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栽培茶的国家。唐朝陆羽《茶经》记载:采茶只可于晴天采撞,只采摘最小芽头,制茶须经蒸、捣、焙、穿、封、干等环节。大约从17世纪中期茶叶被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输入欧洲,随着茶叶消费在欧洲的逐渐普及,18世纪20年代起,茶叶开始占据中西贸易出口货值的首位,输出数量大幅度增加。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贸易迎来了全盛时期,茶叶年出口量扶摇直上。

——摘编自陶德臣《中国茶叶商帮群体产生条件及其异同比较》等

材料二   1833年,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的结束,在印度试种茶叶受到大力支持和鼓励。揉捻机、玻璃发酵台、烘茶机、切茶机、拣选机等制茶机器的发明发轫于茶叶生产中的技术革新,并得到英国政府颁给的专利保护权。印度茶业由英国殖民者投资,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其种植与制造有欧洲技师的监督,这些技师能够根据英国消费者的口味,制造各种等级的茶叶以满足市场的需要,茶叶也由拥有大茶园的资本家直接运销到伦敦茶叶市场。

而中国的情况则迥然不同,茶叶生产依然是个体小农分散经营,墨守长久相传的、刻板的手工制茶方法,生产效率低、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茶农不需要关心销售,出口任由外国洋行把持;茶叶外销至少经过茶贩、茶庄、茶栈和洋商四道转手,不仅增加了外销成本,而且不利于尽快外运。曾经独步世界的中国茶业,历经鸦片战争后短期的迅猛发展,竟然在英属印度、锡兰等洋茶的强力竞争下迅速走向衰败。

——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中国茶叶外贸保持旺盛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英属印度与中国茶业贸易一起一落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中印茶业贸易的兴衰,可以得出哪些历中认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001800年欧洲与拉丁美洲人口数量统计(单位:百万)

140016001800
欧洲5289146
拉丁美洲361019

——摘编自杜恩《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二   15世纪末,来自亚洲、非洲的稻米开始在西印度群岛出现。随着种植园经济的兴起,为解决黑奴的粮食问题,17世纪中后期稻米开始在北美洲推广种植,并逐渐成为美洲殖民地重要的经济作物,大量出口到欧洲。奴隶们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很容易生病,甚至死亡。正是有奴隶不断死去,奴隶贩子们才好继续开展“肮脏的贸易”。

——摘编自张兰星《稻米在北美大陆的栽培及传播》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18世纪欧洲、拉美地区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美稻米种植业发展的影响。
2022-04-0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唐朝疆域与地方管理


材料二   下图是元朝疆域与地方管理


材料三   元朝重建的大一统不同于汉唐,元朝统治集团以边疆民族入主中原,其政权的性格与政治文化不同于各汉族王朝,所采取的巩固统一及促进统合的政策亦与前代颇有歧异。元朝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政策由汉唐消极的羁縻,转变为因俗而治、多制并举的积极统治。

——摘编自胡小鹏《元代边疆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的地方管理制度。
(2)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三反映了元朝地方管理的哪些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是如何解决北方政治重心与南方经济重心分离的?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时期,匈奴一度占有整个漠北、河西及西域地区,严重威胁汉王朝的生存,同时阻断了汉王朝通过丝绸之路沟通域外。张骞出使西域后,汉王朝于公元前121年,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公元前101年,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胜利后,又在西域设置西域使者校尉,由其率领军队在今新疆轮台和库尔勒西南屯田,以供给和保护往来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商人。后又设置“护鄯善以西校尉”,用以维护丝绸之路南道的畅通。

——摘编自孙玉琴《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材料二   朝贡制度自先秦社会就已萌芽,发展至明朝时则进入鼎盛时期,直接表现在贡国数量的增多及朝贡活动规模的扩大。永乐二十一年(1423),出现了南渤利、苏门答腊、阿鲁、满剌加等16个国家,多达1200多人的朝贡使团来明朝进行朝贡的宏伟景观。但随着明朝倭患不断,由明入清的王朝更迭,朝贡制度出现危机,到清末,朝贡制度最终解体。

——摘编自陶继波、那日呼《繁荣、危机与衰落明清时期东亚朝贡制度变迁略论》

材料三   “一带一路”传承了古代丝绸之路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具有新时代的特征。首先是“亲善之路”,这是指“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对民族稳定及社会和谐的前提下进行建设的,我国会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发展、互利共赢。其次是“繁荣之路”,现如今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古丝绸之路创造社会财富、联系东西方贸易的作用一样,连接了亚、欧、非三块大陆,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机遇与潜力。最后是“交流之路”,“一带一路”与古丝绸之路一样,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还是文化交流和民众交往之路。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扬丝路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

——摘编自王义桅《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朝贡制度进入鼎盛的历史事件,并说明朝贡制度危机出现对明清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的新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丝路精神的本质内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各国国家制度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实行结束了官僚地主依仗门第垄断仕途的历史,实行仕途开放开拓了中小地主入仕的途径,也给平民子弟提供了某种上升的机会,历代名臣学者,贫苦出身的不乏其人。科举制为国家开辟了广阔的人才资源,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这种选官制度使统治阶级成员经常不断地更新,社会上下阶层在合法状态中不间断地对流,从而相对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保持了封建国家机器相对的活力与效率。科举制度造成的文官政治,同贵族、武人政治比较而言,具有相对的清明度,封建王朝历经更迭,但封建中国的社会实体却不间断地延续着。明末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非常重视中国的科举制度,高度评价这种不论出身、财产、地位、名望等条件,唯凭个人学识进行平等考试、公开竞争政府公职的办法。它以考卷成绩为标准决定是否录取,带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科举制度教育制度有机地溶为一体,整体上提高了官吏的文化水平,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刻苦攻读的优良传统。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是由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来划分的。

——摘编自周少元、程雁雷《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嬗变与利弊》

材料二   当然英国也不是盲目的照搬中国的科举考试体制。它是对科举制在引用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性改造以便适合他们本国的国情……鉴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英国摈弃了儒家的人文精神而代之已更适合的公共服务精神的灌输。其次在考核内容上注重科学、哲学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考察,以培养全面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人才。由于科举考试的“公开考试”、“平等择优”等原则的合理性及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文官选用方法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使得西方国家许多借鉴科举制而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并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

——摘编自王亚楠《简析科举制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是如何借鉴中国考试制度的。
2021-12-0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教研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演变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文化。这些丰富的思想文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的文化沃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价值观的历史文化基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宗,四海为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观念,经历了历史的发展与考验,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曾多次在国际场合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时代化的阐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观念、“一带一路”倡议等。

中国历史上逐步形成的郡县制度、土地制度、法律制度、货币制度、军事制度、监察制度等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发展及其在近现代直到当代的国家制度设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有许多制度还或显或隐地保留有传统政治制度的印记,如郡县制度、监察制度、科举制度等。当然,我们不是简单延续我国传统政治制度和治理文化的母版,而是在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接续实行的。

——摘编自王刚《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的内在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2-07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教研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广大人民群众享有了真正的选举权和罢免权,实现了当家作主;公社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行经济建设,增加工作岗位,降低失业率,最大限度保障公民经济利益;摧毁僧侣势力的同时,进行教育改革,赋予广大人民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公社在仅存的72.天里,共颁布了300多个公告和法令,这些公告和法令既是对公职人员权力的限制,又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保护。公社存在期间,公社所有的政治管理活动都是向人民群众敞开的,是经得起监督和考验的,称得上公开透明、公正无私。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弄清其中的制约因素将是下阶段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198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上级政府和基层组织之间应该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实际上,一些地方的上级政府和基层组织间变成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就农村而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还不足以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应对较大的日常生活开支,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在农闲时外出务工,甚至不问农事专心在外务工。城市中的个体户绝大多数以小本经营为主,每天基本上都在奔波着,时间和精力都是金钱。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情况下,在挣钱与“选举”和“监督”之间的选择自然一目了然。由于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还比较淡薄,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民主选举难以实现或只是走过场。选举流于形式导致选举失真,不能体现真正的民意,选出的干部得不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开展工作自然处处受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秀丽《巴黎公社的民主经验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公社保障民主举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基层民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黎公社的民主经验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发展了资本主义,保护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府可以按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成立一系列经济协会,指导监督经济活动。在法律上,1804年颁布《拿破仑法典》(即《民法典》)、1807年颁布《商法典》、1810年颁布《刑法典》,这些成文法典成为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的法律规范。不得不说,拿破仑对法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摘编自杨艳《浅析拿破仑对法国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在成立后颁布的《临时约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另外政府还专门颁发了有关保护私有财产的五条命令,说明“凡在民国势力范围之人民,所有一切私产,均应归人民享有”,并通令京内外各级官署切实遵行照办,“以安民心而维大局”。南京临时政府还颁行商业注册章程,以促进实业的振兴。此外,南京临时政府在短时期内清理大清银行,建立中国银行,以期发展金融业;积极鼓励民间创立各类商办公司和企业。“对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矿企业,一经申请,临时政府无不批准立案,其中包括煤矿、银行、航运、军械制造、缝工、皮工、铁工、鞋工、制革、磨面、轧米、榨油、工艺、渔业诸方面。遇有地方官侵夺私产、破坏营业者,即令有关部门彻底清查,妥为解决。”对于海外侨商回国创办公司,南京临时政府更是予以大力支持。此外,南京临时政府曾多次发布有关命令,要求各级官署采取得力措施恢复市场经济秩序,这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摘编自朱英《论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的统治对法国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的措施及其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1875年宪法充分地反映了共和派和保皇派的相互斗争、相互妥协而达到的力量平衡。法国各政治派别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令它随着各种政治势力的变化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18763月,在新的众议院中共和派占多数,但参议院还掌握在保皇派手中。18781月,共和派趁参议院三分之一议员改选之机,赢得了参议院的多数。后来,共和派格列维当选为总统。至此,参众两院、内阁、总统职位已尽数被共和派掌握,共和派全面胜利的格局已然形成。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关于临时政府的组织形式问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很大的不同,即改美国式的总统制为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孙中山本来是坚决主张总统制而反对内阁制的,他之所以赞同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显然有限制袁世凯专权以保障民主共和而维护民国的目的。在北洋政府的整个统治时期,除了短暂的两次流产的帝制外,名义上一直挂着民主共和的招牌,而实际上这个政权是官僚军阀的独裁政权。

——摘编自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共和派全面胜利格局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形式的变化。
10 .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材料一 中华法系中刑法规范的发达,直接影响着其它性质的法律规范。尽管社会关系的复杂性要求法律规范各有其不同的调整对象,并采取与调整对象相适应的调整手段。但中华法系重刑的特点,使其它诸如行政性质的法律规范,民事性质的法律规范等,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刑法规范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国古代民法方面则形成了“刑事兼容民事”的特点。

——摘编自赵晓耕的《中国古代民法的特点及其鉴别》

中国从战国开始,总能找到人、物、债、婚姻、继承等民法规范的影子,如魏国《法经》中的“杂法”、汉代《九章律》中的《户律》、唐代《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中的《户婚律》。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田宅”、“婚姻”、“钱债”、“市厘”等若干篇章,如《大清律例·户律》“盗卖田宅”条:“凡盗卖、换易及冒认,及侵占他人田宅者,田一亩,屋一间以下,杖五十。田五亩,屋三间,加一等,杖八十,徒二年,系官者,各加二等。”

——摘编自项晓基《中国古代民法的再思考》等

材料二 但吸收一些孤立的法学原则并不代表1213世纪时罗马法研究的主要影响,罗马法学研究最重大的影响,是给予中世纪的人们一种新的观念,告诉他们什么是法学体系,鼓励他们把传统法律编撰成有体系、有条理的法学大全。……罗马法重新在西方思想里面引入国家的观念,政府被认为是拥有立法权的公共权威。根据封建惯例,实施政府的功能已基本成为一种私有特权,一种财产权利,跟采邑中的其他财产一样。古典法学家也许无法肯定公共权力到底来自上帝还是人民,但他们很明确表示它绝不来自庄园土地的拥有者。另一方面,中世纪早期的国王们是完全在条顿或封建惯例的范围内行事的。从13世纪起,国王们开始审慎地制定新的法律,他们很清楚实际上这就是立法,他们丝毫不装腔作势,说什么只是解释或重申古老的惯例。

——摘编自【美】布莱恩·蒂尔尼、【美】西德尼·佩因特著《西欧中世纪史》

材料三 相较于西方两大法系,中华法系也有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他法系的法律基础、代表性法律和一定的地域范围。英美法系是以英国的普通法(判例法)为基础,以近代资产阶级英国法和美国法为代表,以不列颠及北美大陆和前英属殖民地为范围的一大世界性法系。大陆法是以罗马法(法典法)为基础,以资产阶级法国和德国民法典为代表,以欧洲大陆及前法德殖民地为范围的一大世界性法系。中华法系则是以中国古代伦理法(律令格式)为基础,以唐律为代表,以东亚及东南亚为范围的一大世界性法系……中华法系的伦理法传统则是它区别于大陆法系私法传统和英美法系程序法传统的突出特点……各法系历史演变的方式与具体进程不同,形成的特点与阶段的划分也各异……相较于西方两大法系,中华法系的形成过程中几乎没有武力征服或任何殖民扩张的因素,其特点是其形成与中国法文化优势的形成相一致,是中国封建法的完善和唐律的传播并影响开来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饶艾《中华法系新论—兼与西方两大法系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11世纪以后的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并结合所学对这一方面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分析与西方的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相比较,中华法系有哪些特点?
2021-12-07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教研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