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世纪初中国茶叶进入英国,主要由葡萄牙、荷兰等转口
1637东印度公司船只去广州运茶回英国,直接进口武夷茶
17世纪中期饮茶风尚在王室传播开来;英国诗人埃德蒙沃尔特为此写诗献给查理二世,成为欧洲最早的饮茶诗;有关茶的其他文学作品也逐渐出现
1660英国上等茶叶每磅售价10英镑,其价格之昂贵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买得起
18世纪东印度公司垄断中国瓷器的进口,大量中国茶具也输入英国,中国的瓷茶杯是无把手的,其后英国人学会了制瓷,将茶杯加上了把,又将这一技术传回中国
1799进入伦敦附近“随便哪家贫民住的茅舍,都会发现他们不但从早到晚喝茶,而且晚餐桌上也大量豪饮”
19世纪初英国人从中国进口大量茶叶,需支付巨额白银,为了改变这一不利情况,便将印度的鸦片输入中国
1820英国人开始在殖民地印度和锡兰种植茶树
1834为了抢时间及时运来中国新茶,英国海运公司竞相采用快速帆船
19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上层社会受法国人影响,按福建方言的发音叫做Tea;大部分英国人喜欢喝红茶,习惯将茶叶放在水里煮,喝时加上蔗糖或牛奶,与中国福建饮茶风俗差异大

——摘编自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对外贸易源远流长。如表所示是某课题组提交的研究报告中所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事件中的三例”及其概况。

对外贸易事件概况
茶马古道贸易以中国西南地区为起点,以马帮为主体的民间国际贸易:茶马古道贸易因中国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而兴,从唐及清不断发展,在二战中后期达到最大规模
出口外销瓷贸易始于8世纪末,五代到宋初出现第一次高潮,宋元到明初不断发展,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的200余年被视为黄金时期,瓷器运销欧美
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贸易1842年到1930年,包括通过不平等条约的被迫开放的口岸和自行开放的口岸有100余个。加上列强租借地和非法窃据的地区,口岸贸易遍及10余省,尤以沿海、沿江的口岸为重
围绕“中国历史上的对外贸易”,从表中提取一项或几项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 . 通过时序和内容的纵横比较。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历史事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有关电的主要发明(发现或应用)

时间

发明(发现或应用)

发明(发现或应用)者

国籍

1831年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

英国

1866年

制成发电机

西门子

德国

1873年

发明电动机

格拉姆

比利时

1876年

发明电话

贝尔

美国

1879年

路面电车

西门子

德国

1880年

完善了白炽灯

爱迪生

美国

1882年

第一个火力发电站

爱迪生

美国

19世纪80年代末

发明三相交流发电机,解决了远距离送电问题

米·奥·多里沃·多布罗沃尔斯基

俄国

19世纪90年代

发明无线电报

马可尼

意大利


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题,根据表格信息,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8-10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科学中心国家转移成就
第一个意大利
1504~1610年)
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伽利略奠定(地面)近代力学的基础
第二个英国
1660~1750年)
第一次转移实现了以牛顿《原理》(1687)发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学大综合,发生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三个法国
1760~1840年)
第二次转移创办了一系列新的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技工学校和一些新的大学;改造巴黎科学院,使院士们成了真正的职业科学家。此外,还形成了集中型科学组织
第四个德国
1875~1920年)
第三次转移实现了第二次科学理论的大综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特性开始显现,科技、工业和社会发展的互动更加明显
第五个美国
1920年至今)
第四次转移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子技术广泛运用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策源地

——摘编自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
2022-08-06更新 | 41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延续时间最久,又最能够持续改进的制度。为了使政权稳固社会安定,中国古代政治家十分重视国家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设计的核心就是分权制衡。中国古代制衡管理模式主要有:帝王式三权分立制衡;皇族、功臣和外戚间力量的制衡;朝中文武分权制衡;内廷和外廷之间的平衡;谏臣对权臣的制衡等。

——摘编自《古代制衡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诸多特点,围绕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的特点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论题需写明制度与特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商人社会流动一览表

流动途径

现象描述

科举入仕

科举入仕向普通民众的开放实际上是国家把政治权利这样一种社会稀缺资源从贵族官僚手中向下移动的结果,富民阶层(平民地主和商人)成为最大受益者。宋朝社会逐渐出现了“士商对流”的局面。

以富攀贵

宋代门阀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上就是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宋代婚姻重财,而商人作为财富力量的代表,自然在以财买婚、攀附上层时得以大显身手。“榜下捉婿”之风在宋代盛行。

捐纳买官

捐纳买官是平民阶层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手段与阶梯,官是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的需要出发,民是从向上登进的富贵实益着想,双方出于各自的需要,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社会契约式的互惠体系。宋仁宗时商人就开始买官,而宋徽宗时情况更加严重。大观四年臣僚们的奏言中指出:“朝廷以三路财用少乏,边储未丰。近年以来,出颁假将仕郎等告牒,比之往岁,不啻数十倍。凡富商巨贾,乘时射利”。

——据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宋代社会结构变迁》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商人社会流动”进行合理解读。(12分。要求:观点明确、解读合理、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包容性有两个层面:一是本国内部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共处与发展,其包括有沿历时轴线而生的新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共时平面的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两个方面。二是本地文化对外国文化进行有选择的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发展不仅体现在对本土不同思想文化之间、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取鉴上,还体现为对城外的异质文化的取鉴和吸纳。

——周东娜《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2-08-01更新 | 134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英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清时期涌现出古代文学艺术史上最庞大的“才女”群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胡文凯《历代妇女著作考》

材料二   明清“才女”们热衷于为自己构建“名士”“侠士”“居士”等传统的“男性化”身份标签,并倾向于在创作实践中进行男性化的艺术表达。

名士晚明黄媛介学习杜甫的诗作颇具其神韵,被赞誉为“清隽高洁,绝去闺阁畦径”,其书法仿效黄庭坚,画作模仿元代倪瓒、明代董其昌的笔法风格,也广受称赞。
侠士
侠客
杨太白“喜任侠,有丈夫气,慷慨激烈绝不类粉黛女子”。明清之际才女顾媚在其丈夫出仕新主后劝诫其忠君守节、以死殉国,继而结交志士,慷慨解囊,从未停止资助抗清的义举。
居士曹衣道人王微曾布袍竹杖,游历江楚,登大别山,眺黄鹤楼,登天柱峰,用大半生的时光饱览山河盛景,交游四方名士。晚明才女昙阳子谈禅好道能书,在当时名噪一时,众多文人名士如王世贞、王世懋等纷纷拜其门下。

——摘编自曹佳丽《浅论明清才女的性别面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清时期“才女”现象进行评述。
2022-07-30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艺复兴的扩展

材料一

图1文艺复兴发源地和扩展路径

材料二

图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主要商业城市和经商路线

材料三   文艺复兴得以在欧洲而非在其他大洲传播开来并进一步发展,是因为欧洲独特的地理环境。各国相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大大增强了文艺复兴浪潮席卷欧洲大陆的势力。

——付程程《浅谈地理环境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依据图1、图2并结合欧洲文艺复兴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要求:归纳观点,论述正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文化”是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就性质而言,她是中华民族赖以长期发展、不断进步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就内容而言,她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并包括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多元一体的文化;就学术流派而言,她是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阴阳家、兵家、名家、杂家等在内的诸子百家分途发展而又相互碰撞交流吸收的结果;就时代性而言,她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彰显时代精神的产物;就价值取向而言,她是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导向,蕴涵团结统一、贵和尚中、守成创新、以人为本的一整套价值理念的整合。

——摘编自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的一个角度以“中华文化”为中心拟定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