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图1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会徽图案,会徽的主体图案是由如图2所示的一连串直角三角形演化而成的,其中,如果把图2中的直角三角形继续作下去,记,…,的长度构成的数列为,则       

A.B.1C.10D.100
2024-02-17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4.2.1 等差数列的概念——课后作业(基础版)
2 . 《Rhind Papyrus》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一个类似这样的问题,请给出答案:把200个面包分给5个人,使每人所得面包个数成等差数列,且使较大的三份之和的是较小的两份之和,则最小的一份为(       
A.B.C.D.
2023-12-28更新 | 906次组卷 | 7卷引用:4.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课后作业(巩固版)
3 . 诺沃尔(Knowall)在1740年发现了一颗彗星,并推算出在1823年、1906年……人类都可以看到这颗彗星,即该彗星每隔83年出现一次.从现在(2023年)开始到公元3000年,人类可以看到这颗彗星的次数为______
2023-11-17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4.2.1 等差数列的概念——课后作业(提升版)
4 .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关于这个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戊得钱是甲得钱的一半
B.乙得钱比丁得钱多
C.甲、丙得钱的和是乙得钱的2倍
D.丁、戊得钱的和比甲得钱多
2023-10-11更新 | 428次组卷 | 6卷引用:第02讲 4.2.1等差数列的概念(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原文如下: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现有这样一个相关的问题:被3除余2且被5除余3的正整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记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的最小值为(       
A.30B.C.D.41
2023-10-07更新 | 43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3讲 4.2.2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3)
6 .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某贾人擅营,月入益功疾(注:从第2个月开始,每月比前一月多入相同量的铜钱),第3月入25贯,全年(按12个月计)共入510贯”,则该人第11月营收贯数为(       
A.64B.65C.68D.70
2023-08-02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4.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8大题型)精练-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题型分类归纳讲与练(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7 .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和《算法通变本末》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垛积公式,所讨论的高阶等差数列与一般等差数列不同,前后两项之差并不相等,但是逐项差数之差或者高次差成等差数列,如数列1,3,6,10,它的前后两项之差组成新数列2,3,4,新数列2,3,4为等差数列,则数列1,3,6,10被称为二阶等差数列.现有高阶等差数列,其前7项分别为2,4,8,15,26,42,64,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参考公式:)
A.数列为二阶等差数列B.
C.满足的最大的n的值为20D.
2023-08-01更新 | 548次组卷 | 2卷引用:4.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课后作业(提升版)
8 .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善走者,日增等里,首日行走一百里,九日共行一千二百六十里,问日增几何?”其大意是:现有一位善于步行的人,第一天行走了一百里,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走里,九天他共行走了一千二百六十里,求d的值.关于该问题,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此人第三天行走了一百三十里
C.此人前七天共行走了九百一十里D.此人前八天共行走了一千零八十里
2023-06-21更新 | 30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3课时 课中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9 . 《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该书中提到:从冬至之日起,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这十二个节气的日影子长次成等差数列,若立春的日影子长是12.5尺,芒种的日影子长为4.5尺,则立夏的日影子为______尺;
2023-06-20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2讲 4.2.1等差数列的概念(2)
10 . 我国度量衡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砝码的、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环权”.已知9枚环权的质量(单位:铢)从小到大构成项数为9的数列,该数列的前3项成等差数列,后7项成等比数列,且,则___________;数列所有项的和为____________
2023-06-19更新 | 12175次组卷 | 29卷引用:1.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同步精品课堂(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