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48年英国霍乱期间,报纸、杂志纷纷掲露城市的卫生状沉,认为霍乱用骇人听闻的方式找到了最肮脏的居住处。霍乱是“社会病”造成的后果,也不自觉地成为最公正无私的“卫生改革家”。《泰晤士报》认为:“霍乱是所有卫生改革家中最优秀的,它不放过任何错误,也不原谅任何过失。”18489月,亨利梅休在伦敦霍乱比较严重的伯蒙兹地区进行调查,在致《晨报纪事》的信中,描述了目睹的霍乱情况:霍乱把“伦敦划分为不健康区和死亡区”,(伦敦)北部和东部污秽和发热横行,南部和西部则是贫穷、肮脏、垃圾和霍乱肆虐,爱尔兰人聚居的雅各布岛是霍乱的中心,此地茅舍简陋,污秽遍地,霍乱猖獗。

——摘编自毛利霞《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与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 为应对此困境(霍乱),英国政府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于1848年成立中央卫生委员会,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等机构,促进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第一阶段的卫生管理主要遵从1848年的《公共卫生法》,在代表中央意志的大都市伦敦首先创建中央委员会,然后再任命检查巡视员,去管理地方上的那些分支委员会。伦敦的中央卫生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就是调查英国各地的公共卫生状况,并提出相关管理意见。

——摘编自王广坤《论近代英国的卫生检查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改革的举措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1-12-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名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以王室特许状的方式对一些新技艺、新行业进行保护,此即专利的最早表现形式。13世纪英国经济落后欧洲大陆,议会掌握征税权,王室无法随意增加税赋额度和种类。英国王室为了尽快赶上富裕的欧洲大陆国家,允许外来新教移民在向国王交纳一定金钱的前提下,获得某一行业或产品单独经营的权利。

航海贸易促进英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发现技术进步所创造的财富在社会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人们开始注重保护自己的先进技术,促进了现代专利意识的产生。17世纪以来,自然权利说将专利解释为发明人的法律权利而不是王室恩惠的特权,为了给专利确认为法定权利提供理论基础。1623年英国下院通过了《专利法规》规定发明专利的主体、客体、取得专利的条件、专利的有效期限以及宣告专利无效的条件。这是近代专利制度的开端。

——摘编自邹琳《英国的专利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专利制度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鸦片战争,西方坚船利炮所向披靡,先进中国人意识到技术发明的重要性,第一次引进了“专利”概念。1882年上海织布局获得“十年设厂垄断专利权”,揭开了专利实践的序幕。1898年,光绪帝下诏“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建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要用者,允宜奖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才能授以实职,或锡之章服表以殊荣。所制之器,颁给执照,酌定年限,准其专利售卖”。清末新政,清政府制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提出“兴专利以振百工”、“与洋商争利”、“挽回利权”.....但对如何定义专利、专利期限、专利审核程序等没有任何细则规定。专利制度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与传统体制艰难融合的变迁历程。

——摘编自刘秀平《近代中国专利制度的历史考察》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在移植西方专利制度过程中存在的利与弊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近代专利制度的认识。
2022-05-04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美国对外援助的性质,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观点一“对外援助”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或机构对另一个国家的人民或机构所实施的帮助或计划进行帮助的行为。我们是最热忱地、最真诚地、最恳切地企图帮助这些不发达国家达到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
观点二一个国家给另一个国家提供多少援助,不取决于后者的需要,也不取决于它以往的经济状况是好是坏,或它的道德状况,而是取决于援助国将从对其援助中在政治上能获得多少好处

——摘编自[美]罗伯特沃尔特斯《美苏援助对比分析》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在援助的构成比例方面(见表),二是提出“欧亚并重”的“全球战略”。

1946—1953财年部分年份美国对外经济和军事援助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对外援助总额经济援助军事援助军事援助所占百分比
19463075.73075.70.00
19483179.52864.7314.89.9%
19505971.34799.31172.019.6%
19517612.63426.74185.955.0%
19526814.02408.94405.064.6%
19534979.92246.12733.854.9%

——摘编自娄亚萍《试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一中的两种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发生的具体变化,并说明其背景。
2022-04-22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令狐德棻(583-666年),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在唐初,倡举了两件事很有虑义。其一,奏请购募天下书。当时经隋末大乱,经籍图书散失,德菜向高祖建议,以朝廷之力广泛收求天下书,数年间“群书略备”。其二,首倡修史。武德四年德菜向高祖李渊说:“切见近代已来,多无……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唐高祖于武德五年正式下诏修前代魏、周、隋、梁、齐、陈六史。贞观二十年,唐太宗诏修《晋书》,房玄龄特意奏请起用德菜参与修撰。李延寿撰成《南史》《北史》,因是私人修史,又请德菜审查,并作修改。唐代所修的八部正史,均和德菜有直接、实际的联系。一个人的名字能和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发生联系,这实在是史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令狐德菜编修国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令狐德菜的历史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匈奴是游牧民族,以草原为家,处于一种生产与作战合为一体的生产方式,这就使得他们有着很强的机动性。相比之下,汉朝军队的军事行动则颇受限制,尤其是后勤保障难以满足战争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谋士建议,设置河西四郡,移民屯垦从事农业生产,如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随着大批百姓西迁,民屯发展很快,增强了汉朝边境地区的经济实力,军事行动也有了较为稳固的依托,战事相对减少,而驻防边疆的大批军队日常消费却依然如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减轻军粮运输负担,一些边境将帅,率军利用作战间隙开垦荒地,进行农业生产,首开了历史上军队屯田的先河。游牧民族在军事骚扰不断失败的情况下,他们总结了经验,开始仿效汉人向以农业生产为生活来源的生活方式转化。

——摘编自罗军《论西汉屯田的历史背景及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田政策的目的。
(2)根据材料,简评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的屯田政策。
2022-04-0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独立的印度政府,坚持英国殖民统治者未经中国政府同意,非法划定的所谓中印边界线“麦克马洪线”,不断侵吞蚕食藏南中国领土,建立军事据点。1959年,印度还支持发动西藏叛乱后流亡印度的达赖喇嘛,建立分裂中国的所谓“西藏流亡政府”。1959年以后,印度边防军人频繁越境挑衅,打死打伤我边防干部战士,侵占中国领土。19621020日,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自卫反击战。打退了印度军队的大规模进攻,清除了印军在中国境内设置的90余个据点,歼灭入侵的印军一部,俘虏3900余人,维护了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沉重打击了印度的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19621121日,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摘编自文献纪录片《共和国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印自卫反击作战胜利的意义。
2022-04-09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留学日本研究哲学归国的大学教授吕澂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一起以通信的方式在《新青年》杂志上撰文提出“美术革命”论。吕澂大声疾呼美术革命:“我国美术之弊,盖莫甚于今日,诚不可不亟加革命也。革命之道何由始?曰:阐明美术之范围与实质,使恒人晓然美术所以为美术者何在,其一事也。阐明有唐以来绘画雕塑建筑之源流理法(自唐世佛教大盛而后,我国雕塑与建筑之改革,也颇可观,惜无人研究之耳)。使恒人知我国固有之美术如何,此又一事也。阐明欧美美术之变迁,与夫现在各新派之真相,使恒人知美术界大势之所趋向,此又一事也。即以美术真谛之学说,印证东西新旧各种美术,得其真正之是非,而使有志美术者,各能求其归宿而发明光大之,此又一事也。使此数事尽明,则社会知美术正途所在,视听一新,嗜好渐变,而后陋俗之徒不足辟,美育之效不难期矣。”

——摘编自汪洋《艺术与时代的选择-从美术革命到革命美术》


(1)根据材料,概括吕澂“美术革命”提出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说明吕澂“美术革命”理念的特点。
2022-04-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文阐释了其工业化思想。陈独秀认为:“我以为要想中国产业界资本雄厚可以同外国竞争,非由公共的力量强行把全国底资本都集合到社会的工业上不可。”他将两种经济制度作了一个比较。他说:“果然是社会的工业,他的发达,社会上人人底幸福都跟着平等的发展。”反之,“像现在个人的工业,牺牲了无数的穷苦工人,利益都集中到少数的资本家个人手里”。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欧、美、日本底社会危机,就是这个人的工业主义造出来的。”他希望中国“千万别跟着欧、美、日本人走这条错路”!他从“多数工人”的利益出发,否定了用资本主义发展工业的道路。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工业或者可以振兴,若说有利于社会国家,除非是少数资本家独有的社会国家,除非是多数工人除外的社会国家”。陈独秀开始把民族独立的要求和争取“多数工人”幸福的愿望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

——摘编自邓野《试论“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世界观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工业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工业化思想产生的背景。
2022-05-01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济源市、平顶山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顺应工商界的要求,先后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政府时期颁布的76项经济法规中,内容包括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方面。张謇言:“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而行此主义,则仍不外余向所主张之提倡、保护、奖励、补助,以生其利,监督制限,以防其害。”上述立法原则与经济政策导向在民初大体得到了遵循。后袁世凯时期,军阀派系争战不断,北京政府权威尽失,在经济法制体系建设方面乏善可陈,更遑论有长远规划与建设。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以此作为改革目标。1993年修改宪法时,将1982年《宪法》第15条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亟需商事立法的规范,自九十年代以来,商事立法驶入高速行驶的快车道”,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商事法律密集出台。经济法制建设的立法理念与市场经济观念高度契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立法理念基本被挤出立法过程。加入WTO为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经济法制与国际规则“接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世贸规则倒逼国内法制改革,我国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开展大规模修法和法规规章清理工作,涉及30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19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摘编自陈甦《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法制的互动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经济立法与1992年以后中国经济立法的异同,并分析民国初年经济立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92年以后中国经济立法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当前中国经济立法的认识。
2022-04-30更新 | 45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济源市、平顶山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以后,确立土地私有产权的时机成熟。市场的扩大,地区间、国家同的贸易不断发限,尤其是毛纺织业的兴盛引起的羊毛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创新土地专属私有权的收益。同时,新增的人口也对土地提出了要求。这些变化一并通成强大的频动力,要求重新调整土地制度。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公有地和世袭的份地都变成了私有土地。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土地私有制确立。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农业生产力的高建度发展,是整个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90年代的农业萧条并未从美国经济中消除阴影,它一直在20世纪美国经济中成为导致危机的潜在国素。农民没有享受过20年代的繁荣,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他们的处境更为悲惨。1933年1月,美国农业合作社联合会主席爱德华·A·奥尼尔第三说:“除非给美国农民想,点办法,不然的话,不出一年,农村就要闹起革命来的。”

——整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圈地运动兴起的背景,结合所学,简述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末美国农业生产力“高速度发展”的表现。简述罗斯福政府为防止农村“闹起革命来”而在农业领域采取的措施。
2022-04-06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