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设STR的两个非空子集,如果函数满足:①;②对任意,当时,恒有,那么称函数为集合S到集合T的“保序同构函数”.
(1)试写出集合到集合R的一个“保序同构函数”;
(2)求证:不存在从集合Z到集合Q的“保序同构函数”;
(3)已知是集合到集合的“保序同构函数”,求st的最大值.
2 . 已知有穷数列.若数列中各项都是集合的元素,则称该数列为数列.对于数列,定义如下操作过程:从中任取两项,将的值添在的最后,然后删除,这样得到一个项的新数列(约定:一个数也视作数列).若还是数列,可继续实施操作过程,得到的新数列记作,如此经过次操作后得到的新数列记作
(1)设请写出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2)求证:对于一个项的数列操作总可以进行次;
(3)设的可能结果,并说明理由.
解答题-问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对于函数,若存在实数m,使得R上的奇函数,则称是位差值为m的“位差奇函数”.
(1)判断函数是否是位差奇函数,并说明理由;
(2)若是位差值为的位差奇函数,求的值;
(3)若对于任意都不是位差值为m的位差奇函数,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4 . 设是定义在上的函数,若存在,使得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则称上的单峰函数,为峰点,包含峰点的区间称为含峰区间,其含峰区间的长度为:
(1)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上的单峰函数”?若是,指出峰点;若不是,说出原因;
(2)若函数上的单峰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是区间上的单峰函数,证明:对于任意的,若,则为含峰区间;若,则为含峰区间;试问当满足何种条件时,所确定的含峰区间的长度不大于0.6.
2019-12-12更新 | 55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
5 . 已知函数,若在定义域内存在,使得成立,则称为函数的“局部对称点”.
(1),其中,试判断是否有“局部对称点”?若有,请求出该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2)若函数在区间内有“局部对称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R上有“局部对称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020-03-12更新 | 90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测试数学试题
6 . 如果存在常数a,使得数列{an}满足:若x是数列{an}中的一项,则a-x也是数列{an}中的一项,称数列{an}为“兑换数列”,常数a是它的“兑换系数”.
1)若数列:236mm6)是“兑换系数”为a的“兑换数列”,求ma的值;
2)已知有穷等差数列{bn}的项数是n0n0≥3),所有项之和是B,求证:数列{bn}是“兑换数列”,并用n0B表示它的“兑换系数”;
3)对于一个不少于3项,且各项皆为正整数的递增数列{cn},是否有可能它既是等比数列,又是“兑换数列”?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解答题-证明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对于无穷数列,“若存在,必有”,则称数列具有性质.
(1)若数列满足,判断数列是否具有性质?是否具有性质?
(2)对于无穷数列,设,求证:若数列具有性质,则必为有限集;
(3)已知是各项均为正整数的数列,且既具有性质,又具有性质,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等差数列.若存在,请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19-06-18更新 | 1787次组卷 | 5卷引用: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高考三模数学试题
17-18高三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8 . 定义符号函数,已知函数.
(1)已知,求实数的取值集合;
(2)当时,在区间上有唯一零点,求的取值集合;
(3)已知上的最小值为,求正实数的取值集合;
2020-01-15更新 | 931次组卷 | 6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9 . 对于给定的正整数,若数列满足对任意正整数恒成立,则称数列数列,若正数项数列,满足:对任意正整数恒成立,则称数列;
(1)已知正数项数列数列,且前五项分别为,求的值;
(2)若为常数,且数列,求的最小值;
(3)对于下列两种情形,只要选作一种,满分分别是 ①分,②分,若选择了多于一种情形,则按照序号较小的解答记分.
① 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为“既是数列,又是数列”;
②证明:正数项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为“数列既是数列,又是数列”.
2019-11-16更新 | 80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10 . 按照如下规则构造数表:第一行是:2;第二行是:;即3,5,第三行是:即4,6,6,8;(即从第二行起将上一行的数的每一项各项加1写出,再各项加3写出)
2
3,5
4,6,6,8
5,7,7,9,7,9,9,11
……………………………………
若第行所有的项的和为
(1)求
(2)试求的递推关系,并据此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3)设,求的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