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2022-11-12更新 | 231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对该“周人统治的机制”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拥有绝对的权力B.按照宗族等级分配政治权力
C.打破禅让政治的传统D.血缘贵族政治从此得以确立
3 .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中央集权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宗法制度(     
A.家国一体化的特征B.原始宗教的内隐性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2022-09-16更新 | 1579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字,第一字是长幼行辈的称呼如伯、仲、叔、季之类,第二字是和“名”相联的“字”,末一字是“父”字。女子取“字”的方式和男子相类,只是末一字作“母”或“女”,伯、仲、叔、季之下要标出“姓”。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嫡庶有别长尊庶卑B.贵族政治血缘世袭
C.长幼有序男尊女卑D.大宗小宗等级森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晋襄公去世时,太子年少,赵盾因为晋国多难,要立年长的国君,决定把公子雍从秦迎接回来,但因襄公夫人抱着太子啼哭于朝,卿大夫“畏国人以大义来逼己”,仍然立了太子为国君。这反映了当时的晋国(     
A.王权受到一定限制B.宗法体系得到维护
C.传统秩序已经崩溃D.国土面临瓜分危机
7 . 春秋时期,列国之执政,多以宗族任之。秦宗族同姓见于经传记载者仅寥寥数人,而为秦所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外人,如百里奚、蹇叔、公孙枝等济济一堂。这说明当时(     
A.察举征辟制度已经出现B.士阶层的自我意识觉醒
C.官僚政治体系基本完备D.宗法制的藩篱有所突破
8 . 明人的祖先祭祀,依据祭祖地点,可以划分为葜祭、家祭、祠祭。明后期宗族建祠祭祀祖先更为普及.祭祀始祖的统宗桐堂更多,江南地区仍是宗族建设兴盛的地域,其中族谱更加盛行,表现出强烈的以谱法接济宗法的观念。这说明(     
A.市镇经济冲击了社会观念B.宗族共同体意识增强
C.观念更新带来宗族组织化D.理学影响社会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末年,幽王宠幸褒姒,废太子宜臼及其母申后,立褒姒为后,以褒姒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西申侯联合缯国等诸侯和犬戎,与王军战,幽王和伯服均被杀,西周灭亡。西申侯等诸侯共尊宜白为周王,即周平王。该事件表明当时(     
A.贵族等级秩序败坏B.宗法制已不被认可
C.诸侯竞争愈演愈烈D.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10 . 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宗法制度(     
A.家国一体化的典型特征B.原始宗教的内隐特征
C.把神权与王权结合起来D.以血缘为衡量的标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