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久,(马克思)又为党底(的)机关新闻《新莱因新闻》底(的)主笔。这《新莱因新闻》是旧《莱因新闻》底(的)再生……以大胆勇壮的笔墨猛烈地攻击德意志政府,并无忌惮地辩护六月一日的巴里(黎)暴动,痛骂国民会议……是年秋……宣布戒严,禁止《新莱因新闻》底(的)发行,但他还是继续按日发行,毫无畏惧……马克思在审判时的辩论,简洁、明了,力说其在法理上决不能成立反逆罪……于是普鲁西(士)就命令他退出国境,禁止了《新莱因新闻》。

——摘编自李汉俊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唯物史观的讲义(1922年)

材料二   《新莱茵报》是在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战火中诞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莱茵普鲁士的科伦创办了这张大型日报……1849519日发行的最后一号《新莱茵报》是用红色油墨印刷的……红色的最后一号《新莱茵报》像一面鲜艳的红旗,永远飘扬在无产阶级心中。

——摘编自《马恩列斯研究资料汇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找出材料一中一处史实表述上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2024-04-23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身体史”是一股新的史学浪潮,主要研究身体器官、生理及其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在身体生理结构、身体损伤及遗体防腐技术等方面的认知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据统计,北宋颁布了200多条与医药卫生有关的诏令,斥巨资刊印医学书籍。各种坊刻、私刻的医书也很盛行。此外,用于遗体防腐的丁香、安息香、樟脑等,几乎都包括在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口的香药贸易名单之中。

——摘编自邱志诚《国家、身体、社会:宋代身体史研究》

材料二   按满族旧俗,服丧之人百日内不剃发,以全孝道。乾隆在皇后富察氏病逝后,下诏包括汉族官员在内的文武百官服丧。尽管历代皇帝竭力维持满族特性”,但随着满汉融合,满族传统已从满人的生活中淡化。此次丧期内发生多起满汉官员的剃发案。犯官多称不得剃发作为习俗从未正式写入条例或会典,诏书中也未明言。乾隆则称理法所必当然,不必载之简册。让乾隆甚为恼怒的是,大臣们在案发后对自己如何处置犯官的旨意置若罔闻,目无君上,于是对犯官及被认为态度轻慢的官员施以惩治。

——摘编自王志强《乾隆十三年剃发案的身体政治史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身体的认知实现巨大进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皇帝要求百官为皇后服丧的目的,并对其惩治官员的行为进行评价。
2024-04-23更新 | 22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4届高三4月测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开始接触到西方新兴的城市规划思想,在国内他们积极宣传欧美的市政改革和城市规划的理论与经验,呼吁以“分散主义”为原则进行田园城市建设;模仿西方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建立独立的住宅区;对城市私人房屋规划从位置、高度、材料等方面加以限制;关注城市的社会功能,主张发展公共娱乐功能空间;建立完备的城市规划法。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统治者即便有心却也无力去实现这些乌托邦式的构想,城市底层人民的居住面貌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摘编自何刚《民国时期中国新型市政学者的城市规划思想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学习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受工业化大生产与集体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我国借鉴了以邻里单位理论,发展起“单位大院式”的住宅小区模式,住宅作为基本物资按计划分配,一般企事业单位、机关都有自己的居住区,居住区内配有浴室、食堂、小卖部等基础设施。这一时期住宅建筑层数低而密度高,同一居住区内建筑样式单一、按行或列排列。这样的居住空间模式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一个中间阶段,同时也与集体主义思潮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摘编自吴冬蕾《略论中国近现代城市居住空间模式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新型城市规划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城市住宅的新变化,并简要评价这一新变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全球联系的加强

材料:1565年,西班牙人乌达内塔开辟了连接亚洲与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由于主要以中国生丝与丝织品为主,故该航线也被称为中拉海上丝绸之路。

中拉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初,西班牙王室免费给船只发放通行证,商人可以自由往返两地,1565—1700年间约有7200名亚洲人踏上美洲大陆,从那各类工作。1593年西班牙国王颁布敕令,规定从马尼拉进口的商品只能在墨西哥销售或转运至宗主国,禁止将其运往拉丁美洲其他殖民地。但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的商人依然不顾这些法今争相去往墨西哥购买中国商品、促使中—菲—墨贸易线路以墨西哥为中心,延伸至拉丁美洲其他国家,导致墨西哥敢终成为中拉生丝、丝织品贸易网络的中心。1604年,菲律宾与印第安棉布以及中国生丝支撑着墨西哥110家作坊的运行,墨西哥也汇集了大量关于中国的信息、来自东方的书信以及有关中国的文献。17世纪中叶,由于中国无法持续供应大量生丝与丝织品,该贸易路线便迅速陷入危机。

——摘编自李兴华等《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拉海上丝绸之路对拉丁美洲的影响。
2024-04-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世纪欧洲的封建领主为了对外作战及镇压内部反抗,都拥有一批骑士。骑士文学的产生与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密切相关。

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最初产生于11世纪下半叶,盛行于12、13世纪,14世纪时走向衰落。骑士文学主要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主要包括三种文学样式:英雄史诗、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文学很好地诠释了中世纪的美学精神,深受中世纪欧洲民众的喜爱,并得到了广泛流行,当时欧洲各文学大国均出现过骑士文学的繁盛期。一些英雄史诗继承和体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荷马和维吉尔史诗传统,宣扬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表现忠君爱国思想,歌颂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英雄形象。除此之外,中世纪的骑士身上也怀有古希腊英雄式的理想——张扬个性的欲望和建功立业的抱负。《罗兰之歌》就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思想,罗兰的形象鲜明地体现了中世纪英雄的基本特征——对宗教的虔诚以及勇敢和忠诚。

——摘编自张琳琳《论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美学精神》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广泛流行的原因,并指出骑士文学的史学价值。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安史之乱后,原有的经济秩序遭到了较大的破坏,各地的正常来往和交流被阻隔,漕运和税收不通,粮食和物资难以运到京师,京师一带物价飞涨。财政危机和粮食危机严重影响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直接威胁到唐王朝的统治。唐代宗(762779年在位)任命主管财政的刘晏改革全国驿站军事交通体系,疏通漕运。刘晏在运河沿岸驿站设立驿防兵,保护沿岸驿站和漕运的安全,这迅速缓解了当时的粮食危机。江淮“每年运米数十一万石,以实关中”,同时朝廷得以通过驿站的军事化管理体制来传送各地物价信息,调动物资,平抑物价,“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驿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自言如见钱流地上”。

——摘编自况腊生《论唐代驿站的军事化管理体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宗时期改革全国驿站军事交通体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宗时期驿站的军事交通体系改革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0年创办的汉阳铁厂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沿用衙门机构的职务称谓,管理机构以及运作方式也照同衙门。对于聘用的洋员,创办者张之洞让他们主要负责技术,行政管理则由中国人负责。对于数量较多的工人的管理,汉阳铁厂也采用了近代中国早期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工头制,即由工头(资深工匠)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工人,在外国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应付和完成本部门生产中所有最重要的技术操作工作。

——摘编自张忠民《汉阳铁厂早期(1890—1896)的企业制度特征》

材料二   18966月,郑观应任汉阳铁厂总办。当时汉阳铁厂问题众多,亏损严重。郑观应说,“铁厂要务,首在焦炭”,主张用机器采煤,同时建议修筑萍乡到株洲之间的铁路,如此“可望运费减,煤价廉,且不致小船装运迟滞,沿途偷卖,侵沙灌水等弊”。郑观应针对铁厂纪律松弛的现象,制定《汉阳铁厂厂规》30条。他在铁厂设立机器大学堂,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郑观应任期内的汉阳铁厂共产铁10432吨,超过了18931896年汉阳铁厂的总产量。

——摘编自杨华山《郑观应与汉阳铁厂》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阳铁厂早期管理模式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改革汉阳铁厂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论检奸。(郡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尽遣吏上计,并举孝亲,郡口二十万举一人。

——摘编自《后汉书》

材料二   (监察御史)奉制巡按,持有制命、掌分察巡按郡县。

——摘编自《旧唐书》

(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节者,必察之;兵贪秽谄谀求名徇私者,亦谨而察之。

——摘编自《唐六典》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唐对地方监察管理的相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宋至清前中期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
2024-04-18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由于简牍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乡吏具体负责户籍的编造,县吏主要起监督、审核作用,户籍的正本放乡,副本呈县。由于乡吏是郡县任命,俸禄微薄,工作上经常有私派加征、盘剥百姓的行为。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户籍散乱。魏晋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户籍转由县廷编造,并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隋唐则彻底废除乡吏,继续强化以县廷为中心的治民方式。

——摘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等

材料二   宋代,主户“均为五等”,施行五等分户制,并据户等征收赋役。客户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良人身份,在户籍管理上有自己的专属户籍,并未附籍于主户。此外,州县还编制丁籍,对象涵盖主、客户,以全体男性为统计范围,登记姓名、年龄,不计财产,主要是为了征发夫役和科派身丁钱。与唐代相比,宋代的未成年男性已经不再承担徭役。当发生饥荒时,朝廷也会依据丁籍存恤百姓。

——摘编自戴建国《宋代籍账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户籍编造主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的作用。
2024·江西·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学家费孝通基本肯定古代中国实行的是“专制政治”,又认为不宜作简单化解释。他说:“中央集权的行政制度在中国已有极长的历史。自从秦始皇废封建、置郡县以后,地方官吏在原则上都是由中央遣放的。”他进一步指出,中国以往的专制政治中有着两道防线,使可能成为暴君的皇帝不致成为暴君。第一道防线是政治哲学里的无为主义。第二道防线是把集权的中央悬空起来,不使它进入人民日常有关的地方公益范围之中。

把中国传统政治概括为“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两层”,中央所做的事是极有限的,地方上的公益不受中央的干涉,由自治团体管理。而地方自治团体大体由“宗法”组织承担,乡绅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这正是秦汉以下皇权政治限定性的又一表现。时至近古以至近代的保甲制,则将“第二道防线”即“在专制和集权名义所容忍着的高度地方自治”予以“冲溃”。故在近古(明、清)以至近代,中国的集权政治有增无减,以致将基层社会纳入集权政治的掌握之中,使皇权登峰造极。

——摘编自冯天瑜《百代皆行汉政法》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古时期基层治理出现变化的历史原因。
2024-04-17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