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辅助角公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曼哈顿距离”是十九世纪的赫尔曼·闵可夫斯基所创,定义如下:在直角坐标平面上任意两点的“曼哈顿距离”为,已知动点N在圆上,定点,则MN两点的“曼哈顿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__
2024-02-27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数学试卷
2 . 固定项链的两端,在重力的作用下项链所形成的曲线是悬链线.1691年,莱布尼茨等得出“悬链线”方程,其中为参数.当时,就是双曲余弦函数,类似地我们可以定义双曲正弦函数.它们与正、余弦函数有许多类似的性质.
(1)类比正弦函数的二倍角公式,请写出双曲正弦函数的一个正确的结论:_____________.(只写出即可,不要求证明);
(2),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试比较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024-01-27更新 | 927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3 . 正割()及余割()这两个概念是由伊朗数学家、天文学家阿布尔威发首先引入,这两个符号是荷兰数学家基拉德在《三角学》中首先使用,后经欧拉采用得以通行.在三角中,定义正割,余割,则函数的值域为(     
A.B.
C.D.
2024-01-14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期末数学试题
4 . “曼哈顿距离”是十九世纪的赫尔曼•闵可夫斯基所创词汇,定义如下:在直角坐标平面上任意两点的曼哈顿距离为:.已知点在圆上,点在直线上,则的最小值为(       
A.B.C.D.
2023-12-03更新 | 1478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二调考试(12月)数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田忌赛马是中国古代对策论与运筹思想的著名范例.故事中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孙膑献策以下马对齐王上马,以上马对齐王中马,以中马对齐王下马,结果田忌一负两胜从而获胜.该故事中以局部的牺牲换取全局的胜利成为军事上一条重要的用兵规律,在比大小游戏中(大者为胜),已知我方的三个数为,对方的三个数以及排序如表:
第一局第二局第三局
对方
时,则我方必胜的排序是(       
A.B.
C.D.
2023-08-09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国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数学试题
6 . 公元9世纪,阿拉伯计算家哈巴什首先提出正割和余割概念,1551年奥地利数学家、天文学家雷蒂库斯在《三角学准则》中首次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之比定义正割和余割,在某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斜边与其邻边的比,叫做该锐角的正割,用sec(角)表示;锐角的斜边与其对边的比,叫做该锐角的余割,用csc(角)表示,则       
A.B.C.4D.8
2023-07-06更新 | 39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7 . 正割(Secant)及余割(Cosecant)这两个概念是由伊朗数学家、天文学家阿布尔·威发首先引入,sec,csc这两个符号是荷兰数学家基拉德在《三角学》中首先使用,后经欧拉采用得以通行.在三角中,定义正割,余割.则函数的值域为(       
A.B.
C.D.
2023-06-15更新 | 45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数学试题
8 . 正割(Secant)及余割(Cosecant)这两个概念是由伊朗数学家、天文学家阿布尔·威发首先引入,这两个符号是荷兰数学家基拉德在《三角学》中首先使用,后经欧拉采用得以通行.在三角中,定义正割,余割.已知函数,给出下列说法:
的定义域为;②的最小正周期为;③的值域为;④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
其中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为(       
A.②③B.①④
C.③D.②③④
2023-04-21更新 | 693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稳派2023届高三二模数学(理)试题
9 . “曼哈顿距离”是由赫尔曼·闵可夫斯基所创的词汇,是一种使用在几何度量空间的几何学用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曼哈顿距离为.若点Q是圆上任意一点,则的取值范围为(       
A.B.C.D.
2022-10-19更新 | 58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10 . 在数学史上,为了三角计算的简便并且更加追求计算的精确性,曾经出现过下列两种三角函数:定义为角的正矢,记作;定义为角的余矢,记作.给出下列结论:
①函数上单调递增;
②若,则
③若,则的最小值为0;
④若,则的最小值为.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9-19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B卷)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