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731 道试题
1 . 易位子是一种位于内质网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其中心有一个直径大约2纳米的通道,能与信号肽结合并引导新合成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未正确折叠,则会通过易位子运回细胞质基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时未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B.从内质网运往高尔基体的蛋白质也是通过易位子进入高尔基体的
C.易位子与核孔均具有运输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的能力
D.易位子进行物质运输时具有识别能力,体现了内质网膜的选择性
2 . 科研人员将目的基因J与质粒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该质粒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除图中标出的结构外,质粒还需具备的结构有复制原点、标记基因、限制酶切位点等
B.与图中启动子结合的酶是RNA聚合酶
C.用PCR检测J基因连接到质粒中且方向正确可选用的一对引物是F1和R2
D.若J基因转录的链位于b链,可知引物F1与基因J的b链相应部分序列相同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红茶制作包括凋萎、揉捻、发酵、高温干燥等工序,茶叶细胞液中的茶(C22H18O11)被多酚氧化酶催化形成适量茶黄素是红茶风味形成的关键。近年来被消费者追捧的黑其茶多酚在黑曲霉、根霉等发酵菌种分泌多种胞外酶的参与下,使茶叶成分发生复杂的变化衍生多具有营养和药用价值的物质,这些物质对黑茶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1.关于红茶制作工序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
B.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C.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不会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
D.高温灭活多酚氧化酶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
2.关于黑茶发酵优良菌种分离及培养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得到的菌种通常保存在低温条件下
B.可采用过滤和沉淀等方法分离黑茶发酵菌分泌的多酚氧化酶
C.培养黑茶发酵菌的培养基中须加入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
D.培养基的PH应控制为中性偏碱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涂布在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涂布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步骤。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培养基采用MS培养基
B.3号培养基上不可能生长出酵母菌的菌落
C.要检测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可设置一块不接种菌液的平板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
D.涂布操作前接种环要进行灼烧灭菌
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A.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B.7中观察到的菌落数一定等于初始时接种到该培养基上的菌体数
C.4号与8号培养液中,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在一定时间内4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数量逐渐增多
2023-09-09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发酵工程(精选54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5 . 科学家利用PCR技术扩增人乳头瘤病毒HPV-16L1基因,构建了含HPV-16L1基因的表达载体pBI-L1,经根瘤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了转基因烟草植株。该技术利用转基因烟草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出了纯度较高的HPV-16L1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PCR扩增HPV-16L1基因的前提是已知该基因的一段碱基序列
B.构建表达载体pBI-L1时可使用两种不同限制酶以确保正确连接
C.必须选用烟草的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才能保证每个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
D.可以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法检测再生植株是否表达出HPV-16L1蛋白
6 .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信号肽需借助 SRP 与内质网上的SRP 受体结合,将核糖体一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上继续蛋白质的合成。当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时,磷酸化激酶催化 PERK 发生磷酸化,抑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同时提高 BiP 的表达量,BiP 可以重新正确折叠错误蛋白并运出内质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 BiP 的表达量增加后,可使内质网膜面积减小
B.SRP 受体合成缺陷的细胞中,分泌蛋白将无法进入内质网
C.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不都具有生物膜结构
D.降低磷酸化激酶活性有利于促进异常蛋白积累的内质网恢复正常
7 . 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瓶加入的酵母菌培养液等量
B.A瓶中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CO2
C.一段时间内,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高于E瓶
D.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C、E两瓶中是否含有酒精
8 . 内质网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刺激一类蛋白质类的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Ⅱ(与信使RNA合成有关)形成转录起始复合体,共同参与核内伴侣蛋白基因转录过程,产生的伴侣蛋白是一组有助于蛋白质折叠的蛋白质,确保只有正确折叠和组装的蛋白质才能沿着分泌途径进一步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转录因子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进入细胞核内调控伴侣基因表达
B.伴侣蛋白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与母链碱基的组成、排列顺序都相同
C.伴侣蛋白可能有助于多种消化酶和抗体的正确折叠和分泌
D.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否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以受基因表达产物调控
9 . 在正常的DNA分子中,碱基缺失或增加非3的倍数,造成这位置之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的改变,这种现象称移码突变。下列关于DNA核苷酸替换或增减及其生物学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碱基替换为另一对碱基是最简单的突变,这种替换都发生在同类碱基之间
B.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的突变,均造成翻译时所有密码子读取位移
C.碱基替换或数目改变都有可能使该基因决定的多肽的氨基酸顺序发生改变。
D.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症,就是移码突变造成基因功能变化的实例
2023-07-10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3讲 生物的变异(练习)-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10 .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分类上属哺乳纲食肉目。体型似熊,但分布地区和喜食竹子方面同小熊猫相似。科学家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并绘制进化图,如图。

   

(1)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测定不同物种DNA片段中核苷酸的差异率,属于生物进化的______证据。大熊猫属于哺乳纲中食肉动物,可其食物中99%是竹子,这与它发达的臼齿有关,科学家是通过______证据判断大熊猫进化过程中臼齿出现的时期。(编号选填)
①直接证据       ②间接证据       ③微观证据       ④化石证据 ⑤胚胎学证据       ⑥比较解剖学证据       ⑦细胞生物学证据       ⑧分子生物学证据
(2)据图判断大熊猫与马来熊DNA片段中核苷酸的差异率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大熊猫与小熊猫的差异率。棕熊与______的亲缘关系最近。
第四纪大冰期,大熊猫的祖先——小种大熊猫从云南扩散至广西,广西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流,成为了生物的“避难所”,从而加剧了此地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小种大熊猫的食性从肉食性逐渐进化为植食性(吃竹子)。
(3)根据题意推测,下列关于小种大熊猫食性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种大熊猫的食性进化以种群为单位
B.小种大熊猫在肉食性动物的生存斗争中处于劣势
C.广西山地丰富的竹子起到了选择作用
D.竹子引发小种大熊猫吃竹子的可遗传变异
(4)第四纪大冰期,有些物种惨遭灭绝。关于灭绝的分析正确的是(       
A.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B.灭绝和新物种形成一样重要
C.灭绝为新物种创造了食物条件D.灭绝为新物种创造了生存空间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