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判断或写出数列中的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其前10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数列的第20项是200
B.此数列的第19项是180
C.此数列的前n项和为
D.此数列偶数项的通项公式为
2023-09-15更新 | 412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2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正整数中能被3除余2且被7除余2的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       
A.17B.37C.107D.128
2023-05-23更新 | 83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3 .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的第一道数列题,大衍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从第一项起依次为0,2,4,8,12,18,24,32,40,50………..记大衍数列为,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B.
C.
D.当为偶数时,
2023-02-08更新 | 59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4 . 对正整数n,函数是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中与n互质的数的数目.此函数以其首名研究者欧拉命名,故被称为欧拉函数.根据欧拉函数的概念,可得______,数列的前n项和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用沙粒和小石子来研究数,他们根据沙粒或小石子所排列的形状把数分成许多类,如图中第一行图形中黑色小点个数:称为三角形数,第二行图形中黑色小点个数:称为正方形数,记三角形数构成数列,正方形数构成数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1225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
C.
D.,总存在,使得成立
6 . 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从兔子繁殖问题中发现了这样的一列数:1,1,2,3,5,8,13,…,即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它前两项的和.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列数称为“斐波那契”数列.已知数列为“斐波那契”数列,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
2022-11-08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华安县正兴学校等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7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正整数中能被3除余2且被7除余2的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       
A.103B.107C.109D.105
8 . 提丢斯—波得定则是关于太阳系中行星轨道的一个简单的几何学规则,它是1766年由德国的一位中学老师戴维·提丢斯发现的,后来被柏林天文台的台长波得归纳成一条定律,即数列:0.4,0.7,1,1.6,2.8,5.2,10,19.6,…表示的是太阳系第n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以天文单位A.U.为单位).现将数列的各项乘以10后再减4得数列,可以发现从第3项起,每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则____________.
2022-09-03更新 | 56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版 苏教版(2019) 选修第一册 名师精选卷 高考水平模拟性测试卷(二)
9 . “一朵雪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贯穿始终的一个设计理念,每片“雪花”均以中国结为基础造型构造而成,每一朵雪花都闪耀着奥运精神,理论上,一片雪花的周长可以无限长,围成雪花的曲线称作“雪花曲线”,又称“科赫曲线”,是瑞典数学家科赫在1901年研究的一种分形曲线,如图是“雪花曲线”的一种形成过程:从一个正三角形开始,把每条边分成三等份,然后以各边的中间一段为底边分划向外作正三角形,再去掉底边,反复进行这一过程.若第一个正三角形(图①)的边长为1,则第5个图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
2022-06-05更新 | 118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文科数学试题
10 . “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三分损益包含“三分损一”“三分益一”.取一段弦,“三分损一”即均分弦为三段,舍一留二,便得到弦.“三分益一”即弦均分三段后再加一段,便得到弦.以宫为第一个音,依次按照损益的顺序,得到四个音,这五个音的音高从低到高依次是宫、商、角、徵、羽,合称“五音”.已知声音的音高与弦长是成反比的,那么所得四音生成的顺序是(       
A.徵、商、羽、角B.徵、羽、商、角
C.商、角、徵、羽D.角、羽、商、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