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例:如《后汉书》记载,酒泉郡女子赵娥,其父为恶霸李寿所杀。赵娥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夜夜磨刀,于都亭前手刃仇敌。两汉法律严厉禁止复仇,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根源于(     
A.两汉尚武的社会风气B.法律价值的内在冲突
C.儒学影响立法观念D.官员法律意识淡漠
2 . 1967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美国召开,在小组讨论中与会学者展开学术研讨,下表是部分学者的发言统计。这表明他们旨在(     
发言者主题或主要观点
阿根廷学者提安纳前西班牙美洲医学的东方元素
华裔美国学者刘敦励中华文化对哥伦布之前美洲文化的影响
匈牙利学者巴迪尼匈牙利语和苏美尔语有着“同一性”
A.扩大苏联社会主义影响力B.抵制美国的“金元外交”政策
C.推动亚非拉国家走向联合D.反对传统的西方中心主义学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面是1978—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差距的变化统计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A.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B.国际环境的极大改善
C.生产关系的改造完成D.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4 .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世界银行统计“一带一路”中长期看将帮助全球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这说明该倡议(     
A.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B.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C.推动了地区热点问题的彻底解决D.拓宽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以后,中国与非洲的合作逐渐不再以政党和政权性质进行区分。中国的经济援助方式也从无偿援助变为政府优惠贴息贷款援助方式、援助项目合资合作方式等强调互利双赢等方式。中非间发展为“全天候”友谊,进而确立为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摘编自李安山《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适与转变》

材料二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已成为国际对非洲投资增速最快的国家,中国在非洲投资兴业的中资企业从400多家增至3000多家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从2000年开始,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就曾承诺为中国国内外的非洲教育提供资金和支持。据统计,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间,非洲来华的留学生总数为61594人,在各大洲来华留学生中增长最快,同比增长23.7%。中国还派出大量医疗人员赴非洲国家援助。同时,中国还有大量维和官兵参与维和行动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为非洲国家仗义执言。

——据自朱瑞君、关伟娜《数据看中非:“非”一般合作》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以后中非交流合作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非合作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非合作的基本原则。
6 . 中国古代农业与水利建设

材料一   下表是关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统计。

省份
255—前206

206220
三国
220265

265420
南北朝
420589
安徽134
湖北1
江西111
浙江4232
江苏1328

——摘编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唐宋农业的发展十分突出。学者估算唐朝的耕地面积最多是约合今亩5亿至6.5亿。政府重视水利,设有工部水部司、都水监等机构掌其事,既注意维护、利用旧有水利事业,又因地制宜新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利工程。农具方面,唐朝出现了轻巧灵便、宜于深耕和精耕的曲辕犁,以及用于灌溉高地的筒车。唐时北方开始实行麦粟复种制,两年三熟。南方则出现稻麦复种。唐朝粮食的基本亩产量约在一石左右(合今每亩51.5千克),高者二石。宋朝多在一石以上,长江流域达到二至三石,甚至有高至六七石者。直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水利建设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出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这一现象的原因。
7 . 下表为1820—1913年英国进口关税率统计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1820年1875年1913年
英国45—5500

A.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加紧对外扩张B.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迫切抢占全球市场
C.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大量原材料D.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量丝茶涌入
2020-08-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变进程表明,乡里两级行政架构、以宗法组织为依托、邻里监督设计、互助互济机制是乡村治理的共性形态,乡村治理事实上承载统计户籍、组织生产、赋役催驱、维护治安、教化民众五大重要任务。政府管控不断深入基层、乡约政教化、乡官差役化是演变的重要趋势,呈现出政社互动的特征。

——摘编自王伟进、陆杰华《政社互动: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下图为据英国 B. R.米切尔《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的1870—1913年英、美、法、德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曲线图。(①②③④分别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这表明(       
A.德国已经具备统一的物质基础
B.英国工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D.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2023-11-06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是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变化情况(部分)。以下是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A.1950~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1958~1960年,“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C.1978~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1985~2006年,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