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宫廷和市井都有讲故事的口头文学活动,说话的人把要说的材料用白话体写下来,叫做“话本”。这种“话本”,后来就发展为长篇的章回小说。还有“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文学,其唱本都是用白话体写下来的。到了元代,以白话的曲子来举行考试,白话文就大大发展起来。当时政府的文告,是用白话写的。

——《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

材料二: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指出:“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不是这三四年来几个人凭空捏造出来的;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是有历史的,是有很长又很长的光荣的历史的。……国语文学若没有这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若不是历史进化的结果,这几年来的运动决不会有那样的容易,决不能在那么短的时期内变成一种全国的运动,决不能在三五年内引起那么多的人的响应与赞助。”在这场白话文运动中,胡适呼之于前,陈氏喊之于后,且在气度上和思想上,更具煽动性。

——摘编自孙郁《鲁迅与胡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白话文兴盛的原因,并指出两部元末明初代表性的白话章回体小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胡适对白话文运动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简述胡适和“陈氏”对白话文运动所做的贡献。
2 .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国人思想变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作出重大贡献。

——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   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同时因为志趣相投的人们聚集到一起,有利于形成团体力量,共同讨论,进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契合了洋务派怎样的治国理念?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有何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位“新文学前驱”的代表人物?指出以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这场运动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见证了国人怎样的思想变化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胡适曾俏皮地说道,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如下图)这“三只兔子”的共同点是

①反对传统封建道德
②追求民主政治
③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④支持无产阶级革命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4 . 1915年,陈独秀认为我有手足,自谋温饱……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这说明陈独秀
A.摒弃儒家道德
B.提倡科学精神
C.反对尊孔复古
D.崇尚个性自主
5 .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尊孔复古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形象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家训”,都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的制约,受到维护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续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亲”、“忠君”和轻视妇女等观念的影响。汉代以后,特别是宋明以降,随着封建道德的日渐强化,“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愚忠愚孝”“三从四德”等教条,也贯穿于中国家训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清代后期开始,家训开始走向衰落,不过在衰落的过程中也有几许亮光。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批能够“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对家人子弟的教育指导上,在传统家训中也掺进了一点点追求民主与自由的现代因素,但终究因时代所限没能形成大气候。现代以来,家族传统观念逐渐被看成是一种思想和道德桎梏,加上受西方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家训文化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

——摘编自周舸《中国家训的历史血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训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家训的走向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家训的现实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12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注意到:“(浙军)带着剪刀作为武器在南京各街道上游行,剪掉所有那些仍然蓄发的中国人的辫子。……南京人民对浙军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恨。”这段记叙表明当时
A.南京民众反对移风易俗
B.南京临时政府军纪涣散
C.民众抵制南京临时政府
D.民众思想觉悟有待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陈独秀认为,以往历次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由他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其实质是一场关于“人”的运动,即要改变“人”,要换“心”。这说明该运动
A.继承了明末早期启蒙思想
B.忽视了政党斗争的价值
C.聚焦意识形态领域的革新
D.旨在宣传国民革命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美国哲学家杜威在1919年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据所学知识,“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的核心是
A.马克思主义
B.白话文学
C.民主和科学
D.三民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