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
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
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
2 .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有计划地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适应“211工程”建设的需要
D.适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 . 在人类历史上,思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思想有多远,行动才有多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印度、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公元前800年以后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曾有五霸争雄,战国则有七雄兼并……矛盾也复杂尖锐。
在这个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改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希腊和中国出现思想活跃的历史条件。
(2)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简要说明他们二人思想原则中的“相通的地方”,试从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同样的效果、同样的德性。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德性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3)结合材料二,分析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是什么?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运动下的欧洲文明》
(4)概述材料三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该时期的人文主义比文艺复兴时期有什么显著的发展?
材料四 18世纪以来,启蒙思想引发人们对失去人心的政府,或对专横的文化意识形态,或对等级社会制度的反对。
(5)结合近代史的史实,参照范例,论证材料四的某个观点。
范例:观点:启蒙思想引发人们反对失去人心的政府。
论据:在18世纪的美国,以杰斐逊为代表的北美独立战争领导人借鉴启蒙时代中的天赋人权等思想,发表《独立宣言》,以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要求:要有明确的观点。论据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借鉴的内容或引用的思想、发生的事情、反对的事物)
2016-12-12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资阳高二下期末质检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方今中华诚非雄强,然百姓尚能自安其业者,由朝廷之法维系之也。……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宜就,二者斯强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等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这三样目的后, 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孙文《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等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什么共同之处? 在认识中国近代形势上,两者有什么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和材料四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归纳说明各自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的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

学校地点特色
神州女学上海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妇女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引发变化的社会背景。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思想,这种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 . 体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伴随人类社会的演进而逐步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射礼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体育项目之一。西周射礼是一项有严格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它改变了商代射礼的祭祀色彩,而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内涵。《礼记•射义》记载,西周时“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春秋时期,孔子对射礼推崇备至,《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曾对围观射礼的民众提出要求:不忠不孝者不得入内,尊老爱幼和好学上进者可以就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射礼的人文内涵,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孔子重视射礼的原因。
材料二 古代奥运会不允许妇女参加,违者处以极刑。虽然顾拜旦在奥运会初创时期曾想模仿古代传统,但已无法阻止男女平等的时代潮流。从1900年妇女首次登上奥运赛场至今,女运动员人数、女子参赛项目数、女体育管理者人数逐渐增加,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妇女体育在奥运会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意义已超出了竞技比赛的范畴。
——百度百科
(2)根据材料二指出奥运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变化产生的因素。
材料三  “中国礼俗,其贻害民力(人民的体力),而坐令其种日偷(衰弱)者,由法制学问之大,以至于饮食居处之微,几乎指不胜指”、“君子小人劳心劳力之事,均非体力强健者不为功”、“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因此要学习西方,重视体育,鼓民力,达到民力、民智、民德三强的教育目的,再三强调自强保种之事,保种就是要提高民族素质,而体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因素。        ——严复《劝学论》整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严复的体育思想。
材料四 体育口号是体现体育功能变化的重要载体,体育功能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变迁、人们需求变化而发生变化。
时  间
口   号
20世纪50年代
“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
20世纪70年代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赛出好风格,赛出新水平”
20世纪80年代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20世纪90年代
“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口号,结合时代特征谈谈你对该口号的认识。
2016-12-12更新 | 6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四川资阳市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本思想深入人心B.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D.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
8 . 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代
科技发明
(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一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指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德国发展科技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9 . 观察如图,可以推知

A.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B.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D.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2016-11-27更新 | 798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问题:

(1)依据材料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2)请结合宋代的史实说明“经济、政治的变化导致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3)国内外许多史学家指出,诞生或广泛应用于宋代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知识予以佐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