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7 道试题
1 . 学术界对殷商时期继承制度总结归纳为一类:即“弟及为主”、“子继与弟及并用”、"子继为主”。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血缘分封尚未形成B.兄终弟及现象普遍
C.嫡子继承或已存在D.王权神权相结合
2021-12-02更新 | 46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
2 . 战国中期,燕王哙禅位于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中山国国君更斥责道:“燕君子哙,不辨大宜(义),不忌者(诸)侯,而臣宗易立(位),以内绝邵(召)公之业,乏其先王之祭祀。”这说明当时
A.王室争夺权力激烈B.宗法制影响依然存在
C.贵族政治逐渐崩溃D.诸侯国之间矛盾尖锐
2021-11-18更新 | 26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3 .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记录了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这种历史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4 . 人们一般认为家谱起于宋代,其实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这表明我国(  )
A.分封制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长期存在
C.封建家长制盛行D.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5 .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2021-11-09更新 | 21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西周初、周人认为,周主要效法文武之德,贵族要效法祖考之德,西周中期,周人已对祖先能否效法祖考之德提出了疑问。在秋时期,德为祖先所独占的观念发生改变,认为自己可以直接有德。这反映了
A.祖先崇拜不复存在B.宗法秩序发生动摇
C.道德政治成为主导D.礼崩乐坏权力失控
7 . 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下图),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     )
A.天子B.诸侯C.士D.卿
2021-11-02更新 | 241次组卷 | 31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春秋晚期,周景王去世后,其庶长子姬朝多次作乱,甚至将其弟周敬王逐出洛邑而自立为王,出现“二王并立”的局面。六年后,周敬王在晋国的帮助下返回洛邑并夺回“正统”。周敬王的成功复位表明当时
A.分封体制彻底崩溃B.宗法原则仍受重视
C.诸侯恪守忠君义务D.晋国霸主地位稳固
10 . 西周晚期,鲁武公嫡出次子姬戏因得到周宣王的赏识和支持而取代其长兄继位为鲁君。十年后,鲁武公的嫡长孙伯御兴兵杀死姬戏,被鲁人拥立为君。周宣王知道此事后,又出兵“平乱”,改立姬戏的弟弟为鲁君。据此可知
A.周宣王的行为破坏了宗法原则B.各诸侯国的内政受到周王干涉
C.西周晚期已出现中央集权趋势D.周天子通过废立国君强化权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