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王守仁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二者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
B.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
C.二者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
D.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
2 . 他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由于道掌握在儒家手里,所以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这里的“他”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守仁
D.黄宗羲
2019-07-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宇宙便是吾心
C.有理而后有气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018-10-01更新 | 511次组卷 | 8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3岁时的朱熹曾和父亲朱松有过一段对话。朱熹问:“父亲,日何所附?”父曰“附于天。”又问“天何所附?天之上何物?”一席话问得朱松惊讶不已。下列观点符合成年朱熹对世界本原问题论述的是
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7 . 刚结束的2018年6月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写道: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与上述思想直接相关的思想家有
①朱熹
②陆九渊
③王守仁
④顾炎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该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朱熹认为穷理应该格物致知
B.二陆认为穷理要发明本心
C.双方在世界本原立场上根本对立
D.双方思想都属于新儒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朱熹的学说只能对“士”及其以上的人来讲,对于不识字者毫无意义,而陆九渊则同时对“士”和一般民众立教。这表明陆九渊的学说强调
A.剥离和扫除“物欲”和“意见”
B.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2018-07-01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两者的共同点是
A.反映社会普遍现象
B.注重个人品德
C.重建人伦等级秩序
D.反对正当欲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