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某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部分)


       ——摘编自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一则国产欧式女鞋的宣传广告

注释:图中的女鞋广告语为
先生早起出讲堂,第一注意学生装。
你们全身所服用,是否国货抑外洋。
一生敬谨答教师,专用国货已多时。
学生所穿的靴鞋,买于陈嘉庚公司。
(陈嘉庚是民国时期著名民族资本家)
先生闻言大欢喜,更望诸生都如此。
诸生一一齐点头,爱国须用国货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广告所倡导的消费观念并分析其影响。
2 . 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情形,到明代演变成“湖广熟,天下足”。原来苏州及常州等粮食输出区,反而由湖北、湖南购买米粮,成为粮食输入区。这一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趋势B.农业生产区域化发展趋势
C.人口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D.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的发展趋势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
(4)材料四中的机构特点如何?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三省制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逐渐成为权力中枢: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这一演变主要说明了
A.相权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相权结构完善削弱了皇权
C.君主专制日渐强化的趋势D.君相权共存机制逐渐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来往信件达25封。在这些信件中,双方虽然相互指责,但都表明了避免因这次危机而使世界陷入核大战,以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正如赫鲁晓夫所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这表明
A.美苏两个国家放弃了全面对抗B.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C.核武器在化解军事冲突的制衡作用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共同的时代背景造成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诸多范畴内具有众多的相似点。宰相制已成为人君实现专制政治的一大障碍,朱元璋借胡惟庸罢中书省,明成祖时内阁参预机务开始,清沿明旧制置殿阁大学士暂理机务以表率百僚;明代将司法权一分为三,清沿明旧制实行三司会审和九卿会审制度:明代将兵屯于卫所,兵权隶属兵部,五军都督府则管军籍,清代时军权就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明代时在内延设司礼监牵制内阁,清代地方总督与巡抚之间也存在彼此互相监督的现象。明初推行里甲制、以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里,并在乡里组织中设老人制度与里甲制并轨.以便强化对基层政权的管理;明永乐以后.明政府开始在边疆实行改土归流,至雍正时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达到高潮。

——摘编自余才忠《明清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经两千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到晚清时终于走到了尽头,开始由传统政治形态向现代政治形态的艰难转型。19世纪40年代后,短短70年内,由清王朝统治阶级所进行的政治体制转型经历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现象。晚清政体转型历经曲折。但总的趋势是从传统的封建专制政体向民主、开放的近现代政体转化,如“总理衙门的所作所为,基本上是顺应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作为洋务运动继承和发展的戊戌维新运动,其政治体制转型所涉及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掀起革命与立宪两大政治革新运动,迫使清政府对传统体制进行有限的改革,这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梁严冰等《关于晚清政治体制近代化历程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政治体制演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治体制演变的主要方向并简析其历史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政治体制演变的主要因素。
2021-10-1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等80所名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二战后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截至1990年)。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非洲全面实现了现代化
C.战后的两极格局被摧毁D.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2021-06-0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二战中,苏美英法四大国对奥地利实行了分区占领.战后大国在奥地利问题上展开了角逐.除了奥地利赔款问题苏联占了上风外,在如奥地利新政府的组成、奥地利的货币改革、在奥地利“德国资产”的界定等问题的较量中,苏联都处于下风.这说明
A.综合国力对大国关系影响巨大B.欧洲是美苏两国争夺重点
C.谈判使奥地利问题获妥善解决D.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 年代,法、(西)德、意等六国率先通过一体化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空间乃至实体。为此,6国从煤钢共同体着手,开始推行经济一体化,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其后,经过不断的深化和扩大,于1993年建立欧洲联盟,标志着经济与政治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从成员国数量看,欧共体欧盟历经多次扩大,发展到27国,牢固确立了其在欧洲的核心组织地位。欧盟形成时间之早、一体化程度之高、参加成员国之多、总体经济实力之强,都是世界其他一体化组织难以比拟的,它不仅对欧洲,而且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极为重大、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弦《欧洲经济- -体化:由来 、发展与前景》

材料二 自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在众多区域一体化组织中,又以欧洲一体化的成就最为突出。欧洲一体化以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为标志全面启动,成员国数量从最初6个扩大到27个,合作领域以共同的关税同盟为起点,逐渐扩展到共同的农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投资政策及货币政策等方面。欧盟目前拥有世界7%的人口(约5亿人口),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30%(约15万亿美元),国际贸易的五分之一,全球500强企业中有三分之一是欧盟企业。

——摘编自裘真《欧洲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一体化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一体化的意义。
10 . 有学者指出: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各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性和敏感性,经济制裁和经济封锁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和有效的霸权手段。与此同时,伴随信息传播的迅捷,强国可以借助现代传媒使自己的文化成为强势文化,从而增加对霸权的合法性认同。上述材料揭示出,当今世界
A.单极化趋势更加明显B.全球化引发霸权主义
C.霸权主义借助全球化D.强势文化先进性特征
2021-02-25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