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百年党史●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记载,反映着革命先辈的崇高革命精神。红色旅游资源也因为是革命精神的承载客体而具有了深刻的精神内涵。

围绕“红色旅游”,选取以下任意- - 幅图片,以导游身份向游客宣讲红色历史、传播革命精神。(要求:主题鲜明、史实准确、符合逻辑,不超过300字) .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代中国面临多种选择:一是保守派的排外与故步自封;二是洪秀全的天国乌托邦;三是洋务运动。当时的中国要从封建社会迈向近代化,在当时既无阶级基础,又无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统治阶级上层,从学习器物开始。即使太平天国取代了清政权,也会按《资政新篇》的路子去走,但这实际上走的仍是洋务运动之路。洋务运动的核心就是建立新工业,搞洋务不单是中国的必由之路,凡是遇到西方侵略的国家都会采取同样的解决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叩关入侵,“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

——摘编自孟昭《全国第五届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物质传播之路,更是人类的一个文化舞台与文明平台。在此场域中,人类文明空间与时间相互融通、物质与精神齐头并进、人种民族相互交融、宗教与世俗相互适应、文化与艺术相互补充、经济与政治良性互动、战争与和平相互交替,真正具象地释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命题下“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细微肌理,因之也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文化意蕴。

——摘编自林少雄《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武汉街道地名】

材料

明清时期,户部巷为湖广布政使司存放钱粮的藩库所在地,布政司主管一省钱粮、户籍,与户部职能相似,因而得名。这一带原是一片水塘荒地,1912年,资本家喻兴隆在此修建了一栋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开杂货店等,远近闻名,以此得名。

1946年元旦,国民政府在收回全部租界后,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将本来是6条曾属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的街道合为一体,统一命名为胜利街。四唯,是指治国的纲纪准则,语出春秋时期《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地名是触摸历中脉搏、感受历史温度的活化石。围绕“历史时空中的地名”,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地名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12-02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问津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朝鲜、波兰、蒙古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与中国建交
1972年马耳他共和国、墨西哥合众国、阿根廷共和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毛里求斯共和国、荷兰王国、希腊共和国、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多哥共和国、日本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马尔代夫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卢森堡大公国、牙买加、澳大利亚联邦、新西兰与中国建交
1992年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韩国、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克罗地亚、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斯洛文尼亚、乌克兰与中国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三次建交高峰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阐述有史实依据。)
6 . [中西方的文官制度]

材料

项目西方文官制度中国公务员制度
用人标准注重通才或专才,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主要条件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政治立场政治中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管理原则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专门机构管理党管干部
行政价值取向公平正义、公共利益、公共责任、依法行政坚持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袁珠妮《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对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的文官制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7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可分成“非大一统王朝的变法”和“大一统王朝的改革”两种类型。“非大一统王朝的变法”包括先秦各国和北魏的变法、改革。这种类型改革的特征在于……统治集团中的改革派十分重视联合、团结知识阶层,以扩大和加强社会改革运动的主导力量;改革者得到决策者的全力支持并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从而可以将自己的全部改革设想和意图付诸实施。这种类型的改革大多取得了成功,达到了“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等既定目标,使社会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大一统王朝的改革”包括除上述以外的历代王朝的各种改革。这种类型改革的特征在于……改革派往往忽略或轻视对知识阶层的联合、团结,不能积极地调动这一重要的社会力量;改革者时时处处受到决策者的掣肘,无法将全部改革设想和意图贯彻到底,也很难及时、迅速地纠正决策者在指导改革过程中的失误。因此,这种类型的改革都遭到了失败。

——摘录自丁云《关于中国历代改革类型分析问题观点综述》


根据以上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变法与改革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述充分,史实准确)

8 . 制度塑造了社会架构,学者们对于政治制度的不同见解形成了多样化的“制度史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制度史观”,就是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阐述社会历史变迁。这里所理解的“政治体制”,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势力两方面。所谓政治制度,主要是政权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和法律制度;所谓政治势力,指不同群体、集团、阶层、阶级的相互关系。前一个可以说是“制”的方面,后一点可以说是“人”的方面,“制”与“人”二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了“政治体制”。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从人的角度分析人与制度的关系,人(皇帝、官吏与百姓)如何与制度周旋,所谓“周旋”包含的内容不止是如何在制度支配下活动,也包括无视与超越制度、改造制度,以及围绕制度的表述与争夺。或许可以说,是用“人(复数的)与制度的关系”(不是“制度与人的关系”)研究,补充与丰富“制度”研究。

——侯旭东《读汪桂海著<汉代官文书制度〉》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任选一种观点或整体),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赞同反对或另有其他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9 . [社会主义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发展观指标比较表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发展导向

经济增长导向型

经济发展导向型

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

发展目标

工业化

四个现代化

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标准

工农业总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发展途径

增长优先

增长为主,发展为辅

发展优先

发展重点

重工业

工业

国民经济与社会

发展方式

外延式与粗放式

外延式与粗放式

内涵式与集约式

发展形势

积累优先

积累和消费并举

积累和消费并举

区域发展

均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

协调发展

发展动力

生产关系革命

体制改革与开放

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层面

经济

经济兼顾社会

经济、社会、人、生态


提取表3中的若干信息,围绕“中国发展观”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列文件名称时间
《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学习问题的通知》195010
《中共中央对派赴边疆地区工作干部的教育与待遇问题的指示》19512
《中共中央关于党校工作的指示》19517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抽调军事干部入文化学校或军事学校学习的决定》195112
《中共中央关于设立马列主义教师学院的决定》19532
《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1953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195312
《中共中央关于在干部和知识分子中组织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演讲工作的统治》1955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高级干部自修马克思、列宁主义办法的规定》19557
《中共中央关于拔给干部理论教育专职教员和业余政治学校专职干部编制的通知》19562

——摘编自蒋天策《1949—1956:建国初期干部队伍建设转型的历史考察——以北京市为例》


根据材料,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队伍建设”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