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武汉会战一年后,国民党中央发动攻势作战。据日军描述,国民党军队在一些战斗中注重“竭力建设阵地设施”,在“作战地域内外开展游击活动”以图消耗敌军战斗力。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       
A.完全接受游击战争的价值B.因形势变化调整作战方式
C.改变消极抗战的错误方针D.积极执行全面抗战的路线
2024-04-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冲刺历史试卷
2 . 魏晋时期,受南亚犍陀罗佛教僧服与中国道服颜色双重影响,魏晋僧服为赤,后因戒律约束又由赤改黑。北魏出现以黑、青等色区别僧人身份的做法。北齐与北周服色因皇权影响分别改易为赤、黄。魏晋南北朝僧服颜色变化深刻反映出(     
A.三教并行政策盛行B.中印文化交流频繁
C.民间信仰的多元化D.佛教向本土化发展
2024-04-08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戊戌变法中,梁启超对外抱有联英联日的幻想;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希望借外力助光绪帝复位;而后,在看清了列强“保全即瓜分”的本质后,他提出依靠国民,实现国家“独立”,让中国真正成为“中国人之中国”。这一变化(       
A.反映了梁启超近代国家思想的形成B.缓和了中国与外国的矛盾
C.进一步宣传了维新人士的改良主张D.澄清了思想界的错误认知
2024-02-2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乡村社会的领袖,乡绅、族长等精英一直扮演着传统国家和民众沟通桥梁的作用。但由于20世纪初的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内政外交危机中,乡村精英无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原有的功能。在这种条件下,乡村社会的权力真空便需要新的社会群体来填补。这种社会群体既要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国家汲取资源的任务,又不能在乎自己的社会名声,甚至要不惜与乡村社会的利益对立。为此,乡村社会的狠人、恶人、地痞等社会群体便趁机登上了乡村治理的舞台,成为国家在基层的代理人。

——摘编自郭亮《家国关系: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基层治理变迁的一个视角》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推动开展“造村运动”。日本不同地区的农村基本状况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以及经济状况发展特色农产品。对初级农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后用途多样化,还能够有效提高农户收入,较好地满足市场对于不同农产品的需求。日本还建立了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协”,形成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协”和村行政自治组织并行的乡村二元治理结构。此外,为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政府相继颁布《农村、山村、渔村通电促进法》(1952),《町村合并推进法》(1953)等法律,主要针对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以增加日本乡村生活的活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完善乡村的行政治理体制等。

——摘编自李金锴、高鸣《乡村治理何以有效?——国外典型实践模式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乡村社会权力群体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总结日本的乡村治理经验。
2024-02-2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如表可知,市区面积的收缩反映出当时中国(     
1957——1965年部分大城市划定市区(含城区与郊区)面积变化     (单位:平方公里)   
年份北京杭州哈尔滨备注
1957年48202531247划出部分原为供应城市蔬菜等副食品的郊区,转变为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村。
1958年886011571247
1962年270123972450
1965年270123971334
A.大城市的经济职能受到削弱B.国家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
C.经济规划受到国际局势影响D.八字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效
6 .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勇力崇拜与“士”阶层道德属性相结合,形成了“勇士”“壮士”等对英雄的称谓;刘邦在《大风歌》中提出了效命忠顺的“猛士”英雄形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人才需求文武兼备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C.英雄观念根深蒂固D.社会政治发生变动
2023-11-11更新 | 519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至五代时期,纳税人还没有官方统一颁发的田赋完税凭证。北宋时期,纳税人缴纳田赋后,获得官方颁发的纸质凭证,称为“户钞”。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B.实物税到货币税的转变
C.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国家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2023-10-26更新 | 507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暨玉林市一模)2024届三10月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两宋时期,江北的粟、麦、黍、豆等品种推广到江南、福建、广东等地,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推广到江淮一带,并逐渐推广到北方。北方人大量南迁后,大批优秀的文化人也来到了南方,带来了北方的各种文化和风俗。这反映了当时(     
A.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B.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前,沙特经济落后、轻视伊斯兰教圣地,伊朗不承认沙特合法地位。1929年,沙伊友好条约签订是其外交起点。二战后,美苏争霸扩散到中东,为共同抵制苏联威胁,亲美外交促成两国关系升温;为对抗埃及“泛阿拉伯主义”和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两国关系到达新高度。1979年,伊朗爆发社会革命,霍梅尼建立伊斯兰政权。为扼杀新生政权,美国及盟友加大对伊朗遏制,沙特参与其中。伊朗遵循霍梅尼的激进外交政策,主张通过朝觐输出伊斯兰革命,沙伊出现严重分歧。1987年,伊朗革命外溢酿成沙特大规模流血事件,引起沙特强烈不满,1988年两国断交。21世纪,美国在中东扩大军事行动,两国关系变得更复杂多元,出现新隔阂。

——摘编自《伊朗与沙特百年博弈往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沙特和伊朗两国关系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善沙特和伊朗两国关系的影响。
2023-05-02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规定在14年内,发明者对具有创新意义的发明产品,享有对所发明的技术和发明的产品的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1771年,英国衡平法院开始要求专利发明人提交发明的详细说明书。1852年、英国颁布《专利法修正法案》,并设立了英国专利局来专门处理专利事务,简化专利的申请程序,规范专利的审查机制,削减专利的申请费用,并开始整理用来传播专利信息的专利文献。1875年,英国外观设计注册局并入了专利局,承担商标注册职能。

——摘编自赵方捷《从英国专利保护制度的历史变迁看其对英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作用》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第一部专利法规《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对发明制造品给予5 年以内的专卖,对改良品也给予褒奖,章程还初步规范了专利申请程序、所附具的要件、审批程序等。192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公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增加了对方法发明的保护。1928 年,《工艺品发明审查鉴定条例》规定“纯系理论不合实用者”、“劳费多而成效少无裨实用者”不得给予证书。1912-1944年,各届政府批准颁行的具有专利性质的法规有11部,但对近代经济的发展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摘编自郗万富《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专利制度变迁述论》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先后颁布过《保障发明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发明奖励条例》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和规章,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私权属性突出的知识产权受到抵制。1984年《专利法》颁布并实施,之后《商标法》《著作权法》相继颁布,我国开始建立真正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1985年开始,我国相继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世界版权公约》等国际公约,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摘编自李志明《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发展中的文化冲突及解决方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国和中国专利制度发展的共同特点,并分析近代中国专利法规未能发挥应有效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产权制度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的意义。
2023-04-09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