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0 道试题
1 . 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那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相比,曾国藩的思想出现了具有新内容的变化,在伦理政治观念上由原来对内维护三纲五常、对外保持天朝至尊,转变为对内维护三纲五常、对外讲究“忠信笃敬”、“守定和约”。同时,他更重视引进西方技术的活动,认为是“救时之第一要务”“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王少普《曾国藩洋务思想的形成、性质和作用》
材料二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 梁启超1922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基本思想主张的显著特点。
(2)梁启超归纳的第二期有何史实依据?“新时期”又指什么?
(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与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相比,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知识界关注的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上述材料,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讲世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清代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的多,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人情派,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材料二: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

材料三:某校教师研习李贽思想的学习笔记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价值。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
材料四: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1)在材料一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
(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类绘画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一、二、三,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四中“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和明清“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的历史依据。两者在思想发展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4 . 莫奈在其系列画作中将伦敦的雾画成紫红色,伦敦人为此到大街上仔细看雾,发现烟囱里不断喷出的带有火星的烟火与阳光发生映射,雾确实是紫红色的。由于莫奈的系列画作中如实地记录了日期及太阳所处的位置,他的作品成为近年来科学家研究维多利亚时期伦敦空气状况的一个依据。上述材料说明

①莫奈注重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②伦敦的工业化带来严重污染
③莫奈以抽象的手法描绘伦敦
④莫奈将绘画与科研并举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其著作《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中,对古代中国与世界发明进行了统计,如下表: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 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1)认真分析材料一古代中国与世界发明统计表,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有何变化?
(2)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是什么?对世界的进步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材料二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科技进步的决定》
(3)材料三中的“科教兴国”战略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人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深空探测活动的历史条件。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戴震(1724—1777年),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的代表作《孟子字义疏证》,重新解释了理、天道、性、才、道、仁、义、礼、智、诚等哲学范畴,在继承并尖锐批评程朱理学的同时,展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戴震特别擅长哲学分析、抽象与理性思辨。他认为宇宙生命及其变化的源头是“仁”,“仁”是“生生者”,“变化之流”是“生生之条理者”,即“理”。换言之,人道本于性,而人性源于天道;天道固无不善,人道、人性自然也就无不善;于是,人的生命价值与宇宙生命的意义就融汇于“天人合一”的境界。戴震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打破了“天理”“理”的神圣性、神秘性,他指出所谓“天理”就是天然的、自然而然的道理。宋儒将“理”与“欲”截然对立,戴震则认为,“理”与“欲”是统一的,欲望的适当满足就是“理”。“理者,存乎欲者也。”欲、情、知是天赋的人性,天赋人以“心”,即理性思维来调节作为感性存在的人。换言之,人欲并不可怕,也不是邪恶的,追求人欲的满足是正当的人性要求。欲、情、知三者条畅通达,才是人生的理想状态。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章太炎对戴震特别推崇,但是钱穆则不以为然。

—根据李帆《古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戴震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太炎推崇戴震思想的原因。

7 . 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的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都是基督教会独统天下的,他们用神学解释一切,难以提供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的理论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思想家就只有从非基督教统治的遥远的东方文明国家即中国那里汲取完全不同于欧洲气质的文化中合乎他们需要的理论和知识。明清之际,程朱理学被欧洲的耶稣会士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引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三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

(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四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宋元时期“东学西传”对当时的欧洲有何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四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人说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的过程中做到了“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对此你如何理解?

(4)材料三中,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的呼吁?

8 . 在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内容不断充实发展,其地位也不断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德治”理论的核心,是把国家治理寄托在统治者的道德修养的个人品质上,主张“德者治天下”。……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是对统治者道德品质的要求。……因此,孔子强调要“施仁政于民”,“为政以德”,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修己以安百姓”。.......这套学说经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改造,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治国理论。
材料二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材料三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变。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
——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发展了材料一中儒学的相关观点?这种发展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宋儒是如何对待“佛老之学” ?这导致了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区别角度指出陈独秀认识变化的原因。
2016-03-1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自主练习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面的三组年画展现了建国后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少年儿童的生活状态,折射出时代的
变化。请自拟主题,指出贯穿三组年画中的一种变化,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线索清晰、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格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在1913年和1919年分别对三百中学生所做的题为“现在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



阅读上面表格,从中提取变化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