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先秦时期就有“诗教”“乐教”的美育传统,从属于“礼教”。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引入西方理论的背景下,展开了对近现代美育思想的建构,以期实现“立人”与“新民”。1906年王国维提倡“以审美拯救人性”,他认为美育应与“智、德、体”三育并重发展,才能造就“完全之人物”。1912年蔡元培积极提倡“美育救国”,首次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的方针;1917年针对“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宗旨和传教士鼓吹的“宗教救赎论”,他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拯救国民精神。20世纪初的美育思想以鲜明的实践品格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摘编自刘彦顺《中国美育思想通史》(现代卷)

材料二   1986年,《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指出: “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这是近三十年后,美育重新回归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与此同时,艺术教育逐步走入正轨,中小学美育课时数明显增多。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美育本体性功能放在不可替代的位置,激发创造活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2020年,教育部发布《美育教育规划细则》正式确定美育课程纳入中小学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倡导美育的全面性和终身性。

——摘编自孙刚成《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的新中国美育政策演进及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学校美育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95年世界银行的权威经济学家推出了《东亚奇迹》一书,率先将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誉为“东亚奇迹”,此后,诸如“亚洲世纪”“东亚文明的复归”之类的讨论接二连三的出现了,有学者感叹, “东亚人终于又一次有资格在世界上高声说话了”。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引起国际格局调整B.亚洲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C.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影响深远D.经济发展推动亚洲国际地位提高
2024-02-22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考古发现,二里头都城遗址内有一些小型家族墓地,与不同功能的建筑遗迹在空间上紧密结合,如宫殿管理、供水、铸铜、粮食管理等。家族成员从事相同的工作,死后就近埋葬在生前工作的场地,形成“居葬合一”的丧葬新模式。这反映夏朝(       
A.国家形态初步显现B.小农经济模式形成C.工商食官制度确立D.职业分工趋势出现
2024-03-15更新 | 43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明日之星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湖南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简表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时间源头国家或地区危机及影响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825英国打击了英国工业的所有部门,造成了工人阶级的极端贫困,激起了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
1847英国从英国向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传递,使这次危机具有国际性质。
1857美国美国的货币危机演变为英、美、法、德、俄等国的工业危机,英法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挑起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战争。
1873奥地利维也纳债权危机首先波及美国,然后引发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危机,持续5年之久。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882美国波及资本主义各国,并蔓延至其它国家和地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被迫制定了第一部反垄断法,西方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1890德国从德国交易所危机开始,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亚非拉等殖民地半殖民地也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
1900俄国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竞争,垄断组织迅速发展。
1907美国危机波及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掠夺过程中的矛盾。
1929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等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德、日法西斯上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世纪
70年代
美国美国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交织,经济陷入滞胀,加剧了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
中东严重打击了依赖中东石油发展的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原有的OPEC 组织影响力扩大。
20世纪
80年
拉美拉美主要债务国先后爆发债务危机,对西方国家出口产生影响。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改变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信贷体系。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97东南亚由泰铢贬值引发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危机后,亚洲国家纷纷进行改革,要求加强合作。
2007美国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在危机中,国际社会向美国提供了不少援助。

——改编自朱炳元、徐璐《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次经济(金融)危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危机与 ”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补充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30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63年,赫鲁晓夫宣称:“如果我们没有了和平,核弹纷纷落下,那么、我们究竟是资本家,或是中国人,或是俄国人,或是美国人,又有什么差别?谁会幸存下来告诉我们这一点呢?”这一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A.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B.美苏的紧张局势暂告缓和
C.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024-01-16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1944年,美国人口增长了4.7%,而全美高校授予学士学位的人数却减少了近33%,硕士学位人数减少近50%,博士学位人数减少30%以上。美国科技研发办公室主任万尼瓦尔·布什在1945年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频频使用了“人才赤字”概念。为此,美国政府为退伍军人提供大学教育、设立奖学金制度等多管齐下,加快人才培养。人才赤字问题不仅未彻底解决,而且呈常态化趋势。

——梁茂信:《冷战与美国人才吸引机制的形成(1945—1960)》

材料二   建国初期海外留学知识分子归国人数调查表(1949.061966) 单位:人

回国时间回国人数
1949.81950.6700~800(估)
1950.71950.12500(估)
1951.11951.12452
1952.11952.12128
1953.11953.1289
1954.11954.1263
1955150(估)
1955.121956.10158
1957103
195846
195918
1960196661

——余琳珣:《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海外知识分子回国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5—1960年美国出现“人才赤字”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技人才与国家发展”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01年,山西襄汾陶寺发掘出了南墙、东墙,这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城内外发现了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陶寺遗址的发现说明(     
A.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长江流域向阶级社会发展
C.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D.复杂化社会组织可能存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10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朝鲜战局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目前财政严重困难的对策。会议明确提出:1952年财政困难将更加严重,必须要求各地从11月起开展全面增产节约运动……提倡节约,严禁浪费。23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现在,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还在继续进行,我们需要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因此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这一次会议的中心任务。”

——摘编自贾秀堂《新中国初期如何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材料二   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使1951年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的产量都超过了1950年的水平。节约运动中很多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工人则通过积极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而增产节约运动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把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程度引向高潮。另外,增产节约运动具体到各阶层民众所做工作的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农民群众的社会担当意识,才能增强社会各个行业民众的爱岗敬业意识。总之,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各行各界爱国人士纷纷投入到增产节约的浪潮之中,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旨在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来更好地支持战争物质需要。

——摘编自逢大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的史料探究新中国“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根据《广东通志》卷三十八《名宦志》所载,两汉时任职岭南的地方官员中有传记的约有40人,而有儒言儒行的有30人。其中明确记载为博士弟子、学于太学和“通经”的有6人,举茂才和辟召2人,举孝廉13人。这(     
A.表明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B.说明朝廷推行因俗而治政策
C.反映了岭南本土士大夫崛起D.体现了地方治理儒家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东晋士族官宦中的富裕信徒,常给予佛寺常年供养。东晋尚书令何充好佛,在他修营的佛寺里,“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对贫苦的亲友却无所施遗。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晋时期(     
A.社会阶级呈现固化趋势B.传统价值观念遭遇冲击
C.寺院经济威胁国家统治D.宗教事务由尚书省负责
2024-04-18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