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应对方法
咸丰元年(1851年)八月二十日黄河于江苏丰县北岸决口吏部侍郎胜保奏折写到“河决未复,数郡为鱼”“数十万赴工之人,非失业之徒,即游手无赖,入春以来,以工代赈.故亦粗安。今工歇,而因庐犹然巨浸,穷无所归,岂能待毙?"“脱枭黠之魁,起而倡之,指臂一呼,豺狼四合,恐朝廷旰食(指勤于政事),南顾不遑(闲暇)。”
1932霍乱疫情波及全国国民政府中央卫生署积极应对,分赴各地指导防疫。上海、天津、南吕等地政府积极推进疫苗接种,死亡率较低。《大公报)载:“陕甘地处偏僻,医疗设备向极简陋”“政府防止不力,对防疫经费毫无充分接济”“外县方面,即欲求一二简陋之西医院.更属不易”。
1976728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陕西省志·地震志》记载:“85日,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地市相继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西安市动员了2500名民兵组成了63个担架队,集结车辆860多台”“先后接得了216315名伤.病员,支出经费180.8万元。”《辽宁省志·地震志》记载:“震后,锦州市立即派出166人的医疗队去唐山救护”“向唐山支援药品、食品、日用工业品及防震建筑物资250余种,1220吨,价值52万余元”。

——摘编自《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灾害应对”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7-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抚吉三市十一校2023届高三7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来说,历史写作中的时间建构,需要处理四种时间的关系。第一是物理时间(自然时间),即天体和物质运动所显示的、并由人类的智力所把握的速度和节奏。第二是历法时间,即不同文化中人们依据对物理时间的认识和理解,以历法形式所表述的约定俗成的时间体系。这种时间在世界历史中具有突出的多样性。第三是历史时间,即依据历法来记载或推断的具体事件的起讫、人物活动的年月和不同事件的先后顺序等。第四是史学时间,即历史学家依据理解过去的需要和对过去所做的理解而确定的分期、断代、事件起讫和不同事件或趋势的年代关系。

——据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任选一种或多种时间,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列出时间种类,举出具体事件,观点符合时间类型,论述符合逻辑。)
2023-05-3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统测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基础是周幽王死于犬戎之乱,但“烽火戏诸侯”的完整故事出自《史记·周本纪》,魏晋时期定型。后世又出现了幽王城、幽王陵、烽火台遗址,“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影响力不断扩大并成为“信史”。

“烽火戏诸侯”相关记载   

传世文献战国晚期《吕氏春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
西汉《史记》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袭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又废中后,去太子也。申侯恕,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东晋《水经注》昔周幽王悦褒姒,姒不笑,王乃击鼓举烽以征诸侯,诸侯至,无寇,褒姒乃笑,王甚悦之。及犬戎至,王又举烽以征诸侯,诸侯不至,遂败幽王于戏水之上,身死于丽山之北。故《国语》曰:幽灭者也。
出土文献战国中晚期《清华简》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宠幸)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缯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分析“烽火戏诸侯”的相关记载和故事演绎过程,得出认识,并加以阐释。(要求:认识源自材料,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5-17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835日,上海第一次通行电车,自静安寺至外滩,两旁观看者很多,且有带着照相机拍照的,但乘坐者仅24人,其中一半是外国人。这是因为当时有“不能乘坐,坐了容易触电”的谣传。19241217日,北京电车公司在天安门南举行通车仪式,据《晨报》报道,典礼毕,有中外来宾数百人,分乘八辆花车,以天安门为起点,经东单、东四……西四、西单至天安门",绕行一周。“车上乘客异常拥挤。沿途观者亦人山人海,秩序甚好。电车初行,王钟麒在《神州日报》撰写社论,痛骂洋人搜刮金钱,断绝人力车夫的生计。19291022日,北平发生人力车夫砸毁电车的事件。据记载,当时砸毁有轨电车63辆,电车站闸5座,轰动了整个北平城。

——摘自仲富兰主编《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840-1949)》


根据材料,围绕“电车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众反应”,自拟一个论题,从材料中选择恰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所选材料恰当。论述角度多维,逻辑严密)
2022-06-12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中期,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才有资格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富裕人家竞尚奢华,明朝文人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潮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律令严明,人遵画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今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崇尚服饰奢华成为一种时髦。房舍等第之分不断被突破,江南地区兴起了“园林热”。明人所著《建业风俗记》记载,之前“富厚之家多谨礼法,居室不敢淫”,而到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一些钟情山水的文人或结伴或独行,遍游山川,出现了徐霞客等一批旅行家和沈周、唐寅那样喜欢自然山水的画家。

——摘编自陈忠海《回看历史,大明朝因忽视“供给侧”错失机遇》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阐述。(要求:写出信息,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5-29更新 | 32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文献记载,明朝时两个朝鲜人在中国相约去买书,甲:“我们到书市买文书去。”乙:“买什么书?”甲:“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乙:“买《四书》《五经》也好。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理,买那些通俗读物干嘛?”甲:“《西游记》热闹,好看解闷。”学者朱舜水侨居安南时问安南某官员:“尊府古书多否?”答曰:“少少足备观览。”他又问:“《通鉴纲目》《前后汉》《廿一史》《史记》《文献通考》《纪事本末》《潜确类书》《焚书》《藏书》(李贽著)及《古文奇赏》《鸿藻》等书。”答云:“俱有,唯《鸿藻》无有。”

——摘编自[朝鲜]崔世珍《朴通事谚解》、[明]朱舜水《安南供役记事》


从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7 . 有学者将正史列女传中的女性,依据其主要事迹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材料

贤明

忠勇

仁义

孝道

才慧

贞列

《后汉书·列女传》

2

1

3

4

5

7

《晋书·列女传》

11

4

2

无记载

5

15

《宋史·列女传》

1

3

4

6

无记载

36

《元史·列女传》

无记载

无记载

7

22

无记载

174

《明史·列女传》

无记载

1

15

22

无记载

348

《清史稿·列女传》

12

49

48

83

23

500余

——摘编自高世瑜《历代列女传演变透视》等

从材料中至少选取两个分类的统计结果,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陕甘宁边区位于中国西北部,据记载从1937〜1939年,就有3万多难民来到陕甘宁边区。边区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社会救济措施来解决民生问题。

陕甘宁边区政府社会救济情况统计表(部分)

时间措施
19378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明确提出了“救济失业、调节粮食、服济灾荒”的政策
1938成立了经济委员会,负责具体的经济工作
19403《陕甘宁边区党委政府关于赈济工作的决定》规定“不仅依靠政府,而且主要以发动群众,进行相互调剂”
1940环县遭灾,边区政府拟定了“修筑由环县到定边之公路的计划”
19417《西北局关于救济灾民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对于有劳动力的灾难民应说服与动员他们参加工厂生产”

——摘编自《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救济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对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救济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9 . 文明交流

材料一   丝路的开通终于揭开了中国与罗马关系史上的第一章。自奥古斯都时代起,赛里斯(中国)在罗马就成了中国丝绸和与东方开展贸易的象征,尽管这种贸易往往经过印度或安息的中介。古罗马史家也特别提到中国铁是“质量最佳的”,还有中国的大黄、桂皮等药物也是罗马人着力追求的商品。据普林尼记载,罗马每年因东方贸易而流入印度、中国和阿拉伯的货币至少达一亿赛斯特斯,约合十万盎司黄金。双方的交往一般不对中国社会产生反馈,反之中国特别是西域的重大变化或动荡,则常会通过商路传递到西亚、欧洲。

——摘编自丘进《汉代中西交往与社会开放》

材料二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1750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1)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汉代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任选三个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隋唐时期部分君主事迹的历史记载

君主 记载
隋炀帝 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五品以上,可以依“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十科举人;后又设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四月十一日,“敕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曲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此为唐朝贡士的开端
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谥号之一)拨乱反正,特盛科名,志在牢笼英彦”
武则天“武举,盖起于武后之时,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

——据《隋书》唐撫言》新唐书》等整理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