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判断或写出数列中的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其前10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数列的第20项是200
B.此数列的第19项是180
C.此数列的前n项和为
D.此数列偶数项的通项公式为
2023-09-15更新 | 410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数学试题
2 . 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目,该数列从第一项起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则(       
A.数列第16项为144B.数列第16项为128
C.200是数列第20项D.200不是数列中的项
2023-08-25更新 | 3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荣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数学试题
3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正整数中能被3除余2且被7除余2的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       
A.17B.37C.107D.128
2023-05-23更新 | 820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数学试题
2021·全国·模拟预测
4 . 古希腊科学家毕达哥拉斯对“形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若一定数目的点或圆在等距离的排列下可以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则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如1,3,6,10,15,21,…这些数量的点都可以排成等边三角形,∴都是三角形数,把三角形数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的数列叫做三角数列类似地,数1,4,9,16,…叫做正方形数,则在三角数列中,第二个正方形数是(       
A.28B.36C.45D.55
2023-05-23更新 | 708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三篇 数列、排列与组合 专题2 多边形数、伯努利数、斐波那契数、洛卡斯数、明安图数与卡塔兰数 微点2 多边形数综合训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正整数n,函数是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中与n互质的数的数目.此函数以其首名研究者欧拉命名,故被称为欧拉函数.根据欧拉函数的概念,可得______,数列的前n项和______
6 . 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用沙粒和小石子来研究数,他们根据沙粒或小石子所排列的形状把数分成许多类,如图中第一行图形中黑色小点个数:称为三角形数,第二行图形中黑色小点个数:称为正方形数,记三角形数构成数列,正方形数构成数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1225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
C.
D.,总存在,使得成立
7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正整数中能被3除余2且被7除余2的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       
A.103B.107C.109D.105
8 . “一朵雪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贯穿始终的一个设计理念,每片“雪花”均以中国结为基础造型构造而成,每一朵雪花都闪耀着奥运精神,理论上,一片雪花的周长可以无限长,围成雪花的曲线称作“雪花曲线”,又称“科赫曲线”,是瑞典数学家科赫在1901年研究的一种分形曲线,如图是“雪花曲线”的一种形成过程:从一个正三角形开始,把每条边分成三等份,然后以各边的中间一段为底边分划向外作正三角形,再去掉底边,反复进行这一过程.若第一个正三角形(图①)的边长为1,则第5个图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
2022-06-05更新 | 118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1讲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练)-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9 . “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三分损益包含“三分损一”“三分益一”.取一段弦,“三分损一”即均分弦为三段,舍一留二,便得到弦.“三分益一”即弦均分三段后再加一段,便得到弦.以宫为第一个音,依次按照损益的顺序,得到四个音,这五个音的音高从低到高依次是宫、商、角、徵、羽,合称“五音”.已知声音的音高与弦长是成反比的,那么所得四音生成的顺序是(       
A.徵、商、羽、角B.徵、羽、商、角
C.商、角、徵、羽D.角、羽、商、徵
10 .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一道“八子分绵”的数学命题:“九百九十六斤绵,分给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七数来言.”题意是:把996斤绵分给8个儿子做盘缠,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绵,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多17斤绵,那么第7个儿子分到的绵是(       
A.167斤B.184斤C.191斤D.201斤
2021-07-19更新 | 76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