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记》记载,“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孟子》也有“是故得乎民而为天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之说。墨子也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论语》记载,“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认为礼的运用王和谐,认为先王的治国之道是最好的。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目,冲气以为和”,认为和谐的状态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指天体运行是没有终止的,不因外界事物干扰而屈服,君子也应该效法天,自强不息、永不停息。《孟子》记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不畏艰险、奋发图强的精神。

——摘编自朱美荣《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材料二   国传统文化发展到近代不得不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于中国的大门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打开的,外来文化的涌入使时人一时难以阻挡,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传统文化的讨伐声中,匆忙转向新文化,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这种急迫心理的驱使下,往往对中国传统文化所遇到的近代危机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文化批判的功利色彩较浓,文化自觉运动的参与者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对传统文化简单否定的倾向。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鸦片战争后的民族救亡,是循着“利器”到“改制”和“化教”的程序进行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文化变革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人们“只有西方文化才能拯救民族危亡”的简单思维习惯。

——摘编自蔡雅娟《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先哲思想体现的社会价值观,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特点,并简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3-09-27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综合检测(一)历史试题
2 . 据《史记》记载,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色,皇帝的马车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马车。为改变这种局面,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政策是(     
A.增加赋税B.休养生息C.严刑峻法D.加重徭役
2023-10-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聚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自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十三日起,至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初七止的20个月内,清廷严密监视城内居民,在地安门、西直门、菜市口、白云观等处捉获了大量可疑“人犯”,其中经审理者共涉355案,涉及“人犯”779人。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完善衰败的地方里甲制度B.预防英法联军进攻
C.解决皇位更迭带来的动荡D.应对太平天国运动
4 . 殷商与封神

今年暑期,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上映并收获了大量好评,掀起了社会上讨论《封神演义》这部作品及其所戏说的商周史的新一波热潮。这部影片和社会热议也引发了部分同学的思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间为历史事件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历史上商末周初的历史距今约(     )。
A.5000年B.4000年C.3000年D.2000年
(2)缺乏明确的史料记载也使人们对商末的历史得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如果想了解当时的历史,下列史料中最直观可靠的是(     )。
A.良渚古城发掘出的宫殿遗址B.河南安阳发掘的甲骨卜辞
C.《史记》中对商朝历史的记载D.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对商朝的评价
(3)电影中将姬昌称为“西伯侯”,历史上周人所处之“西”地,地理位置上与下列今天哪个地区相近(     )。
A.陕西B.江西C.广西D.山西
(4)电影中商王通过控制人质、武力镇压等方式控制四方“伯侯”,展现了其对四方强大的控制力。历史上商王对王畿地区外的方国和部族的控制方式主要是(     )。
A.任命各级各类官僚进行控制B.层层分封同姓诸侯直接控制
C.相互独立发展无法实现控制D.利用政治文化影响间接控制
(5)关于周灭商的各类传说在历史上流传甚久,许仲琳创作的小说《封神演义》采用并发展了这些传说,使这一故事逐渐成型。可以推测这部书最可能成书于(     )。
A.春秋战国时期B.唐代中期C.北宋时期D.明中后期
(6)周灭商一事本是政权的更迭,但是经过数千年的流传,又变成了一则“人神两界”共同的争斗的故事,对于这个故事身上的神话色彩,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历史上相关的文学创作对此事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
B.源自本土的道教在商周时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时间久远和史料缺乏给人们留下充足的想象和创作空间
D.史事在流传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民间信仰和传说的内容
(7)如果将《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这部电影作为史料来看待,你认为它具有哪些史料价值?

材料一   我用沉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

——《尚书·微子》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尚书·牧誓》

材料二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尚书·蔡仲之命》

周人经过古公、文王、武王三世的经营,居然击败了商王国。但周人没有被轻易的胜利冲昏了头,他们处处都反思这一历史发展的原因,最后才认定了“天命靡(注释:无)常,惟德是辅”的理论。周人提出的“天命”观念,可以引申为两点:第一,统治者的治国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第二,超越的力量,亦即上天,对人间秩序有监督与裁判的权力。这些观点,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突破。某一政权的合法性,是基于道德性的价值判断,而上天有裁判权,这种观点摆脱了宗神与族神的局限,转化为具有普世意义的超越力量。统治者承受天命,即须负起天命赋予的道德责任,而上天只以道德的要求,裁决统治者是否称职。这是高超的理想,很难在真实的人生完全实现,但是,正由于有此理想,人间秩序的境界得以提升!周人悬此理想,可谓是中国文化上划时代的大事,不像别处以神意喜怒为标准的文化,要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才走到这一步。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8)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总结商亡的原因。
(9)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周克商后是认同“天命恒常”还是“天命靡常”?请说明理由。
2023-09-1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 . 汉代朝廷颁行为七十岁老人赐杖之制,以法定形式将鸠鸟形象与杖相结合,并将其定为重孝的标志物。杖本身可辅助老人行走,还可防身。《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刻鸠纹头,可望老者食时防噎。”这说明汉代(    
A.国家主导社会优抚
B.宗法观念得以复兴
C.优抚与教化相结合
D.社会救济体系完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和治安等事,绝大部分都是由乡里官吏们直接承担的……秦统一全国后,普遍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楚国灭亡以后……项梁曾经到过关中地区,触犯刑法,被逮捕关入栎阳县(今陕西西安东北)监狱。他动用自己的关系网,请托蕲县狱掾,就是政府的司法局长曹咎,修书一封……安然出狱……越郡东南迁徙,定居于会稽郡吴县……吴中人士敬仰项氏名族,久闻项梁大名,对于项梁的到来,归心低首,纷纷依附在他的门下……连郡县长官都对他另眼相看,成为会稽郡府、吴县县庭的座上客。

——摘编自李开元《秦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基层组织,并概括其基本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项梁的哪些经历违背秦朝的规定?说明什么问题。
2023-09-14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4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外交代表埴原正直与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就“中国收回旅顺大连在内的所有租借地的要求”展开了争论,中日双方各就自已对租借地统治权的合理性表达了观点。这一争论很快传回中国国内。

对此,梁启超在一次演讲中强调:“日本人……的用意,不外是要把东三省收作自己囊中物,还借此送一个秋波给英国,叫他去打西藏的主意。我们中华民国现在的疆域,都是多年来从历史上传下来,这些历史事实,都是天下共见,也不必我逐个地方来背履历。但对于日本人眈眈垂涎的东三省,我却要把历史上证据搬出来,请全世界人评一评。”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专门撰文与梁启超争辩,内藤湖南提出:“从来中国人的地志记载中交聘国与朝贡国、朝贡国与真正的领属地之间的区别都不明确,因此历史上被认为是领土的事实,在今天的国际关系和学问上是不可能被认可的……从今天的国际关系上思考,在政治上没有对该地进行统治,在经济上没有对该地进行开发,只是主张名义上的领土权,不仅毫无益处,而且实际上可以说是妨碍世界文明的进步的行动。因此,对于如满洲这样依靠日本的资本和日本人的经济能力而得以开发,而对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的地方,仅仅凭着名义上的领土权,就想无视日本人的特殊利益,世界列国能认可吗?”

——摘编自刘岳兵《近代中日关于东北问题的论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与内藤湖南的争议进行评述。(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09-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9 . 根据古书所引《世本·作篇》记载,三皇五帝传说时代的一些创造发明有:伯余作衣裳,史皇作图,仓颉作书,鲧作城郭,尧作宫室,昆吾作陶,蚩尤以金作兵,巫彭作医……。这些又与现今的考古发明相参照。据此可以得出(     
A.英雄人物作用巨大B.文明社会略具雏形
C.史书所载真实可靠D.阶级分化日趋明显
10 . 据《宋史》记载,宋代新扩展的茶区如下表所示(表中括号内文字为今地名)。由此可见宋代(     
区域新扩展茶区
江南江州(江西九江)、鄂州(湖北武昌)、池州(安徽贵池)、饶州(江西波阳)、信州(江西上饶)、洪州(南昌)、抚州(江西临川)筠州(江西高安)
荆湖潭州(湖南长沙)、鼎州(湖南常德)、澧州(湖南澧县)、岳州(湖南岳阳)
两浙处州(浙江丽水)、温州(永嘉)、衢州(衢县)
福建南剑州(南平)
A.江南民众最喜饮茶B.制茶技术迅速提高
C.商品经济获得发展D.福建地区经济衰落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