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情况统计表,表格中的数据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企业数工人人数/人产值/千卢布
1860年99116007954
1879年1874200051937
A.俄国农奴制的优越性B.农奴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C.俄国实现了近代化D.战争促进了俄国工业发展
2021-05-22更新 | 659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英才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之前,英国税收主要来源是关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所得税、遗产税等直接税所占比重不大。这种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引起了广大中下层民众的不满,也无法适应英国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的需要。由此,英国在20世纪初实行了“建设性税制”改革:一方面,改革税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重,1901~1902年,直接税所占比重开始超过间接税,占52.5%,此后成为一种常态。几乎同时,改革个人所得税,区分劳动所得和非劳动所得,所得税实行累进征收原则,个人收入越高,税率越高,纳税越多。据统计,1911年,英国个人所得税占全部财政收入的22%;1922年则上升为45%,成为征收额度最大的税项。这些改革革除了传统税制的弊端,发挥了税收的调节功能,有效缓解了贫富差距,促进了社会福利的改善和提高。但是,高额的直接税税率也导致人们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下降,一定程度上减缓甚至阻碍了经济发展。

——据滕淑娜、顾銮斋《英国的建设性税制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建设性税制改革前后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英国建设性税制改革。
3 . 秦国规定:凡斩敌国一个甲士首级的,就赐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同时拨给一名“庶子”作为劳动人手……除授田宅外,还可以享受封邑租税。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门第出身是授爵的唯一依据
C.奴隶斩得敌首不得赐爵D.军功可以改变社会政治地位
4 . 王安石变法时,将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的效果作为考核和奖惩官员的依据,甚至向下级官员下达贷款指标,全然忘了自己制定的百姓"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的原则。该做法
A.表明青苗法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导致变法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C.促进政府的财政收入持续增长D.说明王安石等人缺少从政经验
2021-03-25更新 | 829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543年,郑国执政子产着手进行改革。他开展水利建设,在田地四周开沟挖渠,一方面有利于灌溉排水,一方面也明确了土地边界。子产改革实施后第一年,人民怨言很大。百姓在乡校里聚会,也对政府议论纷纷。有人建议子产毁掉乡校,子产不同意,他认为人们在乡校议论执政的好坏,有利于执政者改正错误。公元前538年,子产觉得进一步改革时机成熟,于是实施“作丘赋”改革,也就是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收税。公元前536年,子产将刑法铸在鼎上予以公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记载颁布成文法律,这样一来,国家定刑量罪有了公开的、统一的标准,也减少了卿大夫操权弄法的机会。子产冒着诸多批评甚至威胁,仍然坚持改革。几年后,郑国国力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人民于是又传唱:“我有子弟,子产帮我教诲他们,我有田地,子产使其增产增收。万一子产死了,谁能够接替他呢?”

——摘编自王化平《子产改革新论》


(1)根据材料,概括子产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改革的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晋以来,南北分裂局面延续了约270年。分裂往往带来战乱,当时政府对战场上立功的将领通常要“报功酬席”,当时最流行的分赏物便是州牧、郡守等职。为了制造足够多的职务,政府只得将“一郡分成四五,一县分成两三”。行政区划的这种极端混乱局面,反映出中央政权控制力的衰落,也说明州郡具三级体制已接近于崩溃。

隋开皇三年(583年),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隋炀帝仰慕汉朝制度,又模仿汉武帝设司隶刺史,分部巡查。

——摘编自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行政区划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行政区划改革的积极作用。
2021-03-12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董仲舒认为,变法使秦民“贪庚、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却说: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遣,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引司马迁的记载,将“秦民大悦”“家给人足”统统删掉,大概他认为这是溢美之调,有悖史实。其他如王安石与朱熹也是肯定与否定两种看法。

新中国教科书完全一边倒的正面评价始于1956年,其视角主要在于实现了中央集权,结束了贵族政治,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2014年6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俊伟在《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中指出:商鞅变法建立了以官僚体系为依托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变法把秦国打造成了一个军国主义国家。为了支持战争,他采取弱民、夺民、愚民的措施,大力加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这样的变法缺乏人文主义关怀,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商鞅把礼乐、孝悌、诚信、仁义、非兵、羞战等视为危害国家的虱害,执意铲除。连坐使居民相互监督,降低了人文道德水准。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董仲舒否定商鞅变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评价历史事件的因素。
8 . 圣德太子时期(574-622年),以儒学运用于日本的政治改革,主要以五经等儒家思想为依据,制定了《十七条宪法》,其中许多条款的语言甚至是直接从五经和《论语》中搬过去的。圣德太子还派人到中学留学,一些学者在中国居留长达二三十年之久。这表明(     
A.东亚文化圈至此形成
B.儒家文化已经成为日本的主流文化
C.中国先进文化推动日本社会变革
D.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面对欧美列强要求开埠通商的压力,德川幕府多次派出留学生,引进欧美技术,但奉行避战缔约政策。明治政府加快了向欧洲学习的步伐,提出“挽回国威”的目标,并强调不平等条约应予修改。这表明日本向西方学习
A.存在着全盘西化的倾向B.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
C.实现了脱亚入欧的目标D.具有计划性与策略性
10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是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所带来的痛彻的亡国危机,促成了科举的废除。没有这场战争,则清廷之统治合法性不会发生严重危机,则不会如此“痛快”地屈服于袁世凯等人“逼宫”式的奏请:袁世凯等人也不敢在奏折里将废除科举与“开启民智”相提并论。清廷面临这样一个困境:不改革则不能救国,不能救国则清廷亦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据统计,1905年中国新学堂已达到8277所,学生为258873名。新式学堂、新式学生和由此而产生的新式学制,即使废除科举制的时代要求显得更加迫切,又为社会准备了科举废除后所需的替代物。同时,清政府里原先坚持八股取士的顽固大臣或被处死,或被贬职,而力主废除科举制度的袁世凯等人却地位上升,从而为这一时期的废科举运动提供了可靠的权力保证。

——郑大华:《文化与社会的进程影响人类社会的81次文化活动》

材料二 1905年的那一纸诏令可视为投入水面的一颗石子,它的震撼如同水波,在辛亥以后的数年乃至数十年间层层荡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到民初中国的军阀混战、威权真空,思想与意识形态的混乱,尊孔复古的潮流与“文教息灭,天下无一通品”的浩叹;一面是学堂学生、留学新贵在政治与学术舞台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面是最广义的科举遗民在轰轰烈烈的大时代中用心深苦的退避或抵抗;既有身历其间的反思,也有历史前行中人们对于遗落传统的回归。

——杨国强:《近代中国社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使清政府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废除的影响。
2021-01-2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