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格拉底认为“那些没有知识的人,应该被认为不比奴隶强。”他对每一个不明确的观念、 容易含混的笼统事务或秘而不宣的成见,都会问一句“这是什么? ”而且要求正确的答案。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身体力行“美德即知识”B.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C.强调人的思想力的作用D.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智者所说的“人”是只有自由意志的“自我”个体,苏格拉底所说的“人”是以智慧和知识为其本性的理智的人。苏格拉底指出两门普遍的知识:一门是自知的知识,它是分辨知还是不知的;一门是关于善的知识,它是分辨善和恶的。这表明苏格拉底
A.对雅典民主政治不满B.开启了雅典的精神觉醒
C.具有一定的理性精神D.否定智者的人文精神
3 . 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这一观点
A.冲击了旧传统和旧观念B.希望重新建立道德价值观念
C.肯定了法律的重要作用D.强调社会中的人应具备美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与他的对手不同,虽然他否认自己拥有正确的实质,但他确信绝对真理是可以认识、可以后天学到的。他自己只是知识的接生婆,知识就产生于他的学生的心智。”材料中的“他"是指
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一系列哲学命题,其中所贯彻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他旨在强调
A.认识你自己B.中庸之道的人生境界
C.美德即知识D.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在古希腊时期,很多人将“欲望”和“感觉"看成确证自己存在的重要依据。而在苏格拉底看来,这种依靠外部条件对自己存在的确证,无法经由人的内心抵达人的灵魂,因而是不可靠的。据此,苏格拉底提出的观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D.“人生而平等”
2021-10-14更新 | 33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五)文综历史试题
7 .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柏拉图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们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C.理念是万物的本原D.善是人内在的灵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苏格拉底认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所以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便是恶的。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
A.承认自己在善恶标准方面的无知B.主张通过“认识你自己”获得知识
C.指出了知识与道德本质的差异性D.强调了知识对个人道德的重要性
2021-10-12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柏拉图否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和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理念是人心之外的一种实体,真理认识只能靠对它的直接感悟。这是由于柏拉图
A.对雅典民主制度极度失望B.强调人在世界中的中心地位
C.否定人的主体感觉的重要性D.缺乏对客观世界的理性思考
2021-10-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一位西方思想家认为,一个人感到惊异,感到困惑,是觉得自己无知。所以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这一认识反映出这位思想家
A.认同自我价值B.强调绝对权威C.批判宗教迷信D.认可教育功能
2021-10-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