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对策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表明他主张(     
A.百家争鸣B.减轻赋税C.盐铁官营D.尊崇儒术
2 . 董仲舒认为,人和天是可以相互感应的,如果自然界发生了灾害,这就是对人间的警告,如果不去反省改正,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衰败。由此可知,“天人感应”学说体现了(     
A.借助自然强化皇权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宗教迷信盛行一时D.儒学仁政民本思想
2022-07-12更新 | 472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青岛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3 . 如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4 . 某思想家指出“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因此他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思想家是(       
A.孔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为西汉某时期丞相出身的统计图。其变化反映出
A.重视教育,书院大量兴起B."推恩令"使白衣卿相迭出
C.儒学的政治影响力加强D.注重人才出身的察举制改革
2022-06-06更新 | 780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东汉山东嘉祥武梁祠前石室画像《邢渠哺父》,描写了邢渠跪身执双箸哺父场面。读图可推知当时
A.儒家伦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B.豪强地主庄园基本生活情况
C.儒学出现世俗化思辨化趋势D.国家统一引发社会习俗改变
7 . 西汉时期,太学设在京师,五经博士实际就是“教授”,博士弟子有开始的几十人主键增至数千人,其课程有《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这反映出
A.儒学地位逐步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开始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2022-05-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士”,就是要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从而改善春秋以来“天下无道”的局面,以实现他的理想社会。

——摘编自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故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为置法官,置主法之吏,以为天下师,令万民无陷于险危。

——摘编自《商君书·定分》

材料三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从人性的角度看,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中民之性是不同的,人性的特征主要指中民之性的特征,即“有贪有仁”“有善质而未能善”“性待教而为善”,如果没有后天的教育就不能达到善的境界,能否达到善全靠教育决定。

——摘编自唐国军《董仲舒与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践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教育的目的。
(2)指出材料二中商鞅所倡导的教育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际效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2022-05-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西汉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皇帝颁布“罪己诏”是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春秋大一统”B.“独尊儒术”C.“三纲五常D.“天人感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司马迁的《史记》没有单独的惠帝传,将惠帝附于其母《吕太后本纪》中,太后从其本姓,母子同传:班固的《汉书》作《高后纪》,舍其本姓从夫称“高后”,还专门为惠帝作《惠帝纪》,置于《高后纪》之前。对这一变化原因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母系意识影响力减弱D.儒家思想影响力增强
2022-03-14更新 | 59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