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20世纪90年代存在的一些关系。

中国与世贸组织1996年开始,中国“复关”谈判变为“入世”谈判。根据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特征确定了“入世”的原则,其中提到,中国“入世”应有利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和世界经济的繁荣。200112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
欧盟与东盟19947月,欧盟制定了《走向亚洲的新战略》,提出加强对亚洲的贸易和投资,把东盟作为其亚洲战略的优先伙伴。20115月,印尼总统苏西洛表示,欧盟是东盟最大的投资来源地、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是欧盟第五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在过去20年增长了10倍,每年约有700万欧洲游客访问东盟国家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根据联合国1997年的统计,全世界已有4.4万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2/3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1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开展实地考察、国情调研,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以下是“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第42线路——“红色贵州·雄关漫漫”: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黎平会议旧址——遵义市红军山烈士陵园——遵义市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景区——遵义市乌江渡景区——习水县青杠坡战役遗址——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赤水市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赤水市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遵义市苟坝会议旧址——毕节市金沙县钱壮飞烈士陵园——遵义市四渡赤水之南渡乌江渡口——贵阳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摘自国务院部门文件《“关于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的公告”》

从上述贵州红色旅游景点中任选三个,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入选的理由。(要求:明确选择的景点,阐述理由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10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词典里对“英雄”一词有三层释义:

勇武过人的人。

具有英勇品质的人。

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整理自《汉语大词典》

材料二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结合相关史实,以“英雄”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10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晚清铁路建设

                           晚清铁路建设示意图
依据材料和所学,围绕“晚清铁路建设折射出鲜明的时代风貌”进行论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论述全面,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中华文明成长历程,不难看出,中华文明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先后融摄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等。中华文明秉持“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理念,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兼收并蓄的宽容心态,善待外来文化,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汲取一切有益养分,在求同存异中尊重差异性、讲求和谐共生,使中华文明始终历久弥新,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国强《中华文明生命力传播力及其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请结合中国历史,围绕中华文明的成长历程,自拟论题并完成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结构完整)。
2024-04-1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视角下的法国

材料一(法兰西)新王嗣位。是时北方亚美利加之民与英吉利国交战,王助亚美利加战胜。然其饷银渐减,故招爵、僧、民三品会集,以寻聚敛之法。国民弃王杀之,七年国政混乱。有臣曰拿破仑者,武功服众,嘉庆八年登王位,连九年战服四方,恃强黩武,旋败失位……欧罗巴用武之国,以法兰西为最。争先处强,不居人下;偶有凌侮,必思报复。

——摘编自魏源撰《海国图志》卷四十一

材料二自千七百八十九年,法兰西之人权宣言刊布中外。欧罗巴之人心,晓然于人权之可贵,群起而抗其君主,仆其贵族。

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言遂演而日深: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欲去此压制,继政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者,社会主义是也。法兰西人圣西孟及傅里耶,其最著称者也。其后数十年,德意志之马克思,承法人之师说,发挥而光大之。

——摘编自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19159月)

魏源与陈独秀对法国关注点明显不同。结合所学,加以阐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以南的中原、长城以北的草原、嘉峪关以西的西域,以及青藏高原四大区域共同构成中国,而河西走廊是中国若干个走廊当中唯一一个连接中原、草原、西域、高原的区域,所以到河西走廊,才能看到真正的中国。

——摘编自施展《枢纽》

材料二   河西地区又是一个民族文化交融创新的聚合区。特别是汉武帝以来,汉族及其农耕文化扎根于此,这里成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以及外来文明接触交流和文化创新的舞台。如敦煌、凉州成为了佛经翻译、传播的中心。而在永嘉之乱后,河西一度成为中原儒家文化的复兴基地。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在西晋永嘉之乱后,“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然后始知北朝文化系统之中,其由江左发展变迁输入者之外,尚别有汉、魏、西晋之河西遗传”。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复经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流融通,而形成了包括河西儒学在内的具有河西特色的本土文化。

——摘编自雍际春《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河西走廊的历史地位,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10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下学期4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碑文中同一事件不同记载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4-04-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最初来华的西医师主要身份是传教士,他们通过外科手术在中国站稳脚跟,之后西医在中国迅速推广。传教士带来西医的同时,也将中医向西方传播。如清前期法国传教士殷宏绪将中医人痘接种技术传入欧洲;20世纪初,法国驻昆明副总领事苏里耶·德·莫朗学习针灸并回国行医,在西方掀起了学习中医的热潮。新文化运动后,国内出现了激烈的中西医论争。南京国民政府曾一度通过废止中医的法案。新中国成立之初,仍有许多人强烈要求废除中医,毛泽东坚定支持中西医结合,中医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进一步走向世界。据统计,到2022年,中医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摘编自罗曼《西医东渐及其与中医的碰撞》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逻辑严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