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奇小说是古代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产生和流行于唐代,有“唐传奇”之称。唐传奇不仅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手法成熟、社会反映面广、生活气息浓厚,还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唐传奇《任氏传》中记载:天宝九年(750年),有一个名叫郑六的人与韦姓友人一起去新昌坊的酒馆喝酒,郑六因为有事临时去升平坊,途中遇到一位故人,便在故人家留宿一晚。天亮之前,郑六离开故人家来到坊门附近,坊门还没有开,但是门旁有胡人的饼子铺还在点着灯卖饼。

——据(唐)沈既济《任氏传》等


提取片段中任意两处细节,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据此分析唐代传奇小说的史料价值。(要求:细节须源于材料,现象概括准确,史料价值分析合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早期和中期,英国历险小说多记叙海上历险和贸易,以及对土人的教化,宣扬坚强勇敢、虔诚守信等品格。如《珊瑚岛》》记载三位英国少年凭借其勇敢、智慧和现代文明,逐渐将物产丰富的南太平洋诸岛变为乐园,同时努力传播福音,开化南太平洋诸岛土著。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历险小说大多记载英军各级军官们如何从殖民战争和与土著国王的交易中发了大财,如在一部小说中,主人公查理·马里亚特指出打仗比做生意赚钱更快,而其漂亮富有的妹妹则公开宣称只嫁男子汉。受这些小说的影响,思想家罗斯金宣称:“英格兰的命运就在于统治。她将把爱和光荣的火焰带到世界最遥远的角落”,因此英国应该“以最快的速度从最遥远的地方为自己获取殖民地”。

——据陈兵《帝国意识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历险小说的繁荣》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针对上述叙述,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简要阐释。(要求:观点合理,阐释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1-12-1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记》中记载着关于秦朝建立后,在制度建设方面出现了如下两种不同观点:博士淳于越认为:商周历经千年,大封宗室子弟和功臣作为王室的藩篱。现在陛下坐拥海内,然而宗室子弟却沦为匹夫,若有犯上之臣出现,陛下便没有了依托。此外,不遵守古制而能长久者,这是从来也没听说过的。

廷尉李斯认为:西周虽然大封宗室,然而他们的后代却关系疏远,以至于相互攻击如仇儺,诸侯之间更是相互征伐。现在陛下实现统一,大兴郡县,对宋室子弟和功臣们用赋税予以赏赐,这样也能够轻易地控制他们。让天下人不怀有二心才是治国之略,分封诸侯只会给国家带来纷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历史中的垄断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楚同学在参加了“历史中的垄断现象”的主题研究中了解到《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盐铁论争论的核心是国营垄断和自由经济之争论,对当今的中国很有借鉴作用。为此,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盐铁论忧边》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盐铁论·申韩》


●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què,音却,忠厚),民悫则财用足,足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盐铁论》


材料
●蔡襄曾记载:福州地区的荔枝味道鲜美,在刚开花时就被商人以“立券”的形式承包收购,待到果实成熟,经陆海交通被转运到京师、北漠、西夏,以及新罗、日本、琉球、大食等地区,“重利以酬之”,因其被垄断,故稀有堪比红色的盐,商人凭此一年所得,数千万亿计。但荔枝产区的农民若想品尝反而成为稀罕物,“以其断林鬻之也”。

——摘编自罗维英《论宋代国家对私人垄断行为的法律约束》


●谢尔曼法是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

——摘编自百度百科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垄断的危害,有的同学看到了垄断的优势,有的同学看到了垄断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调整。请以“历史中的垄断现象”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12-1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记载:“伪周革命之际,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乡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这样庶族阶层地位的迅速上升,成为唐代文化不断普及的主要新兴力量。

新兴的庶族地主中的很多人出身贫微,或者有过艰难的奋斗经历,他们更了解民间的疾苦和社会矛盾所在。许多政治上不得意或者主动放弃仕途的知识分子,走向社会底层授业解惑,宣传儒家讲求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规范,担负起教化百姓的重担。他们为文化向社会底层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朝物质经济的高度发达,庶族地主构成的新文化队伍的结成并不断壮大,教育的深入普及发展再加上唐朝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氛围,都对“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使参与和享受文化的社会阶层逐渐下移。精英文化被广大群众接受,而通俗文化也相应的提升了水平,所以唐朝的文化显示出空前活跃的氛围。

唐时印度的熬糖法、东南亚的植棉和棉织技术的传入,印度的佛教艺术、西域乐舞的传入,使唐代文化更显得多彩多姿。而敦煌宝窟中的壁画和雕塑,更是对外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

通过开放,唐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周围各国:南抵东南亚;西南至印度;东方则哺育着日本、朝鲜,加速其进入文明之邦的步伐;西方则通过伊朗而与希腊、罗马的文化相交流,既丰富了自己,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因而提高了当时在国际上的地位。

唐代中国与各国频仍的文化交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动人的篇章。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了大量文物典籍,并参加了唐招提寺的建筑,至今鉴真仍为日本人民所怀念。日本人念念不忘唐代中国文化的影响,津津乐道唐人、唐乐、唐诗和唐代书法等。

——节选自唐伟《试论唐朝文化的普及》、刘海峰《试论唐代文化的开放性》


请对上述材料的主题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1-10-15更新 | 45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含义的历史演变

周代青铜器“何尊”上有铭文“宅兹中国,自兹义民”,其意为武王灭商之后成周(今河南洛阳)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
汉代将汉朝所统治区域视为中国,《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南与中国界于故塞”。
魏晋南北朝时期据有中原之地的曹魏政权被称为“中国”,而蜀、吴两国亦皆以魏为“中国”。入主北方地区的一些游牧民族政权也开始自称“中国”。
唐朝《唐会要》里曾多次将“中国”与“波斯”和“大秦”(东罗马帝国)并列。
宋元时期辽金元自称“中国”的记载有很多。部分汉族文人学士,认同其为“中国”。北宋与南宋也都自称中国,并认为“正统”。
清朝康熙晚年接触到大量西方国家的人员与事物之后,对臣子发出警合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感受其累。“中国”这个词得到了更多的运用。

——据来梦娜《论“中国”含义的历史演变》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11-23更新 | 403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隋唐时期部分君主事迹的历史记载

君主 记载
隋炀帝 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五品以上,可以依“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十科举人;后又设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四月十一日,“敕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曲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此为唐朝贡士的开端
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谥号之一)拨乱反正,特盛科名,志在牢笼英彦”
武则天“武举,盖起于武后之时,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

——据《隋书》唐撫言》新唐书》等整理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中曾记载,从15~16世纪,就整个新大陆来说,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霍乱在1830年出现于俄罗斯,很快横扫了欧洲,接着出现在魁北克、蒙特利尔和纽约,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传染病。为防止全球性的瘟疫蔓延,医学界展开科研探索,C18世纪末,英国医学家爱德华.詹纳开始推荐牛痘接种法,到19世纪早期超过10万英国人实施了接种。牛痘接种法后来传入中国。20世纪后,伴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增强,以传染病控制等国际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局建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2019年年底,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发布信息,中国国家卫健委汇编诊疗和防控方案,分享给全球18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参照使用。中国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0加快推进疫苗研发和药物临床试验,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援助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10-25更新 | 614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一词,从古至今发生了深刻的内涵演变和外延拓展,这种演变与拓展正是文化古今更迭、中外交会的产物。“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见于周初,初义为“中央之城”,后衍生出“天下中心”等义,其语义曲折流转之间,不仅隐含着疆域推衍意义,而且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含义。“中国”作为非正式的国名,与异域外邦相对称,汉唐史籍已有记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体概念,萌发于宋代,至近代演为与世界列邦并存的民族国家之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展开与深入,中国学人中的见识卓异者发现,“中国”并非我国的专称,异域也有自视“中国”的。近代中国面临列强侵略的威胁,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意识应运而生,“中国”作为国名的简称为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中国”一词的使用,须全面观照其古典义和现代义及二者的因革转化。

——摘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解读“中国”的古今演绎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解释分析清晰,归纳总结完整。)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今天我们要研究中国制度史,必须注意两点:一是研究制度,不该专从制度本身看,而该会通着与此制度相关之一切史实来研究。这有两点原因,一因制度必针对当时实际政治的设立而运用。单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贯通之于当时之史事,便看不出该项制度在当时之实际影响。二因每一制度自其开始到其终了,在其过程中也不断有变动,有修改。历史上记载制度,往往只举此一制度之标准的一段落来作主,其实每一制度永远在变动中,不配合当时的史事,便易于将每一制度之变动性忽略了,而误认为每一制度常是凝滞僵化,一成不变地存在。二是研究制度,必须明白在此制度之背后实有一套思想与一套理论之存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如何认识钱穆关于中国制度史研究的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1-10-11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