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在欧洲的英国、西班牙、法国和荷兰等国,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财富,社会各阶级的生活对商业资本都有很大的依赖性。货币财富成为各阶级共同追逐的对象,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支配力量,赤裸课的拜金主义成了社会风尚。社会经济的这种剧烈变化,在经济思想和政策方面,就表现为重商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者认为黄金、白银是社会财富的象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摘编自《货币的历史》

材料二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大量白银涌入明朝中期的中国,当时明朝赚走了当时世界开采的三分之一的白银,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白银储备国。这些白银除了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与中国进行的丝银贸易,也来自日本与中国的贸易。白银的大量流入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

当明朝患上了“白银进口依赖症”时,崇祯初年,原先一年之内,有60多艘货轮运送白银到中国,但在此后却骤减到67艘船的白银,减少十倍,明朝货币供应出了大问题,崇祯年间遭遇了银荒危机。而日本德川幕府开始闭关锁国,于是西班牙白银、日本白银,都不再运到中国。另外,明朝富豪人家,大量窖藏白银,又进一步加剧银荒。银荒的出现,使白银计税下的百姓负担大幅度加重。也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应对危机能力大幅度下降,比如崇祯时代经常拖欠军饷。令人遗憾的是,明朝政府一直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诱发一场社会危机,导致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解开明朝灭亡深层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商主义在欧洲兴起的历史背景。并指出重商主义在欧洲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白银大量涌入促使明朝中国经济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湖“银荒”对明朝社会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是某学者统计的解放战争时期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的涉及中国问题次数。这一变化说明(     

A.中共统战策略成效显著B.中国革命形势激剧变化
C.苏联全球战略重心转移D.美苏冷战决定中国走向
2023-04-21更新 | 638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描述了欧洲部分国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国别1875年1895年1905年
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
奥地利313437393941
芬兰--43464548
德国363841444548
意大利353643434445
瑞士41434649--
A.医疗事业的进步B.生产效率的提升
C.福利制度的普及D.民主制度的确立
4 . 职业移民在美国移民总数中,1965年以前不到20%,之后达到了1/4到1/3。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美国摆脱了“滞胀”局面B.美国科技处于优势
C.美苏“冷战”的重心转移D.欧洲复兴计划受挫
2024-01-01更新 | 37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雍正四年(1726年),朝廷要求各省在一年内推行保甲法,拣选宗族中的人士为族正;次年又制定了恶人为尊长族长致死免抵之例。乾隆二年(1737年)“免抵”之例被删除,转而推行族正制。道光时期,相关律例仍赋予族长、绅士以“捆送”族人的权力。金田起义后,清政府要求乡绅办团练,形成“族团”。晚清特别是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一度试图设立乡政府、重建保甲制。有学者认为,到清末,由于宗族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法律之基础皆出现了“崩溃”,“(宗族的)职能已名存实亡而呈摇动不安之象”。

——捕编自肖唐镖《从正式治理者到非正式治理者——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与清中期相比,近代中国基层治理方略的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600年,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并获得在印度贸易的垄断权。公司最初不雇佣政客,用和平方式谋求商业利益。到17世纪下半叶,大批政客和军事人员进入公司,“手持刀剑做生意”成为信条。这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主流经济思想的改变B.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
C.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D.政治体制与统治集团的变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代服装以青绿为主色调,配与朱红、朱黄等色调,其色泽明快、浓烈色彩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勃勃生机与热情奔放;而宋代服饰以色泽简素之雅的淡蓝为主色调,崇尚素净温润、闲散淡远、顺万物之道的自然美。这一变化源于(     
A.服饰文化从多元开放走向平淡内敛B.以服饰明礼制的文化元素渐趋消亡
C.主流思想的审美意趣影响服饰美学D.服饰的流行色调受纺织水平的影响
8 .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发行货币(东北币)与国民党在东北发行的流通货币(九省券)的币值变化对照表。据此可知,当时(     
年份东北币一元等于九省券(元)九省券一元等于东北币(元)
1946年上半年1.080.91
下半年0.931.08
1947年上半年0.831.20
下半年2.740.37
1948年上半年32.510.03
下半年201.80.005
A.中共积极践行新民主主义政策B.国共的发展态势变化明显
C.国共的内战导致通货膨胀严重D.国统区强化经济统制政策
2023-03-06更新 | 41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前,沙特经济落后、轻视伊斯兰教圣地,伊朗不承认沙特合法地位。1929年,沙伊友好条约签订是其外交起点。二战后,美苏争霸扩散到中东,为共同抵制苏联威胁,亲美外交促成两国关系升温;为对抗埃及“泛阿拉伯主义”和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两国关系到达新高度。1979年,伊朗爆发社会革命,霍梅尼建立伊斯兰政权。为扼杀新生政权,美国及盟友加大对伊朗遏制,沙特参与其中。伊朗遵循霍梅尼的激进外交政策,主张通过朝觐输出伊斯兰革命,沙伊出现严重分歧。1987年,伊朗革命外溢酿成沙特大规模流血事件,引起沙特强烈不满,1988年两国断交。21世纪,美国在中东扩大军事行动,两国关系变得更复杂多元,出现新隔阂。

——摘编自《伊朗与沙特百年博弈往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沙特和伊朗两国关系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善沙特和伊朗两国关系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7年1月6日,《中央日报》发表的社论《今后之陕甘》中提到了“剿匪”,但也强调“联共”。第二天又用特大号标题报道了《西北剿匪总部裁撤》,文章表示“剿共”已成为过去,“联共抗日”会成为今后的主题。这种变化(     
A.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B.受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的影响
C.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密切相关D.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