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晋玄学家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也主张“怀忠抱义,而不觉其所以然”,最终认为只要顺应人的无知、无欲、无情感的潜意识便能实现仁义道德。据此可知,嵇康思想的本质是
A.反儒崇道B.外道内儒C.逍遥避世D.三教合一
2 . 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  )
A.东亚文化圈形成B.造纸术传入中亚
C.佛、道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
2021-03-12更新 | 1250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     
A.突显了理学的正统地位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
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阐明道学对历史的认知
2021-02-07更新 | 79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福建·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元夜燃灯""寒食扫墓"是唐代出现的习俗,与佛教""燃灯礼佛""扫塔"之说有一定关系。这些习俗的出现反映了
A.佛教融入中国社会B.佛教文化影响了儒家思想
C.中国孝道文化发展D.统治阶级用宗教麻痹民众
5 . 魏晋玄学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据此可知,玄学
A.背离了先秦孔孟之道B.推动了儒释道三教并行
C.拓宽了儒学思想内涵D.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学"概念的某些思想内容虽早已有之,但把这些内容升华为“实学"概念,则始于北宋程颐。尔后,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实学家都沿用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国的实学思想,从而构成了长达800多年的中国实学思潮。

阶段时间概况
产生与发展从北宋至明中叶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还不完备,还不能够真正把“实体”与“达用”两者结合起来,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实学思想体系
发展从明中叶到清乾嘉时期比宋元时期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随着“西学东渐”而在科学领域开创了重实践、重验证、重实测的时代新风
高涨并转型从清代道咸到同光年间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思想,主要是围绕“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题而展开。晚清实学的最大特点,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实学的成分,又大量地吸收了西政与西学,企图以西学之实补中学之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学”发展历程的认识。(要求史实准确,逻辑f,表述清晰。)
7 . 魏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复杂尖锐,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玄学、佛教、道教均盛行一时,得到过统治者的大力提倡。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儒学理论无法有效应对现实问题B.抨击名教蔑视礼法的行为普遍存在
C.三教合一的潮流成为思想主流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产生新的思想体系
8 . 有学者指出,在宋朝“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这说明,在宋代
A.不同学派分歧严重B.士人重视心灵自由
C.三教思想各有特色D.理学占据统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敦煌莫高窟中所存北魏时期的释迦牟尼塑像,身上斜披印度袈裟,头顶扎扁圆形发髻保留键陀螺样式;而中唐时期的胁侍菩萨塑像则肤色白净,表情随和,保留唐代平民的两片螺圆形发髻。这种变化反映出
A.隋唐文化的开放包容B.儒学主流地位的丧失
C.佛教文化逐渐本土化D.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
2020-12-08更新 | 966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六校(泰安一中、菏泽一中、章丘四中、东营一中、济宁一中、聊城一中、胜利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这一现象
A.说明不同文化之间碰撞与交流融合
B.体现了时局动荡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
C.反映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D.反映了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