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1 . 社会动员是指社会某一群体的组织者有目的地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重大社会活动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现代社会动员方式开始出现,四川保路运动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保路运动首先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同时在各州县设立分会,并立即设立讲演部,组织培训讲演员,并分派往各府州县进行讲演。各地同志会分会、协会成立后,也参照四川保路同志会的组织形式,专门设立讲演部,足以说明讲演在保路社会动员中的重要地位。四川保路运动在进行社会动员时,还大量使用了报刊、广告等属于现代大众传媒的宣传手段,以至于成都电报局委员报称:保路同志会“刊布传单,张贴广告,指斥政府,摇惑民心”。保路运动的组织者不仅采取了正确的社会动员形式,而且在社会动员的内容方面也紧紧抓住了时代的主题,有效地整合了社会不同群体,形成了共同的利益诉求,故能在不同阶级、不同社会群体中产生共鸣,从而能够引导民众积极参与运动,由此推动运动不断深入开展。

——摘编自何一民《现代化视野下的社会动员与辛亥革命》


(1)据材料概括四川保路运动社会动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四川保路运动中社会动员产生的成效,指出对当今的社会动员有何启示。
2023-06-1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考课,即对官吏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是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唐制,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四品以下官由吏部考核,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秤,四曰恪勤非懈。“二十七最”是根据各部门职掌之不同,分别提出的不同要求。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官僚主义愈演愈烈。隆庆二年张居正给穆宗所上的《陈六事疏》中指出,当时的官场风气是“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纵委徇”。万历年间经由神宗皇帝批准推行“考成法”。其一,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酌量道路远近,轻重缓急,确定完成期限。上述事由、环节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其二,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所留帐簿底本,对相关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逐月检查。如果未按期完成,则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罪论处。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隐瞒不报事例进行惩处。明代史学家谈迁评价张居正:“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愒,至是始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又曰:“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数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倍数载。“

——摘编自陈国平《张居正改革中的考成法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考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出台的背景及发挥的作用。
3 . 民族史观的发展总是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迟于《史记》已明确提出“各民族同祖同源”的结论,少数民族史家同样力图证明本民族与尧舜禹汤等先圣有血缘联系。魏晋南北朝、辽宋夏金元等时期,民族史观往往体现为华夷有别、夷夏之辨的一时之盛。隋唐时期,杜佑《通典》则认为“中华与夷狄同”,并客观探讨夷夏差别产生的原因。《元史·许衡传》中则对“天下一家”做出新的解释:“二小儿同父母兄弟也,或因小事物相恶骂,即咒其爷娘今死,不知彼父母亦我父母也”。

——摘编自李珍《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几个特点》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民族成立之唯一要素在“民族意识”之发现与确立,“禹躬亲其劳以集大功,遂成民族结合之枢核”,之后逐步混合“成为数千年来不可分割、不可磨灭之一大民族”。他在《新史学》中说:“历史者何?叙人种之发达与竞争而已”。因此,“民族为历史之主脑”,应该记述民族“排入”“排于人”的历史,“排入者,则能扩张本种以侵蚀他种;排于人者,则本种日以凌夷衰微。”美国史学家杜赞奇称赞他“是第一个用启蒙的叙述结构来写中国历史的历史学家”。

——摘编自王娟《梁启超民族史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白寿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在他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导论卷开篇就明确写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也包含着曾经在这块广大国土上生存、繁衍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的历史”,这是他率先提出并始终坚持的理论和原则。对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他认为:“尽管民族之间好一段、歹一段,但总而言之,是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

——摘编自王东平《白寿彝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民族史观的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并简要评价。
4 . 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才流动激荡的时期∶在这古今变革交汇的特殊历史时期出现了很多的政治空隙,这为人才自由流动提供了前提条件;天人关系问题上逐渐实现了从“重天”到“重人”的转变,逐步确立起以人为本的处事原则;由于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宗法制的动摇,人身依附关系得以削弱,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人格的独立,特别是“士”的解放;各国征伐不止,人才便受到普遍重视……这一时期的人才流动不仅表现在国别之间的横向流动,更重要的还表现在人才由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转变的纵向流动。

——摘编自娄金香、李亚光《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论述》

材料二宋代是封建社会人才发展史上高峰,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有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刘敛、刘怨、蔡襄、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等。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

——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的主要形式,分析人才流动的原因和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人才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对今天政府人才选拔的启示。
5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药物)。                                                                    
——《本草纲目·凡例》
【材料二】 例如水银,有些道教徒说(包括著名的葛洪和陶弘景)说久服可以长生成仙。李时珍批驳道:“水银乃-----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成仙-----《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不足道,本草可妄言哉?”
——黄世瑞《儒家思想对李时珍的影响》
【材料三】 (《本草纲目》)“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代指孔子)。”
——明 王世贞《本草纲目·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的研究方法。由此分析《本草纲目》反映了明代科技发展的
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本草纲目》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本草纲目》的特点。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016-04-2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下期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7年伦敦大学委员会批评牛津、剑桥大学过于偏重神学与古典文学等自由教育,疏于医学与法律等专业教育,为此,提出伦敦大学办学原则与课程体系。“鉴于不信奉国教者的人口如此之多,其掌握的财富如此之雄厚,鉴于英格兰人中生活闲适、财富中等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大,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在这个机构,用合理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教育,所有教派的信徒均无入学资格的限制。这里将安排三类课程,一是构成自由教育的基本课程,二是带有装饰功能的课程,三是属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增加的新课程主要是现代语言学科与新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这种模式下,到1851年,伦敦大学的普通学院达29所,附属医学院近60所,形成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邓云清《伦敦大学与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1898年在总理衙门筹议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非常注重科学课程的设置,正式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仅设有仕学院及附设中小学堂,分为“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科学课程竟一门没开。1900年,京师大学堂毁于八国联军战火,1902年恢复开办。1902年春,大学堂正式进入了“聘请外国教习和学习外国路径由西向东,由欧美向日本的转变”。19081909年,原先招聘的日本科学教习合同期满,全部离开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科学教育体制日臻完备。科学课教师队伍大都由本国教师构成,为大学堂科学教育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师资基础。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政府正式更名京师大学堂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吴云鹏《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学建立的背景及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大学堂前后发展有何变化,并分析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产阶级家庭的理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女远离职场的竞争。而在实际上,19世纪有大量的中产阶级妇女进入教师、护士、职员等行业,也有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参与投资和经营活动:投资运河、铁路、海运业、政府债券、银行保险、经营商业和工业企业等。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以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拥有独立财产权的开始。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活动规模和数量虽然很有限,但它不仅发挥了在英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扩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影响力,由此推动了社会向两性平等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014月,《中外日报》刊出的一篇题为《拟上海女学会说》文章,作者认为身为女性“有改革之责,发言之权”“中国之积弱由于女权之放失,女权之放失由于女学之式微”“倡兴的'女学',不只是为了‘强国’,还为了争取‘女权’。女学者,全国文明之母;女权者,万权之元素”。1904年,天津《大公报》上发表女子吕碧城诗文,她继续提倡女学和女权,认为倡办女学的目标,不只是使女子“助国家之公益”。还在于“激发个人之权利".

——李长莉《晚清知识女性的“新妇女观”》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角色变化,概括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这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女性解放运动初兴时期“新妇女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妇女解放的认识。
2021-11-09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应考的有许多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早已懂得许多政治掌故。宋代,除却少数几个家庭外,农村子弟,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自不免生疏杆格。唐代考试,有公卷通榜之制。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长短。宋代有糊名之制,所凭真实考试成绩。如是则考试防制严了,有时反得不到真才。唐代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来必即或任用,因而仍多经各衙门长官辟署,借此对政事先有一番实习。宋代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要及第即得美仕。

直到晚清,西方人还借鉴了此制度,而我们却吐弃了。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1913年北洋政府公布《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案》,标志民国考试制度建立。19166月成立文官高等试典委员会,举行第一次文官高等考试。规定年满25岁的中国男子,在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教育部指定的国外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学习3年以上,具有毕业文凭者才能考试。考试分4次,并规定:凡中等以上学校毕业.或具有相当资格者,可免甄录试。初试合格者,送官署学习两年后可直接参加下次大试。大试和口试及格,依《文官任用法》任用。这次考试因袁世凯暴毙,政局混乱,许多人没有被任用。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考试制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9 . 明清之际,中国出现了思想非常活跃的局面,在古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王朝更化,中国社会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前近代社会的转型。以黄宗羲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在对宋明理学加以深入反省、总结的基础上,开始批判宋明理学的弊端,并形成一股以讲究经世致用、注重现实、注重科技为特征的新思潮。它已经具备了启蒙精神的思想特点——理性精神的独立与强化,标志着中国古代早期启蒙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后世称誉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是早期启蒙思想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理学的发展编织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结构性的发展的牢笼,几乎把思想家从内部超越它的可能性杜绝了。以至于以后理学的反叛者们,无论其反抗的声音多么激越,其在某一点上的见解多么深刻泼辣,但从外部看来都不过是拔自己头发,想把自己提起来的举动。他们所能打出的也只能是复古的旗号,抬出孔孟,在回到孔孟那里去的口号下,猛烈攻击着僵化的理学体系。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新思潮出现的时代因素。这股新思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以黄宗羲的基本主张为例,加以阐述。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对新思潮的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各根据地和红军不断发展的形势下,193111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规定:“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以及一切劳苦群众和他们的家属,“在苏维埃法律前一律平等,皆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公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分为乡、区、县、省和全国五级。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51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苏维埃政权制度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分析边区政府构成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变化?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3)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苏维埃政权与边区政府的联系与区别。
2021-11-2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