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新中国的劳动教育

材料   1、表2所示为部分学者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学术文献的关键词及相关主题进行的统计和整理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序号频次关键词序号频次关键词
178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153“三个面向”
2266教劳结合1242全面发展的人
3263生产劳动1350教育
492党的教育方针1424素质教育
592社会主义541社会主义觉悟
635体力劳动1640毛泽东教育思想
7114马克思主义1731综合技术教育
89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828马克思
638劳动教育1930产学合作教育
1059毛泽东2026中小学

2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劳动教育特征比较(部分)

时期扫盲教育时期……“大跃进”与教育大革命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劳动
教育
政策
具体
特征
提高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缩小当下社会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距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课程设置的改变;学校与工厂之间边界不清……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摘编自孙刚成、宋晓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劳动教育政策演变分析》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新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有的同学看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一以贯之,有的同学看到了下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14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材料

英国资本主义是超越其国界发展的。19世纪上半期,英国经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同时也在生产过剩危机的驱策下向全世界扩张。由于英国对国内及欧美旧市场的榨取愈来愈困难,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激化,英国资产阶级于是把眼光转向未来的新市场,转向拉丁美洲新独立的国家,转向日趋衰落的土耳其帝国,转向亚洲殖民地印度,转向统一封闭的中国,并采取了战争、签订不平等商约、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四种不同的方式。

——摘编自郭曦晓《鸦片战争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


材料阐释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诸多信息。请选取材料中的任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2-07-0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大变局”】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20171228日在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上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8623日,他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2019年的元旦献词中,他又强调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百年大变局涉及诸多方面,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体现在:力量对比大变局,包括大国间力量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群体对比,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对比的巨大变化;工业化发展范式的转变;气候变化带来的危险巨变;新科技革命带来的转变。

——摘编自张蕴岭《对百年之大变局的分析与思考》


根据材料,围绕“大变局”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阐述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2022-07-08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

6月,麦卡锡主义盛行,美国开始全力扶持蒋介石,禁止美国人同中国大陆发生任何直接接触的政策,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地缘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基础统统让位于“对共产主义的惧怕”。

1969

“尼克松主义”出台,由过去的敌视、孤立、包围中国,改为利用中苏矛盾,缓和中美关系,以便从越南脱身和抗衡苏联。

1978

3月,卡特总统派布热津斯基访华,美中建交谈判走向正轨.910月间,中美建交谈判最终完成。

1983

美对华政策委员会出台“美中关系未来十年报告”,建议指出“美国既不应当把中国视为盟国,也不应当将其视为潜在的敌手。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着某些共同的目标,因而有可能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

1989

6月,国务院发表了年度“人权报告”,谴责中国侵犯人权。并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使台湾问题又一下浮上水面。

1999

5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战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事件又使两国关系由晴转阴。1115日,中美两国达成了中国加入世贸的历史性协议,为下降的双边关系又一次起到了稳定作用。

——摘编自何兴强《“中国通”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发展历程》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中美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并说明各阶段的特征和划分依据。(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溪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但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

——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任一理论或实践实例来评析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6-27更新 | 2013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三)历史试题
6 .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   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分为古代世界市场、近代世界市场、现代市场。古代世界市场是一个地理概念,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指欧洲大陆的意大利北部热那亚、威尼斯等商业城市。由于地理上的伟大发现,商业的突然扩大,又形成新的世界市场。近代世界市场是指工业革命形成的世界范围内工业产品的交换场所。蒸汽机引起了工业革命,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在战后扩大世界市场份额,试图从金融、投资、贸易三方面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现代市场形成。

——摘自王海英《对现代世界市场发展趋势的探讨》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作者的某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31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演变与革新——西方思想变化

时期思想变化
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思想家指出人类幸福的最高源泉基于理性的积极培养,这种培养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培养和自我完善
14世纪文艺复兴提出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思想,即人的中心论,现实生活是由人缔造的而不是神创造和赐予的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发端于德意志,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即人们灵魂的获救靠自己的信仰,并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17世纪启蒙运动提出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思想,理性主义是民主和科学的外在表现,三权分立、天赋人权、唯物主义和社会契约论等学说不断涌现,直接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摘编自钟华英《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表中任选两个时期,指出两个时期内西方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间段,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因此印度的文明就影响不了他们。他们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突出的一切,从而消灭了印度的文明。英国人在印度进行统治的历史,除破坏以外恐怕就没有别的什么内容了。他们的建设性的工作在这大堆大堆的废墟里使人很难看得出来。不过,这种建设性的工作总算已经开始做了。

在亚洲社会里第一次出现并且主要由印度人和欧洲人的共同子孙所领导的自由报刊,……从那些在英国人监督下土著居民中间,正在成长起一个具有管理国家的必要知识并且接触了欧洲科学的新的阶层。蒸汽……把印度的主要海港同东南海洋上的港口联系了起来,使印度摆脱了孤立状态,而这个一度是神话中的国度就将同西方世界实际地联结在一起了。

——节选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国侵略印度的影响,提炼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记载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进程。某校历史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黄庆等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并在合作探究中整理出下表

时间外交方针及策略
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195312周恩来在接见印度该判代表团时第一次完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强调依托第一中间地带国家(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国家(英、法、德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反对美帝国主义和苏联霸权主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构想: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交战略的根本目标是为国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把独立自主作为作为新时期外交战略的根本出发点。
20世纪90年代起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依据。
21世纪初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通过争取持久和平来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并解决好全球性问题,同时在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并解决好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持久和平。

请你依据图表材料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任选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时段的外交方针及策略加以说明。
论述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17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

他在亚当.斯密区分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商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直接施于商品上的劳动,那些为了协助这种劳动而施于器具、工具和建筑物上的劳动也影响着商品的价值。关于对外贸易,他通过比较英、葡两国各具成本优势的产品,指出每个国家都集中力量生产对本国来说成本比较低的产品,那么这两个国家的财富都会得到增长。因此,国际之间的商品交换不应受到限制。至于价值分配,地主阶级因占有土地而得到“地租”,资本家阶级占有资本而获得“利润”,工人阶级则拥有自己劳动得到的“工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对立、此消彼长的。马克思在李嘉图经济理论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称其学说“严峻地总括了作为现代资产阶级典型的整个英国资产阶级的观点”。

——摘编自王一帆《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卫.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主要主张,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