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统计表:
年 代
科技发明
中国
西方国家

%

%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以1500年为分界,提取图表中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领先者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016-12-13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上期末历史卷
2 . 哲人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至此,“建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正式被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觞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叧。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维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编著 《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这体现出他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体现了哪一派的思想?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两者在救国方案上有何不同?
(4)指出材料四中对待西学的态度?从材料一到材料四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层次的变化?
2016-12-12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腾冲六中高二上期质量综测历史试卷
3 . 比较下面两部著名作品,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创作风格相互交融
B.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C.描绘了新阶级变动引发的社会变化
D.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7-07-02更新 | 6529次组卷 | 5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期末复习试题
5 .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下面两图,与唐代书院相比,清代书院分布有哪些变化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

6 .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中国文明影响深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定孔教为国教,则尊之宜若何?今共和之国民,以神明圣王之孔子配上帝,不犹愈乎!故宜复崇天坛,改祈年殿或太殿为明堂,于冬至祭天坛,上辛祭明堂,以孔子配上帝。……凡入庙而礼天圣者,必行跪拜礼以致其极恭尽敬。

——康有为《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1913年)

材料二:故灭国不足计,若灭教乎,则举其国数千年之圣哲豪杰、遗训往行尽来灭之,所祖述者,皆谓他人父也,是与灭种同其惨祸焉。何其今之人,不自爱国,乃并数千年之文明教化,与其无量圣哲之心肝,豪杰之骨血,而先灭之欤?彼以孔教为可弃,岂知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若孔教可弃也,则一切文明随之而尽也,即一切种族随之而灭也。

——康有为《孔教会序二》(1913年)

材料三: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于焉。何以明之?如家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材料四:“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ou,反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与其早年思想相比,康有为这一思想变化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陈独秀是从哪些方面来评判孔教的?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4)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联系实际,谈谈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拄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

——(美)R.R.帕尔肤《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欧洲的政治思想、科学、哲学、文化风尚和人民也广泛散布于全世界,对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典范。

——(美)R.R.帕尔欲《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
欧洲28.1%34.2%53.2%61.3%62.0%
中国33.3%29.8%19.7%12.5%6.2%

材料四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哪些历史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欧洲风尚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方面的具体表现。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化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欧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此评论适用于
A.表达情感的浪漫主义绘画
B.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
C.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
D.描写自然风光的现实主义美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大一统专制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专制王朝各方面的需要。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公元7世纪)到明末(17世纪)100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材料二近代科学的诞生得益于许多条件,其中也包括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所起的作用,但它的思想根源来自希腊。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这就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希腊人的数学和自然哲学时隔一千多年后仍然能推动欧洲科学的发展,充分显示出理论的力量,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放了生产力,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在16世纪和17世纪,先进的欧洲学者们创造了改变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和人类生活的近代科学。18世纪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与理论科学研究完全无关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的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技与欧洲近代科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科技落伍于西方的原因及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给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10 .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有计划地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适应“211工程”建设的需要
D.适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