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西汉《春秋繁露》说,雁就像“长者”,在民之上,先后有序,有行列之治;羊有角而不用,就像仁者,杀它也不啼,就像死士义者,羔羊跪食于其母,就像知礼的人。作者对动物自然习性的诠释意在
A.倡导天人合一B.塑造社会道统
C.宣扬君权神授D.重构宗法秩序
2 .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是
A.董仲舒的主张B.孟子的主张C.李贽的主张D.朱熹的主张
2022-03-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及对后世的影响。
4 .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
2022-02-09更新 | 165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汉承秦制,承中有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承秦制”是指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各项制度。这里的“承”,既包含了“继承”,又有“变化”。

——摘自张书林《怎样理解“汉承秦制”?》

材料二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选不出)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摘编自《汉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于秦制的“继承”与“变化”。(各举两例史实)
(2)材料二中的史料可以用于研究汉初哪一政策?说明理由。
2022-01-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6 . 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官员选任方面完全是熟悉文史法律的“文吏”。汉初,训练有素的文吏仍然占据着政治机构的主导地位。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文吏和儒生形成了对峙局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贵族政治到文人政治D.黄老之术到霸王道杂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汉武帝“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以至于形成了从皇帝、丞相、博士到地方官都会讲经学的局面。上述局面的出现
A.加速了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B.标志着儒学以外其他学派的消亡
C.促成了中央集权的行政机制D.导致了思想学术界的黑暗和倒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为《东汉洛阳城平面图》(局部)。两处太学紧邻辟雍(皇家弟子学习六艺之地)之北,与明堂(天子的太庙)灵台(观天象望气之所)相距不远。据此可知,东汉
A.儒家思想开始占据主流地位B.太学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C.注重政治教化与儒学相渗透D.重视加强对太学的管理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

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摘编自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从政治、文化角度,写出战国时期“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局面产生背景的三个关键词。
(2)材料二中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指出这两个事件各自产生的历史影响。
10 . 汉初,在黄老学说的指导下,统治者实施了“顺民之情,与之休息”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
A.清除秦朝暴政的影响B.导致儒学地位的下降
C.汉承秦制的重要表现D.有利于恢复社会生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