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和近代工业的发展

材料一   在明朝,金银矿业实被皇室垄断,直接服务于皇室财政。明政府对金银矿业采取了高度统制的政策,官府垄断经营,厉禁民间私采。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一些具体的政策又不尽相同,政府对金银矿业的政策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基本上处于时开时闭的摇摆不定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刘利平《略论明代的金银矿业政策》等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中一些富于变革精神的官员改变“夷夏之防”的观念,以“自强”相号召,提出“师夷”的主张,以最刺痛国人神经的军事工业为切入点,开始了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努力——洋务运动。作为工业化过程中最基本的物质材料,钢铁资源开发逐渐受到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李鸿章是19世纪70年代倡议钢铁工业建设最为积极的政府官员。关于开矿炼铁的经济价值,他认为:“此等日用必须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天地自然之利,乃民生日用之资。泰西各国以矿学为本图,遂能争雄竞胜。英吉利国在海中三岛,物产非甚丰盈,而岁出煤铁甚旺,富强遂甲天下。”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具有钢铁冶炼能力的近代钢铁企业。

——摘编自李海涛《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究(1840192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金银矿业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时期近代钢铁工业起步的原因。
2 .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

材料一   宗族主导是徽州人启蒙教育的一大特色。宗族将关于读书的具体要求以家规家训的形式载入家谱中,使读书上升为宗族内部的一项规范。如洪氏家族规训中规定:“读书学问开心明目,利于行耳……读书不可一日失,故家虽贫,学宜勉力。”徽州人提倡养正于蒙。古歙东门许氏强调:“蒙以养正,圣功也!夫养于童蒙之时,而作圣之功基焉!”徽州人关于蒙养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五岁就让孩子进入私塾读书,言行举止以儒者风度为标准,讲古人故事来端正其志趣;从小教育孩子孝敬长辈,逐渐地培养孩童的品性。徽州人还将蒙养与职业选择相联系,提倡早期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其成人之后的职业选择打好基础。

——摘编自季海燕《明代以来徽州家规家训述论》

材料二   明朝官府沿用、改编前代和新编蒙学教材


分类
主要篇目
沿用、改编前代综合《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及改编本;“杂字”教材
经学《孝经》和《论语》
理学朱熹的《小学》;程端蒙(朱熹学生)的《性理字训》
诗歌《神童诗》;唐宋《千家诗》
名物知识《名物蒙求》《小学绀珠》
故事图画《日记故事》;《二十四孝》(全名《二十四孝图说》)
新编伦理道德教育《昔时贤文※名贤集》;《小儿语》续小儿语》;专为女子编写的《内训《女小儿语《闺范》等
行为规范守则《童子礼》《幼仪杂箴》
名物制度常识新编《幼学须知》
历史知识、成语典故《五言鉴》《龙文鞭影》
属对训练《训蒙骈句》《声律发蒙》
工具书《字汇》等

——摘编自马冠男《明代蒙学教材、教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州人蒙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蒙学教育发展的原因,并进行简要评价。
2023-01-01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雾月政变后,拿破仑任命四位法学家组成委员会,着手起草《民法典》。经过法学家夜以继日的劳作,四个月内完成《民法典》草案。拿破仑熟悉古罗马法典,他洞悉人性,思维缜密,时常就草案提出精辟独到的意见。在18个月的时间里,拿破仑以高度责任感和务实态度主持了35次会议,对法典草案进行了逐条审议。法典草案经过参政院的仔细审查,又提交各法院以广泛征求意见。18033月,立法院通过法典。1804321日,经议会表决通过及拿破仑签署,这部法国《民法典》正式付诸实施。拿破仑以武力征服过许多国家,把他的法典带给那些国家,使当地人民摆脱封建桎梏,对那些国家后来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不仅崇尚并保障公民的权益,而且为人类走向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陈良《拿破仑的荣耀——法国<民法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民法典》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民法典》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690年,武则天66岁。是时,她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年号天授。武则天在大力诛除关陇勋贵的同时,也破格提拔并大肆延揽支持她的下层新锐,有才能的人可以“自举”试官,新进官吏虽然有“车载斗量”之讥,但其中也确实有不少人才。她又下大功夫来规范科举取士制度,亲自策问贡士,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规模,使科举入仕成为朝廷高级官吏的主要来源。她对永徽初年长孙无忌等修撰的《唐律疏议》进行了修订,补充了一些行政法规,即垂拱格式,并亲自作序,与律、令等一道颁下,及时解决了《唐律》在施行过程中的一系列疑难问题。她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规定地方官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可以升迁;而“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则“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武则天以猛治天下,治国方针与贞观之治和谐治理迥然相异,她的政治作为有功于历史,有功于唐朝。

——摘编自袁刚《乱中求稳、锐意改革:女皇武则天以猛治天下》


(1)根据材料,概括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治国措施的积极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表

阶段概况
1949~1980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农机工业从制造新式农机具起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先后建立了包括第一拖拉机厂、天津拖拉机厂、常州拖拉机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
1981~1995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1983年国家开始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经营农机;农机工业开始第一轮大规模结构调整,重点生产了适合当时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具、手扶拖拉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车等,而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的保有量停滞不前
1996~2003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高效率的大中型农机具开始恢复性增长,联合收制机异军突起,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大幅提高,一度成为农机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摘编自尚书旗、王东伟《中国制造2025大众读本-农机装备》

从上表中任选两个阶段,指出这两个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征,并予以说明。(要求:选取两个阶段即可,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2-01-01更新 | 22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首先是以孔子、孟子及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哲学,贬"神"重"人",以"神"代"人",在思考对象和思考重点上由天地鬼神开始转向人事。孔子提出∶"仁者,人也。"孟子对"民贵君轻"的议论,对"士"群体客观价值和主体人格的强调,较之孔子道德人学的"中庸"特色,显露了更多的平民性和进步性。荀子则认为人具有高于自然的特质,即"人最为天下贵"的关键在于"人能群",即人懂得合群之道,而"合群"是人类"胜天"的前提。

——摘编自梁艳《中国古代社会的个性解放之路》

材料二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追求人的解放,目的是要为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和国家奠定基础。他们倡导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动机在于振兴中华,使之自立、自强于世界,其"个人的觉醒"只是"民族的觉醒"的曲折表现。知识分子们通过"新国家""新社会""新民族"的实践理论,将个性解放与民,族复兴,社会解放联成一体。在启蒙学者看来,建立在家族伦理基础上的儒家伦理的要害就在于无视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尊严,使个人沦为族权、夫权、皇权的附属物。因此要实现文化的重建;就必须彻底批判家族主义。五四时期启蒙学者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的人生理想,带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它是儒、佛、道生命体验和超越意识在五四时代的交汇回响。

——摘编自李桂梅《试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想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先秦时期儒家关于个性解放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个性解放思想的特征。
7 . 自然法与西方法制。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进一步确立了自然法指导的权威,法官和行政官通过引进公正,衡平、自然等概念,促进了实在法的发展。罗马法学家认为婚姻家庭制度,诚信原则利益的调整和平衡、意思表示真实规则以及人最初始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毫无疑问应该是自然律法的实体性内容。越来越多的罗马法学家认识到:自由是人的道德和精神的特征,并不由人的社会政治及法律地位决定。尽管这一人生而平等的自然理性原则并没有得到实践,但是法律制度的改革使得奴隶的地位不断得到改善。随着自然理性在罗马社会日益得到认可,夫权婚姻逐渐被自由婚姻所取代。到了查士丁尼时期,夫权婚姻已完全被自由婚姻所取代,并日益丧失了在法律上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曹诚《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兴起了一场被称为进步主义的运动。“在工业主义和公司资本主义改变一切规则之际,所有美国人都试图控制他们个人的生活,一些人还试图控制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力量"进步主义确定了政治讨论的用语‘托拉斯'和‘特殊利益'威胁着‘民主政体'和‘个人自由’。自由放任主义的政府无法重视竞争',也不能带来工业主义允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而人们"要求建立一个更有行动力的政府来保护百姓免受经济垄断之渐长势力的侵害。"当时的总统塔夫脱勉强同意支持一条准许联邦所得税的修正案,而其继任者“威尔逊争取让国会缩减了大约25%的关税,并通过向最富有的美国人征收所得税来弥补这项税收损失”。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条修正案了。

——摘编自梁诚悦《公平、效率——美国宪法第十六条修正案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宪法第十六条修正案出台的背景。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乾隆,嘉庆年间,汉口居民“不事田业,唯贸易是视",因此有了汉口“商船四集,货物繁华”的景象。人们开始图谋生财之路,寻常百姓也开始弃本逐末,追求利益。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武汉开埠,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人群聚集在武汉地区,汉口的许多居民区,出现了“个里衾嬉咸水妹,人人都学广东腔",“十家八九是苏扬,更有长沙与益阳”的状况。近代汉口,“富商大贾拥巨货,享厚利,不知黜浮崇俭”。王葆心在《再续汉口从谈》中提到:“大凡风俗之侈奢,舟车衣冠之辐奏,最于地方商旅有关”。人们对服饰、饮食,住宅都十分追求讲究。汉口水陆珍奇"糜不备”,“不但侨宦富商为然,中产之家勉强徇俗,惟务外饰,内鲜积藏”。汉口人举行婚礼,场面浩大且多繁文缉节。逢年过节,妇女们可以与男性一同游戏娱乐;“报导春回赌禁开,家家麻雀响楼台。上场不管男和女,一共几天抹得来";青年妇女可以落落大方地抛头露面,毫不避讳;“大方全不避生人,茗碗烟简笑语亲。几句寒暄通套话,舌尖透出十分春”,真可谓“闺阁言谈,胜于男子”。

——摘编自袁北星《近代武汉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的变迁》

材料二

时间重要事件
1984市政府提出了以交通和流通为两翼起飞劳动整个武汉经济发展的战略。为解决资金来源,城市建设者在国内首次实行市政设施有偿使用,多渠道筹措资金,这是城建部门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92~2000城市建设者杨起了第二轮改革开放的风帆,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提出并实践“负债建设“思路,采取项目融资、股权融资、基础设施经营权转让等方式招商引资.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大力推进和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等资金筹措方式:推行投融资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完善规范房地产市场和建筑市场
“十五”计划期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其完成基建投资323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6倍。武汉的城市交通变活了,楼房变高了,设施变多了。地上变缘了,江滩变是了
未来“两江交汇.百湖环绕”,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发展中,城市建设者将大作“水文章”:“九省通衢。穿越时空”,武汉将成为全国铁水公空综合交通枢纽,发挥中国中部经济中心的强大聚散与辐射功能……

——摘编自成建国等(巨变——武汉市城市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城市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建设巨变的原因。
2021-12-26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宋代货币。

材料一   考古发掘显示,宋元时期,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70%左右;目前出土的金代窖藏铜钱以北宋铜钱品种最多,约占钱币总数的9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90%以上。在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等古代钱币中中国钱币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

材料二   除了宋朝货币币制先进,货币体系完善之外,当时海上贸易在商业运输成本、运输规模、贸易周期等方面与陆上贸易相比,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两宋均重视商业贸易的发展,如宋神宗就曾经说:“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宋高宗强调:“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亚洲海路贸易从而空前繁荣。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钱在当时所处的国内和国际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钱重要历史地位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021-12-25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10 . 中国民族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二年广西镇安王府改设流官。战乱使“川、滇、黔、桂四省所占全国人口比重由10%猛降到令人难以置信的1.3%”,大规模移民由是开展,但由于“各土司之间、土司辖区和汉人聚居区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区。土司统治区形成了一个个封闭排外的民族堡垒,阻碍了外来民族人口的迁入”,“土司对辖区土地、矿产、山林、水源等的独占性和排他性与外来汉族移民的流动和生存亦形成矛盾”,西南地区垦荒采矿等受阻,加之1750年后大量汉族移民在澜沧江内形成“外来者多,土著者少”的局面,历大小金川之役,推动了雍正时期大规模强硬的改土归流,改土归屯,以军事手段为保障。过程中,“不少土司甚至一般少数民族群众被杀或逃亡”,大量土地丧主,是为“新辟夷疆”,最终致使西南地区政治经济与内地统一,文化上兼“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逐渐使西南各族群在大一统的框架下交融。

——摘编自中央民族大学论文集之《中国和英国“近代”(14531919年)民族政策比对》

材料二   周恩来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历史发展给我们造成了另一种条件,就是中国各民族杂居的条件,这种条件适宜于民族合作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一个民族不仅可以在一个地区实行自治,成立自治区,而且可以分别在很多地方实行自治,成立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回族是最典型的例子。这没有什么不好,而是很好。我们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种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是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不仅使聚居的民族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而且使杂居的民族也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从人口多的民族到人口少的民族,从大聚居的民族到小聚居的民族,几乎都成了相当的自治单位,充分享受了民族自治权利。这样的制度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清政府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2021-12-1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教改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