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材料二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2021-05-24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民谚也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材料二   一位外国人在考察了湖北地区种植情况以后说:是处播植,如所见小麦、油菜、蚕豆各种子,并不选择坚好肥硕之品,甚至杂有草种。其所用农具,颇欠精良。……所见棉花较美国远逊,其故殆由排种太密,不知选子,且地气嫌太湿、太冷、太酸。耕地之法似欠讲求,所用齿钯、锄、犁等具,均甚笨拙,翻土既不能深,碾土又不能细;所用耕牛大车,蹇缓无力。外国耕地多用马,中国马少,倘不能改用,宜用壮健之牛,或一犁双牛,较可得力。至农具尤亟应改制精良,庶几事半功倍。这种说法大致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些问题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常平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平粜法和平籴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粮食仓储制度。该制度的正式提出和实施是在汉宣帝时期,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请朝廷在边疆地区修建粮仓,当粮价低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当粮价高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粮食。常平仓除了具有调节粮食供求、保护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作用外,还增加了建立国家战略粮食储备、维护边疆稳定等新功能,成为其后历代封建王朝效仿的对象。常平仓制度以粮食为主要调控对象,充分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治国理念。学习和借鉴常平仓居安思危的战略储备思想,将粮食、石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进行储备,对当今中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王静峰、王金辉《论常平仓制度的起源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建立的常平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粮食仓储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
4 . 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支援。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成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并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祝酒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一、二,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概括周恩来讲话的要点。并简述中美建交的历程
(4)结合所学知识现实,概括指出当今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为推动世界和平所采取的外交措施.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意识的反思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突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图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军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摘编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意识的飞跃

材料二   这场运动以其浓烈的爱国情感而迅速及全国,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随即演变成场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它不仅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卖国反动势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以其史无前例的广泛性、深刻性促使了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覚醒》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的高涨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摘编自郑大华《中四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党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促使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的新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奏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

——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中叶,血吸虫病曾给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十几个省、区、市的劳动人民带去深重的灾难,夺走了众多人的生命,被称为“瘟神”。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血防小组,专门领导血防工作。1953年国务院下文,令各省、市、县都要建立血吸虫病防治机构。1955年底,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成立。省、市县到乡镇四级,都迅即建起了血防机构。毛主席提出:要放手发动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于是,在当年的“南中国”,针对不同地貌创造出了结合生产围垦荒洲、堵汊、不囤而垦、矮囤垦种、筑圩蓄水药浸、开新沟填旧沟、修筑“灭螺带”、药杀、火烧、火焰喷杀、药物泥糊和机动喷雾器喷药、拖拉机机耕灭螺等行之有效的方法。1985年,中共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公告:“至1984年年底,全国已治愈血吸虫病病人一千一百多万,消灭钉嫘面积一百一十多亿平方来,有七十六个县(市、区)消灭了血吸虫病,一百九十三个县(市、区)基本消灭了血吸虫……

——摘编自贺绍东《万众-心送“瘟神”-新中国图歼血吸虫病纪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新中国各自防治疫病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出现这两种防治疫病特点的原因。
2021-03-1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举制度是金朝用以选取所辖各族文化精英为其所用的选官方式。天德三年,海陵王决定并南北选为一科,原辽宋区域内士人在统一标准下应试,专以词赋取士,罢经义、策士,完善了科举制度的全部内容。金朝女真进士科创立于金世宗大定十三年,这是科举考试制度史上的重要事件。在面对如何使本民族优秀人才应对以汉文典籍为考试方式和内容的科举制度时,金朝采取与其替代的辽朝不同的政策。鼓励女真人学习汉族儒家经典,但是大力推行女真文字,开创以儒家学说为内容、以女真文字为载体的女真进士科,这是对科举制度的特殊贡献。金朝自太宗朝开始,直到亡国前夕,科举取士从未中断,就科举制度而言,有从初创至确立和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金朝科举包括定制前的历次考试共计36次,总体平均接近三年一科。

——据姚雯雯、吴传刚《论金朝政治制度建设及历史影响》编写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金朝科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朝实行科举制度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如在中国实行“一君之政”,应当按照英国模式。今日之中国,能开金矿,则用金,莫大之利也;能兴工艺,则用银,亦莫大之利也。

——摘编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国与教与种将偕亡也,唯变法可以救之!君臣之祸亟,而父子、夫妇之伦遂各以名势相制为当然矣。两千年来之大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因有民而后有君,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奖工艺,惠商贾,速制造,蕃货物,而尤扼重于开矿。

——摘编自谭嗣同《仁学》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代表者们持文化开放的理念。他们提出以西方文化为源“再造中国文明”,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资本主义学说到社会主义学说,都尽力去接受和宣传。他们主张“洋=新”“中=旧”的文化观点。他们撰文历数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希望中国人从此不忘记这弥天的耻辱。他们宣布这场运动的主旨就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断头流血,绝不推迟”。

——摘编自邓秉元《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和谭嗣同思想的共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人提出这些思想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代表文化开放理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62年英格兰议会通过“一致法令”规定将不信国教的教师和学生排除出大学,如牛津大学。1689年又通过“宽容法令”允许不信国教的新教徒建立自己的学院,提供范围更广的课程,如现代语言、历史学、地理学和化学等。瓦林顿、北安普顿和哈基内等学院在启蒙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上超过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摘编自孙瑜《大学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

材料二   巴黎大学自1638年起,就不给新教徒颁发学位证书并极力对抗和扼杀进步思想。在启蒙运动时期更是顽固地抵制新思想的渗入:17世纪下半叶,禁止使用笛卡尔的著作;宣布卢梭的《爱弥儿》为禁书。……法国在18世纪有20所左右发展比较充分的大学,但只有蒙彼里埃一所大学在启蒙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生机论”的主要中心,它促成了生命科学在18世纪后半期的转变。

——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大学设立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期间,法国大学出现的变化及其背景。
10 . 中国历史一直以来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并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统治阶级如何“同化、融合周边各族”。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史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