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以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下图是对这一话语的图示:


——根据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时间消灭空间”这一命题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04更新 | 310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中西两种不同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都体现了三权分立,不同的是首脑的称号
B.都体现了分权制衡,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
C.都体现了中央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都体现了民主政体,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二: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例

集体经济国有经济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非公有制经济
40%29%7%24%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中1956年的图示相比,发生什么变化?请指出原因。
4 . 有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列出了以下图示(下图)。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的主题是
A.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B.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C.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变迁
D.二战后西欧走向合作的历程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1世界五个类型地区的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


图示:I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II国家:日本
III国家:法国、德国、荷兰和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国家
IV国家:拉美、苏联、东欧和其它的西欧国家
V国家:日本以外的亚洲和非洲国家
——摘自《经济增长的源泉》
概括指出图中曲线变化的总体特点并予以阐释。
2016-11-27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卷
6 .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革命形势发展示意图。此次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推动了民族复兴
C.获得了民众支持D.建立了现代国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7年12月1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明确指出:“农业人口大量外流,不仅使农业劳动力减少,妨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现固,而且会使城市增加一些无业可就的人口,也给城市的各方面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动员城市大批干部和中小学毕业生下乡上山,投入农业生产,当然更不允许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可是,在实现农业集体化的进程中,由于灾荒和来自城市的吸引力,使大量农民涌到了城市,致使大量农民从农业生产第一线流失。因此,制定严格的户籍迁移制度就被正式提上了议程。1958年1月,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明确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新中国的户籍制度基本建立,也为城乡二元户藉管理体制奠定了基本格局。

——摘编自赵文远《新中国户籍迁移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城乡居民收入比示意图(1978—2022年)

——摘编自徐唯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迁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8年中国户籍制度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关知识,围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拟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15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动方向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黑奴贸易遍布世界各地B.美洲白银严重匮乏
C.亚洲传统经济仍具优势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9 . 如图是某一历史时期的世界贸易示意图。这一贸易的盛行客观上(     

A.促进了美洲大陆的开发B.掀起了欧洲移民的浪潮
C.激发了非洲的民族运动D.反映了自由主义的要求
2023-11-15更新 | 32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10 . 下面是嘉庆道光年间樊城重修山陕会馆捐款客商的地域分布示意图。52个地名类中,大致确定具体位置的有44个,无法确定具体位置的有8处,52个地域来源大致可反映樊城的经济往来范围。樊城重修山陕会馆(     
A.推动了全国各地的交流B.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C.促使商帮归宗意识构建D.重视地域和行业的发展
2023-11-05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全国卷统编版02)-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