗多德就大量地介绍过东方波斯和埃及等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科学文化,对古希腊人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作用。柏拉图漫游了埃及、北非等地区,对各种的政治制度和学派思想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人地矛盾,希腊人不断地将定居范围扩大,这也加剧了与东方世界的接触。在此过程中,两河流域的天文仪器也为希腊人所引进,希腊人借用腓尼基文字创造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包含辅音和元音的字母表。

——据孙鹏辉《东方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世界上其它地区的文化,几乎都是由本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的,并最终形成了具有该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然而,15世纪末以来,“大门敞开”的拉丁美洲,其文化不再只是印第安文化,而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殖民者的欧洲基督教文化以及被奴役的另一部分人的文化——非洲黑人文化。随着自身的发展,拉美开始主动接纳外来文化。如同亚洲国家的贸易和其它联系,使得拉美的城市建筑以至文学作品中出现了某些东方文化的格调。但在拉美很难找到一个知识阶层作为拉美文化的代表。因而,在拉丁美洲的文化历史上,似乎从未出现过文化领域内的发展新浪潮。

——据赵虹《拉丁美洲混合文化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黑格尔认识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拉美文化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3-08-01更新 | 10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徽三年(652年),鉴于“律学未有定疏,每年所举明法,遂无凭准”,(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广召解律人条"义疏”奏闻”“参撰《律疏》,成三十卷”,于永徽四年(653年)十月颁行天下。“自是断狱者,皆引疏分析之。”此有助于克服适用律文的“触涂睽误”之失。唐律和义疏浑成一体,后世称之为《唐律疏议》。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从其源流上来说,它集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封建法律之大成,成为以后历代制定和解释封建法典的蓝本。清末法学家沈家本在《重刻<唐律疏议>序》中云:“盖自有《疏议》,而律文之简质古奥者,始可得而读焉。”

——摘编自蒋晓伟《<唐律疏议>-中国古代社会科学的百科全书》

材料二   《唐律疏议》把北齐律的“重罪十条”改称“十恶”。“恶”者,不良品行之谓也。唐律将“谋反”“谋大逆”“谋叛”作为大罪来惩罚,是惩罚“不忠”的主观恶性。《唐律疏议》云,“礼者,敬之本;敬者,礼之舆。责其所犯既大,皆无肃敬之心”,故有“大不敬”罪;还把纯属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不孝”,提升为地道的法律规范。《唐律疏议》认为:妻谋杀夫,可以构成“恶逆”罪;妻殴、告夫,可以构成“不睦”罪;“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构成“不义”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伤肢体,即属不孝-这些均被定为“不道”罪。

——摘编自俞荣根、王祖志《试论<唐律疏议>的伦理法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律疏议》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律疏议》中“十恶”罪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