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77 道试题
1 . “提丢斯数列”是由18世纪德国数学家提丢斯给出,具体如下:0,3,6,12,24,48,96,192,…,容易发现,从第三项起,每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将每一项加上4得到一个数列:4,7,10,16,28,52,100,196,…,再将每一项除以10得到“提丢斯数列”,0.4,0.7,1.0,1.6,2.8,5.2,10.0,19.6,…,则“提丢斯数列”的前50项的和为(       
A.B.C.D.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理科)试题
2 . 希腊数学家帕普斯在他的著作《数学汇篇》中指出,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当时,轨迹为椭圆;当时,轨迹为抛物线;当时,轨迹为双曲线.现有方程 表示的曲线是双曲线,则实数的取值可能为(    )
A.B.3C.D.4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3 . 我国古代《九章算术》将上下两个平行平面为矩形的六面体称为刍童.如图池盆几何体是一个刍童,其中上,下底面均为正方形,且边长分别为8和4,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且梯形的高为,则该盆中最多能装的水的体积为(       

A.B.C.D.448
2024-06-04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数学试题
4 . 我国古代人民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了,勾股定理最早的证明是东汉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被后人称为“赵爽弦图”.“赵爽弦图”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图腾,还被用作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如图,大正方形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若E的中点,则     

   

A.B.
C.D.
2024-05-01更新 | 101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5 . 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表明:若随机变量,当充分大时,可以用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来近似,且的期望和方差与的期望和方差相同,已知某运动员每次投篮的命中率为,则他在1800次投篮中,超过1180次命中的概率约为(       )(参考数据:若,则
A.0.65865B.0.84135C.0.97725D.0.99865
6 . 圆锥曲线光学性质(如图1所示):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椭圆形的反射面反射后将汇聚到另一个焦点处;从双曲线右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双曲线镜面反射,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双曲线的左焦点. 如图2,一个光学装置由有公共焦点的椭圆与双曲线构成,一光线从左焦点发出,依次经过的反射,又回到点路线长为;若将装置中的去掉,则该光线从点发出,经过两次反射后又回到点路线长为.若的离心率之比为,则       

A.B.C.D.
2024-04-1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数学试题
7 . 阿波罗尼斯是古希腊数学家,与阿基米德、欧几里得被称为亚历山大时期数学三巨匠.“阿波罗尼斯圆”是他的代表成果之一: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阿波罗尼斯圆”.已知曲线是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的“阿波罗尼斯圆”,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曲线关于轴对称B.曲线关于轴对称
C.曲线关于坐标原点对称D.曲线经过坐标原点
2024-04-0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
8 . 孪生素数是指相差2的素数对,例如5和7,“孪生素数猜想”正式由希尔伯特在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报告上第8个问题中提出,可以这样描述:存在无穷多个素数,使得是素数,素数对称为孪生素数.在不超过20的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则这两个数为孪生素数的概率为______.
9 . 《算学启蒙》作者是元代著名数学家朱世杰,这是一部在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科学普及著作.里面涉及一些“堆垛”问题,主要利用“堆垛”研究数列以及数列的求和问题.某同学模仿“堆垛”问题,将108根相同的铅笔刚好全部堆放成纵断面为等腰梯形的“垛”,要求层数不小于2,且从上往下,每一层比下一层少1根,则该“等腰梯形垛”最多可以堆放__________层.
2024-03-2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10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教育家雷科德在《砺智石》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首次使用“<”和“>”符号,并逐渐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下列关于不等式的命题,正确的是(       
A.如果,那么
B.如果,那么
C.若,则
D.如果,那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