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书·艺文志》记述了部分稷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先生的著作目录。而稷下先生及各派著名学者荟萃稷下,往往是率领弟子门徒一并来的。稷下先生与各派著名学者在学宫传道、授业、解惑。这主要表明(     
A.国家大分裂容易出现“百家争鸣”B.稷下学宫造就“百家争鸣”的局面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规模大D.诸子百家的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2 . 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出“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立法原则,主张通过“政的划一、刑的强制、礼的规范、乐的感染”,实现“同一民心”,成就“王道”“治道”。由此可见
A.礼乐的重要性超过了刑政B.传统文化决定政治影响力
C.春秋战国时期得以实施D.以礼入法具备历史渊源
2019-12-02更新 | 74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社会上出现特殊群体——游侠、游士,他们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士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形成尚武重义轻死的侠义之风。促成这群体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度被破坏
B.争霸战争导致尚武精神的兴盛
C.儒家的重义传统观念得到弘扬
D.兼爱思想促进侠义品格的形成
4 .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
B.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
C.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
D.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
5 . 《儒墨道法思想的相通性》一文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子各家都意识到了犯罪与经济的内在联系;面对当时百姓困苦、战乱频仍的状态,各家都提出了一统天下、关注民生的主张,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可避免地要带上那个时代的烙印。”由上述材料可知
A.相同的时代条件一定产生相同的思想火花
B.百家争鸣中的“趋同”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C.百家争鸣中的不同主张有相同的思想根源
D.诸子百家都希望建立统一安定的理想社会
6 . “就世界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一种成熟的文化,必然是物态、制度与心态三大结构组成的文字符号体系。”自东周以来的中国文化模式演进中
A.“千耦其耘”是其成熟物态
B.贵族政治是其制度核心
C.法家的破坏与建设作用突出
D.其心态成熟于秦“书同文”
2018-11-1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从西周到春秋发展起来的理性化思潮,其特点是,这一理性不是体现为注重技术文明或科学知识的用以改造自然世界的理性,而是一种政治的理性、道德的思考、实践的智慧。”造成春秋战国文化转型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基础不够发达
B.生产关系演进缺乏质变
C.旧有“礼乐”文化失范
D.政治、文化环境宽松
2018-11-13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了。”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
B.“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C.“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
D.“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
2018-10-15更新 | 1107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有同学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民主化  ②阶级结构变化   ③经济区域集团化     ④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⑤制度创新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③④
2018-10-0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396次组卷 | 13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