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9 道试题
1 . Ⅰ.围栏封育是退化草地生态修复应用最广泛的途径之一。在以牦牛、马为主要牧畜的某轻度退化草场部分区域进行围栏封育处理,封育区内禁止放牧,研究人员获得了之后4年草地植物群落的数据变化如下表。回答以下问题:

处理

可食牧草生物量(g/m2

毒害草生物量(g/m2

密度(枝/m2

高度(mm)

CK(对照)

347.3 a

323.5 a

1931.7 a

69.0 a

第1年

359.7 a

296.8 b

1923.0 a

74.4 a

第2年

565.5 b

287.6 b

2113.6 b

89.2 b

第3年

966.3 c

245.4 c

2254.7 b

111.8 c

第4年

960.3 c

249.1 c

2253.9 b

112.3 c

注:同列的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1)草地植物、硝化细菌等在该草地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理由是____。表中生物量指的是____的有机物质的鲜重或干重总量,常以用干重表示。
(2)草地中高原雪兔主要取食一些低矮的喜阳草本,牦牛喜食株高较高的莎草科植物,若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围栏封育后,封育区内高原雪兔的种群数量会____,请简述你所持观点的理由____
(3)可建议在围栏封育后第____年重新放牧,依据是____
Ⅱ.围栏封育后,可遗传变异仍会发生。基因发生同义突变不会改变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非同义突变则相反。
(4)已知部分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苯丙氨酸:5’-UUU-3’、5’-UUC-3’;组氨酸:5’-CAU-3’、5’-CAC-3’;丝氨酸:5’-UCC-3’、5’-UCA-3’、5’-UCG-3’、5’-UCU-3’。牦牛基因组分析中,所发现编码链的以下突变为非同义突变的是____。(编号选填:①5’-CAT-3’→5’-CAC-3’   ②5’-TTC-3’→5’-TCA-3’   ③5’-TCG-3’→5’-TCA-3’   ④5’-TCG-3’→5’-TCT-3’)上述非同义突变导致蛋白质结构异常,其中翻译相关事件发生的顺序为____。(编号选填并排序:①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   ②tRNA进入核糖体,与密码子配对   ③核糖体与mRNA结合   ④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
(5)自然选择对同义突变和非同义突变的压力是不一样的,如果非同义突变能使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则其被保留固定速率会较____(填“低”或“高”)。
2 . 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请回答:
(1)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起到____作用。____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所以当植物栽培密度过大,植株下部叶片颜色变黄;矿质元素(指除碳、氢、氧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对叶绿素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例如植物缺乏____这两种矿质元素叶片也会变黄。早春寒潮过后水稻秧苗变白的现象,说明____也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环境因素。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某实验小组将叶绿体和相关化学物质在抽去空气的溶液中进行了如下研究:

组别

叶绿体类型

加入的物质

条件

溶液中的物质及颜色

甲组

完整叶绿体

NADP+溶液

适宜温度和光照等条件

微量O2

乙组

叶绿体破裂后的匀浆

NADP+溶液

微量O2和NADPH

丙组

完整叶绿体

DCPIP溶液

微量O2,溶液为蓝色

丁组

叶绿体破裂后的匀浆

DCPIP溶液

注: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氧化态为蓝色,被还原后为无色
①上表中丁组溶液中的物质及颜色是____
②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哪几项____
A.甲组和乙组比较,说明NADP+不能穿过叶绿体的双层膜
B.该实验说明产生的中的氧元素一定来源于,而不来源于
C.将实验后的甲组在黑暗下处理一段时间,会有生成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后,可完成碳反应
Ⅱ.光是植物整个生命周期中许多生长发育过程的重要调节信号。我国科研人员对蓝光和赤霉素在调节植物发育中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3)在拟南芥中,赤霉素与细胞内的赤霉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使R蛋白降解,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伸长、植株增高。用赤霉素处理野生型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后,用蓝光照射,分别检测R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1。据图1结果推测:“野生型+黑暗”组比“野生型+蓝光”植株____(填“高”或“矮”)。

(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被蓝光激活的蓝光受体对赤霉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用药物阻断野生型拟南芥的内源赤霉素合成,然后分三组进行不同处理。一段时间后,将各组拟南芥的细胞裂解,在裂解液中加入表面结合了蓝光受体抗体的微型磁珠。与裂解液充分孵育后收集磁珠,分离磁珠上的各种蛋白,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其中的蓝光受体和赤霉素受体,处理及结果如图2。蓝光受体在____条件下才能与赤霉素受体结合,结合过程____(填“依赖”或“不依赖”)赤霉素,并说明判断依据____
综合上述研究表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____(填两点)共同完成的。
3 . 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从系谱图中推测乙病的可能遗传方式有________种。为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只需对个体_________(填系谱图中的编号进行基因检测,根据结果判定其基因型,就可确定遗传方式。
(3)若检测确定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时考虑两种病,Ⅲ3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种,若她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所生的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
(4)研究发现,甲病是一种因上皮细胞膜上转运Cl-的载体蛋白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乙病是一种因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所导致的疾病,甲病杂合子和乙病杂合子中均同时表达正常蛋白和异常蛋白,但在是否患病上表现不同,原因是甲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不能转运Cl-,正常蛋白_________,杂合子表型为________;乙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正常蛋白不损害神经元,也不能阻止或解除这种损害的发生,杂合子表型为_________
4 . 糖尿病会显著增加认知障碍发生的风险,其影响机制如下:
(1)高血糖诱导部分细胞内____(填细胞器)异常分裂,从而导致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物流向其它代谢途径,细胞能量衰竭;细胞内 DNA、蛋白质等物质损伤,根据细胞衰老原因的相关学说,推测可能是细胞内化学性质异常活泼的____增多所致;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和____的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其新陈代谢异常,最终导致神经系统损伤;此外,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组织所释放的____(如白细胞介素-6) 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
(2)脂肪组织释放的外泌囊泡(EVs) 在器官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在胰岛素抵抗(IR)状态下,EVs使神经细胞结构功能改变,导致认知水平降低。健康人体内,胰岛素可通过调控脂肪组织吸收、利用葡萄糖,并将葡萄糖大量转化为____储存以降低血糖浓度。
(3)有学者提出,IR 状态下个体认知水平降低的分子机制为:IR 状态下脂肪细胞释放的EVs经体液运输至脑部,进而影响脑部突触数量。研究人员开展下列实验以验证上述观点。
①实验准备:采集 IR 鼠的 EVs 置于缓冲液中制成EVs悬液
②实验分组及处理:
组别注射物注射对象注射方式检测指标
甲(对照组)abc培养2周后,检测EVs在小鼠脑部的分布情况、d、小鼠认知水平
乙(实验组)适量IR鼠的EVs悬液
a处注射物为____ ;b处选用的注射对象是____(填“健康”或“IR”)鼠; c处选用的注射方式为____ (A.尾部静脉注射 B.脑部定位注射); d处检测指标为____
③实验结果及分析

乙组小鼠在水迷宫行为学检测中出现明显的认知障碍,而甲组认知正常。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得出实验结论:IR 状态下脂肪细胞释放的EVs 经体液运输至脑部并富集于____区域,进而____,从而引起个体认知水平降低。
(4)进一步研究发现,IR 鼠的EVs中有高含量的P(一种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小RNA),为研究抑制 P可否改善IR 引起的认知障碍症状,研究人员用P抑制剂处理实验鼠,处理后若测得实验组脑部突触数量____,认知障碍症状____。则说明抑制P可改善IR 引起的认知障碍症状。
5 .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在小麦中首次发现的显性雄性不育突变体,其不育性状由位于小麦4号染色体上的单基因M控制。
(1)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因此在杂交育种时,具有的优点是____;选取太谷核不育小麦与野生型杂交时,具体的操作过程是____。杂交后代中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的比例为1∶1,原因是____
(2)为简化雄性不育的筛选工作,研究人员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材料,培育了基因M与显性矮秆基因N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双杂合小麦品种,命名为“矮败”。“矮败”小麦与野生型杂交,后代矮秆全为不育,高秆全为可育;但偶尔也会出现矮秆可育和高秆不育个体,对该现象的最可能解释是____
(3)近日,科学家成功的将拟南芥植株的一个可育基因R导入“矮败”小麦幼胚细胞中,使其表现为矮秆雄性可育。经初步鉴定,导入的可育基因R所在染色体与4号染色体可能存在下图所示的三种位置关系,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思路:让导入R基因的植株进行自交,并统计自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关系。
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后代中____,则基因R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若后代中____,则基因R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
若后代中____,则基因R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
2024-05-11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6 . 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即RNA干扰(RNAi)是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热点。RNAi主要是对mRNA进行干扰,起作用的有miRNA和siRNA。miRNA是由基因组内源DNA编码产生,其可与目标mRNA配对;siRNA主要来源于外来生物,例如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病毒会产生异源双链RNA(dsRNA),dsRNA经过核酸酶Dicer的加工后成为siRNA,siRNA与目标mRNA完全配对,导致mRNA被水解。请据图回答:

   

(1)催化过程①的酶是____,过程①所需的原料是____
(2)Drosha和Dicer都可以催化____键的水解,Exportin5的功能是____
(3)过程③会导致____终止,原因是____。过程④RISC复合体中的siRNA与mRNA之间发生____,最终导致mRNA被水解。
(4)基因H、N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N转录时以____链为模板。若基因H的箭头所指碱基对G-C突变为T-A,其对应密码子的变化是____

在基因表达中,编码序列在基因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全部碱基对数量的10%。若一个基因片段中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酯键有1198,则该基因表达时需要的氨基酸总数不超过____个(不考虑终止密码)。
2024-05-11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7 . 番茄是两性植物,自然状态下为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能极大提高番茄的产量、抗病及抗逆表现,因此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获得了4号染色体的ps-2基因隐形突变体甲,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时,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___________。雄性不育与雄性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对基因____________(“可能”或“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科研人员将突变体甲与野生型番茄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雄性可育,F2出现1/4雄性不育,将F2植株自交,F3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用EMS诱变野生型番茄,获得雄性不育的突变体乙(甲、乙均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不同)。下表为3个不同番茄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回答:
组合序号亲本组合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突变体甲全为雄性可育(杂种1)
野生型×突变体乙全为雄性可育(杂种2)
杂种1×杂种2全为雄性可育
使用EMS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____,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性,可能产生有害的基因,需及时处理非入选番茄。根据杂交组合三,推测控制两个突变体的相关基因为___________(“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3)已知4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可以指导植酸合成,不能合成植酸的会死亡。现有A基因缺失25个碱基对产生的A25-基因,效果未知。将基因型为AA25-的植物自交得到F1,提取F1各植株的DNA后进行PCR,选择的正向引物(从左到右)与A25-缺失的碱基配对,反向引物(从右到左)在其下游0.5kb处。将PCR产物进行电泳,发现各组产物电泳结果均具有条带,原因是___________,其中条带分为较明亮和较暗两种,则较暗条带代表的植物比例为____________
(4)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将一个A基因导入到基因型为A25-A25-的6号染色体上,A25-与导入的A基因之间的遗传____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
2024-05-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8 . 长江流域的油菜生产易受渍害。渍害是因洪、涝积水或地下水位过度升高,导致作物根系长期缺氧,对植株造成的胁迫及伤害。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渍害时,油菜地下部分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利用丙酮酸进行______________,反应产物积累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此代谢过程中需要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促进氢接受体(NAD+)再生,因此,渍害条件下乙醇脱氢酶活性越高的品种越_____________(耐渍害/不耐渍害)。
(2)光合作用时,植株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光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法分离叶绿体色素获得的4条色素带中,以滤液细线为基准,按照自下而上的次序,该光合色素的色素带位于第____________条。
(3)下图为光合作用碳反应示意图,图中碳反应场所是___________,为确保卡尔文循环的稳定进行,还原生成的三碳糖大部分去向是___________。卡尔文循环中需要消耗ATP的过程是___________(A.CO2的固定B.三碳酸的还原C.RuBP的再生)。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氧气释放速率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叶绿体产生氧气的速率。

   

(4)为研究高温高光下,气孔导度的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在不同环境下培养5天后,测得的相关指标如下表。

组别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mmol·m-2·s-1

胞间CO2浓度(ppm)

适宜条件组

12.1

114.2

308

高温高光组

1.8

31.2

448

据表分析,高温高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下降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气孔导度下降引起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5)受渍害时,植物体内___________(激素)大量积累,诱导气孔关闭,调整相关反应,防止有毒物质积累,提高植物对渍害的耐受力。
2024-05-0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9 . 为了发展生态农业,某地农民分别建立了庭院生态系统和以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为基础设计的稻鱼共生系统,其中图为庭院生态系统结构图。表为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表中单位:kgCO2·eq/h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产方式

化肥

农药

饲料

合计

氮肥

复合肥

小麦

玉米

水稻单作

459.0

1578.5

51.5

0

0

2089

稻鱼共生

278.2

1116.2

43.2

222.6

265.5

1925.7

A.相比稻鱼共生系统,水稻单作系统是没有消费者的,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差
B.稻鱼共生系统增强了土壤肥力,其设计体现了循环、协调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C.流入该庭院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D.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10 . 近年来我国探索并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大豆、玉米高矮作物空间错位搭配(如图所示),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助农增产增收。

项目品系甲品系乙
正常光弱光正常光弱光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1.3910.1811.646.25
叶绿素含量(mg/g)1.782.011.412.32
气孔导度(molH2O/ m2•s)0.050.110.120.04
胞间CO2浓度(μmolCO2/m2•s)111.8216.2274.2207.2
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增产增收的原因:①大豆根系中的根瘤菌具有良好固氮能力,氮素可用于合成____(写出2种)等物质,参与光合作用过程。②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大田种植时,边行作物的生长发育比中间行作物表现好),这种优势出现的原因是____
(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时若间距过小,大豆容易因玉米遮阴出现茎秆过度伸长的现象,这虽有利于长高,吸收更多光能,但由于需要消耗更多光合产物用于长高,使得光合产物向种子转移量____(填“减少”、“增多”、“不变”),导致大豆收成有所降低。表格为甲、乙两个品系的大豆植株分别置于正常光和弱光下处理后相关光合作用参数。
①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____,作用是____,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分析表格数据,在弱光下品系甲、乙的大豆植株叶绿素含量均升高,其生理意义是____
②依据上表数据可知,品系____的大豆植株耐阴能力更强,判断依据是____
(3)综上分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产生的生态效益有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