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①韦使君指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②诗人所居之地远离朝廷。③陶潜曾为彭泽县令,庾亮曾都督江荆六州军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上句“数年湖上”是说数年来漂泊江湖,下句“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
B.颔联写诗人有时逢寺即宿,无事时沿江漫行,是对首联所写生活状态的具体描写。
C.颈联中“陶潜”“庾亮”分别代指“韦应物”和“李明府”,此联含有诗人自伤之情。
D.尾联写诗人向两位朋友诉苦,用反问语气表达自己的牢骚不平,但是“怨而不怒”。
2.本诗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一诗都写了诗人对“仕”和“隐”的态度,请简要分析二者在这方面的异同。
2021-10-14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黎老东的大车

孙犁

黎老东是这个村庄里的唯一的木匠。

傅老刚的铁匠炉,每年都会来到村里。连绵阴雨的天气,他们会到黎老东家去。

黎老东和傅老刚的交情是深厚的,他总称呼傅老刚亲家。为了答谢亲家的好意,傅老刚每年总是抽时间给黎老东打整打整他那木作工具。黎老东闲暇的日子,也就无代价地替傅老刚换换锤把,修修风箱。

亲家,亲家,你们到底是干亲家,还是湿亲家?人们有时候这样探问着。

干的吧?黎老东是个好说好笑的人。

湿的也行哩!轻易不说笑的傅老刚也笑起来,我家里是有个妞儿的。

第二年头麦熟,傅老刚从老家把女儿带来了。到了村里,先投奔了黎老东家。黎老东很是高兴,招呼左邻右舍的女孩子们来和小客人玩。就在这一年,开始了抗日战争。黎老东在家的两个较大的儿子,都参军去了。傅老刚的两个徒弟,不久也参加了八路军附设的兵工厂。傅老刚和女儿,给来往不断和越聚越多的骑兵打钉马掌。

日本投降以后,老铁匠急于要带女儿回老家去看望一下。

临走的那天晚上,黎老东打了一壶酒,给傅老刚送行。平日,黎老东酒一沾唇,那话就像黄河开了口子一样,滔滔不绝。可是今天晚上,黎老东只是勉强地说了几句。以后,就也把头低下来,一直沉默着。

亲家,你心里有什么事?

有点事儿。黎老东突然兴奋起来,他是单等着老朋友这句问话的。亲家,我想向你请求一件事。你看,我有六个儿子,穷得这样,不过六儿这孩子,我看还许有些出息。

亲家,傅老刚插断他的话,你就是娇惯了他一些。

是这样。黎老东急于要把话说完,咱也别绕圈子,九儿和六儿,两个人的感情还合得来。按说,像我这个穷光蛋,还想支使儿媳妇?不过,咳!

他一口把壶里的酒喝干了,就又低下头去。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傅老刚说,你穷,我就富吗?

不过,不过,养女儿总是要攀个高枝儿的。黎老东低着头说。

孩子们年纪还小。等我们从老家回来再定规,你说好不好?傅老刚这样冷漠地结束了这场本来应该激动人心的交谈,使得老朋友的心冷了半截。傅老刚和九儿走了以后,就一直没有音讯。听说在他们家乡那一带,是蒋匪军盘踞着。

土地改革以后,黎老东因为是贫农,又是军属,分得了较多较好的地。后来,二儿子在解放战争里牺牲了,领到一笔抚恤粮。天津解放了,在那里做生意的大儿子又捎来一些现款,家里的生活,突然提高了很多,买回几棵榆树槐树,想自己打一辆大车。黎老东打的大车是远近知名的,一辈子给人家打了无数的车。

大车还要有段铁工程序,才能制造成功。附近当然也有其他的铁匠,但是这些人的手艺,都不中黎老东的意。过去,他是常常和傅老刚合打一辆大车的。而他们合打的大车,据说一上道,格登格登一响,人们离很远,就能判断出这是黎老东砍的轴、挑的键,傅老刚挂的车瓦。他很希望老朋友能来帮他把这一辆车成全好,成为他们多年合作中的代表作品,象征他们终身不变的深厚友谊。孩子们的年岁也到了,凭眼下这日子光景,再求婚也就理直气壮了。

就在这个时候,久别的傅老刚父女,回到了这个村庄。

傅老刚越显得年老和削瘦,小车已经破烂不堪。九儿长高了,但穿的衣服也很破旧。

黎老东高兴极了,他带着亲家到他那新宅子里去看他打制的大车,他十分得意地说,现在运销很赚钱,车轱辘儿一动,就是大把的票子。老大挣钱也多了,你看,刚一进冬天,就给我买来了这个。可是穿上这个,我还能做活吗?傅老刚打量着亲家高高翻起的新黑细布面的大毛羔皮袍,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

刚车的铁匠工序,正式开始了。两个人心里都渐渐觉得和过去有些不一样。这一次,傅老刚越来越觉得黎老东是在监督着他。赶工赶得过紧,简直连抽袋烟,黎老东都在一旁表示着不满意。最使他闷气的是,自己远道赶来,黎老东却再也不说九儿和六儿的事,好像他从前没提过似的。

最后几天,黎老东只是穿着大皮袄,察看着,指点着。傅老刚感到,过去他和黎老东共同厌恶、共同嘲笑过的那种主人态度,现在由他的老朋友不加掩饰地施展起来了,而对象就是自己。

老朋友决裂了,傅老刚打整好小车,推到了街上。四儿说,我们青年要组织一个钻井队,你可以去帮助我们,青年团办公大院里的东屋给你拾掇出来,你就在这里常住吧。

铁匠炉在新的场所升起来,青年钻井队高大的滑车,在平原上接二连三地竖立起来了。

黎老东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院里一截木头上,用手抚摸着左边这一只脚。有一年,他同傅老刚给一家做活,他心情不好,一时失手,这只脚被锛砍伤了。在自己养伤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是傅老刚请医生,花药钱,背出背进,给水给饭。当然,这也报答过他了。同年夏天,傅老刚被热铁烫伤,自己曾经服侍了他。

六儿出车,黎老东看成是一件头等隆重的事件,在村边望着,望着六儿的车转过大沙岗,才转回身来。

在十字路口,村长拦住了他,和他说了希望他加入合作社的事,还热心地向他介绍了牲口车辆的折价办法。这些话,黎老东好像全然没有听进去,他往家里走,从别人看来,他那一直兴奋得意的步伐,忽然变得焦躁和不安了。

(选自《铁木前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傅老刚每年总是抽时间给黎老东打整木作工具,黎老东也替铁匠们换换锤把,修修风箱,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
B.分别前的那个晚上,黎老东提出结亲之意时,傅老刚以“孩子们年纪还小,等我们从老家回来再定规”为借口,冷漠地拒绝了他。
C.小说中“傅老刚打量着亲家高高翻起的新黑细布面的大毛羔皮袍,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并不是真的冷,而是心里冷。
D.傅老刚为黎老东打车过程中,黎老东赶工赶得过紧,简直连抽袋烟,他都在一旁表示着不满意,是因为黎老东急于完成自己的新车。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黎老东与傅老刚一起做活、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情节,使二者的人物形象更加完整、充实。
B.小说写黎老东打新车时,木工程序快要完成了,铁工程序不用附近的其他铁匠,非要等傅老刚来帮他完成,从侧面体现了傅老刚手艺的高超。
C.小说写黎老东给傅老刚送行,平日里酒一沾唇便滔滔不绝的他,今晚却总是低头沉默着,用对比手法体现黎老东在提亲时的艰难和窘迫。
D.小说通过当初黎老东迫切提亲和后来再见面时绝口不提亲事的情节,以巨大的反差突显了黎老东这个人怀恨在心、睡眦必报的性格特点。
3.小说倒数第三段,插叙了黎、傅二人早年的经历,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4.小说中的“车”,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岑参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

色借玉珂迷晓骑,光添银烛晃朝衣。

西山落月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禁闱。

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注】①祠部:官署名,掌管祭祀之事。②玉珂:马头上的装饰物,多为玉制,也有用贝制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长安雪后景象仿佛春天归来,白雪凝聚映着朝阳的光辉,绚丽多彩,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B.诗歌颔联用“借”和“添”描写雪色之亮,用“迷”和“晃”反衬雪景银光闪闪,使静态光影有动感。
C.诗歌颈联以落月、朝云构成了浓淡相宜色彩丰富的美丽场景,以“月临”“云捧”烘托出皇城的庄严肃穆。
D.诗歌画面开阔,意境恢宏。曙光雪景的明艳和百官早朝的隆重并举,自然和人文交相辉映,蔚为大观。
2.尾联“由来此曲和人稀”蕴含哪些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先携了贾蓉之妻,二人来面请。贾母等于早饭后过来,就在会芳园游玩,先茶后酒,不过皆是宁荣二府女眷家宴小集,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

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息一回再来。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又向宝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嬷嬷姐姐们,请宝叔随我这里来。”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先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甚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道:“出去,出去。”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罢。”宝玉点头微笑。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宝玉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连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去。秦氏便吩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

(《红楼梦》第五回)

(张太医)到了贾蓉居室,见了秦氏,向贾蓉说道:“这就是尊夫人了?”贾蓉道:“正是。请先生坐下,让我把贱内的病说一说再看脉如何?”那先生道:“依小弟的意思,竟先看过脉再说的为是。我是初造尊府的,本也不晓得什么,但是我们冯大爷务必叫小弟过来看看,小弟所以不得不来。如今看了脉息,看小弟说的是不是,再将这些日子的病势讲一讲,大家斟酌一个方儿,可用不可用,那时大爷再定夺。”贾蓉道:“先生实在高明,如今恨相见之晚。就请先生看一看脉息,可治不可治,以便使家父母放心。”于是家下媳妇们捧过大迎枕来,一面给秦氏拉着袖口,露出脉来。先生方伸手按在右手脉上,调息了至数,宁神细诊了有半刻的工夫,方换过左手,亦复如是。诊毕脉息,说道:“我们外边坐罢。”

贾蓉于是同先生到外间房里床上坐下,一个婆子端了茶来。贾蓉道:“先生请茶。”于是陪先生吃了茶,遂问道:“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那先生笑道:“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待用药看看。”于是写了方子,递与贾蓉。

《红楼梦》)第十回)

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婶好睡阿!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婶,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婶,别人未必中用。”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婶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凤姐便问何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没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久。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红楼梦》第十三回)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随秦可卿进入上房内间,看到“燃藜图”和“世事”对联后,断不肯在这里,忙要出去,可以看出宝玉厌恶为功名而读书的训诫。
B.秦氏托梦凤姐说,“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写出了秦氏对凤姐的推崇和敬意,也从侧面写出凤姐的精明能干。
C.秦氏托梦凤姐,凤姐却只关心如何“永保无虞”及“有何喜事”,表明凤姐仍沉迷在富贵梦中未能领会秦氏托梦的用意。
D.秦氏托梦和“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都讲到了“梦”,拓展了小说的艺术空间,但有损艺术的真实性。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可卿第一次出场是以“贾蓉之妻”的身份,连名字都没有;第二次出现是“贾蓉之妻秦氏”,出现了姓氏。形象渐渐清晰,在写作手法上属于淡入。
B.张先生为秦氏看病之前说的坚持先诊脉再听病情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张先生谦恭中带着高傲,低调中透着自信,颇合太医身份。
C.秦氏房间陈列着武则天宝镜、赵飞燕金盘和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等诸多名贵之物,很是夸张,极力渲染出秦氏房间的浓艳和庸俗。
D.“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此句既可看出宝玉对现实世俗生活的厌倦,也为后面宝玉出家埋下了伏笔。
3.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秦可卿的形象特点。
4.请概括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的核心内容。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1160年,张孝祥在临安任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后被劾罢。1162年春,他被重新起用,途经三塔湖时创作此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东风”“杨柳”“乘船游湖”作了铺垫。
B.第二句中“重来”写再次来此的欣喜,“又”字暗含对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感慨。
C.三、四句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寄情于物,物我合一。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厌倦官场,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2.本词的结尾两句写得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汉卿(选段)

田汉

第二幕:地点——朱帘秀家

关汉卿 你看,就这样残暴无耻地断送了一条高贵的性命,可他们还把自己说成是民之父母!(击桌)

朱帘秀 干嘛这样跟桌子过不去啊,我的关大爷。

关汉卿 你能不生气吗,四姐?你看这还成个世界吗?

朱帘秀 怎么能不气?我可是气够了,都麻木了。只有你,头发都有好些根白的了,可心还跟年轻人一样,碰上不公正的事,就气成这个样儿。人家敬重你,就为的你有这个好处,你知道吗?

关汉卿 得了吧。让我去想想,是不是我不够老成,所以想得跟你们不一样?

朱帘秀 不是你不够老成,是你还没有失掉你常说的赤子之心

关汉卿(语调低沉地) 平时,私下里,我也有些自命不凡,俗话说:读书破千卷,下笔如有神,老觉得有些想法。可今天在街上眼睁睁看见一群吃人血的家伙把一个无辜的女子拉到法场去杀头,我却想不出星星办法。古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是无刀可拔,只有一支破笔。

朱帘秀 笔不就是你的刀吗?写杂剧不就是你在挥刀吗?你在剧本里骂过杨衙内,干嘛不把李驴儿、忽辛这些人的鬼脸给勾出来,替屈死的女子伸冤呢?

关汉卿 这些邪恶的东西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好多好多个结成一伙儿来吃人的。他们的鬼脸勾得完吗?以前我觉得这世道不公正,这天地鬼神总是公正的,于今才知道天地鬼神也是不公正的,没有眼睛的。

朱帘秀 鬼东西太多,你拣那最邪恶的东西勾吧。天地鬼神不公正,没有眼睛,你就骂天地,骂鬼神去吧。

关汉卿 对,路上我还想来着,一定得把朱小兰这案子写成一个杂剧,把这些滥官污吏的嘴脸摆在光天化日下示众。

朱帘秀 那太好了。那这忽辛大人的事我也知道一些,他倚仗他父亲阿合马的势焰,无恶不作。上回断错了一桩案子,人家也没有办法。

关汉卿 对。多替我搜集他的罪状吧。决不能让他逃脱我们的照妖镜。词儿我都想好一些了,女主角的名字我也想好了,可就是一桩——

朱帘秀 一桩什么?

关汉卿 就怕戏写出来没有人敢演。

朱帘秀 那,你敢写,我就敢演。

关汉卿 你敢演,我就一定写,而且一定很快地把它写成。

朱帘秀 这个女角色你安排叫她什么?

关汉卿 我安排她叫窦娥。

第八幕:地点——狱中

叶和甫 (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了吗?

叶和甫(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在为这件事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将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大火气,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 ……

关汉卿 四姐,我觉得我们的心没有比这个时候靠得再紧的了。入狱的时候,我就打算有今天,我前几天晚上,写了一个曲子叫蝶双飞。想给你看看,他们害怕,不给传递,我也没有勉强,因为我还不知道你的心。现在我亲自交给你吧。要是你能唱唱该多好。

朱帘秀 给我。(接过去)

关汉卿 写得很乱,你看得清楚吗?

朱帘秀 看得清楚。

[蝶双飞]将碧血,写忠烈,作厉鬼,除逆贼。这血儿啊,化作黄河扬子浪千叠,长与英雄共魂魄!强似写佳人绣户描花叶,学士锦袍趋殿阙,浪子朱窗并风月;虽留得绮词丽句满江湖,怎及得傲岸奇枝斗霜雪?念我汉卿啊,读诗书,破万册,写杂剧,过半百,这些年风云改变山河色,珠帘卷处人愁绝,都只为一曲《窦娥冤》,俺与她双沥苌弘血,嗟胜那孤月自圆缺,孤灯自明灭。坐时节共对半窗云,行时节相应一身铁。各有这气比长虹壮,哪有那泪似寒波咽!提什么黄泉无店宿忠魂,争说道青山有幸埋芳洁。俺与你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床死同穴;待来年遍地杜鹃花,看风前汉卿四姐双飞蝶。相永好,不言别。

(选编自田汉《关汉卿》)


注:《关汉卿》写大戏剧家关汉卿同情一个含冤被斩的弱女子,写下了《窦娥冤》一剧,控诉黑暗残暴的反动统治,触怒了权臣阿合马。阿合马命令关汉卿按照他的要求修改词曲,被关汉卿坚决拒绝,因而被下大狱,演窦娥的歌妓朱帘秀也一同被押。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看,就这样残暴无耻地断送了一条高贵的性命”这句话闪烁着超越时代的人性的光芒;在关汉卿心中,性命是高贵的,是不分阶级与贫富的。
B.面对朱小兰的冤情,关汉卿义愤填膺,在朱帘秀的鼓励与支持下,他创作了《窦娥冤》,以笔作刀,鞭笞时政,这也为他日后被抓入狱埋下了祸根。
C.叶和甫到狱中劝降关汉卿,之前温和耐心,后来凶狠狰狞,前后截然不同,这不仅使戏剧矛盾冲突尖锐,也充分显露了他作为无耻文人的丑恶嘴脸。
D.田汉继承传统戏曲特点,将戏曲与话剧结合,剧中人以半朗诵、半歌唱方式诵吟“蝶双飞”,强化了戏剧的现实主义风格,融壮美与优美于一体。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的主角关汉卿实际是元杂剧的奠基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塑造的“窦娥” 这一经典形象善良而刚强,富有反抗精神。
B.同为舞台说明,文中“鄙夷地”“按捺住怒火”与曹禺剧作《雷雨》“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都鲜明表现了人物性格。
C.“俺与她双沥苌弘血”中提到的“苌弘”蒙冤被杀,这一典故曾被关汉卿运用在《窦娥冤》中 “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
D.“蝶双飞”是田汉专门为《关汉卿》创作的散曲,其慷慨悲壮与元杂剧《窦娥冤》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一曲有相似之处。
3.田汉在创作该剧时,从关汉卿众多作品中选取了《窦娥冤》作为切入点和结构框架,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4.《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剧本“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好关汉卿这一“铜豌豆”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贺州闻席大光、陈去非诸公将至,作诗迎之

吕本中

五年避地走穷荒,岭海江湖半是乡。

欢喜闻君俱趣召,衰颓如我合深藏。

晓寒已静千山瘴,宿雾先吞万瓦霜。

日日江头望行李,几回驱马度浮梁。


(注)北宋灭亡,南宋高宗即位,金军大举南下,吕本中一家躲避战乱,辗转到广西贺州。他的好友席益(字大光)与陈与义(字去非)接到朝廷起用的诏书,前去勤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因战乱连年辗转,奔走于穷乡僻壤,漂泊于岭海江湖,最终落脚在贺州。
B.听闻席、陈二人将至,诗人不顾自己“衰颓”境况,早早前去迎候友人到来。
C.贺州城外千山蒙瘴,城内万瓦卧霜,一派残破颓败景象,诗人不免心生感慨。
D.诗人骑马过浮桥,到江边远眺,由此可推测友人是从水路经贺州前去勤王的。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开了又谢

严平

陈佩琪离开家的时间是1937年11月,安徽芜湖一个初冬还不冷的日子。她才二十三岁,剪着短短的头发,穿着格布做的旗袍,丰润的脸庞上一双亮亮的眼睛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她喜欢演戏,在学校的演剧活动中扮演过《雷雨》中的繁漪。那天的日记里,她写道:早晨,悄悄地将所有要带的东西都整理好了,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知是甜也不知是苦。下午,他们大家都去瞧抗敌剧团的戏,我没去,留在队里。我要去了,若在路上或戏院内碰着母亲或父亲,那就糟糕,我是决定走不成了,因我此次走,父母不允许,是偷偷走出来的,所以既出来了,就不能让他们再看到,一看到决计逃不了的。(《陈佩琪日记《摘抄》,《壮绝神州戏剧兵》湖南文史杂志社1990年)

能够找到的关于陈佩琪的材料很少。在抗敌演剧队八队(后改为剧宣六队)几十年后整理的大事记中,11月,只有这样几句:叶向云、田价人、陈佩琪、王问奇入队,吴剑平离队,全队十八人,较长时间内就由这十八人坚持工作。我还看到了演剧队这个时期的两幅照片:一幅是队员们的合影,遗憾的是照片非常模糊且没有人物注明,我猜想佩琪就在其中却根本无法加以辩认;另一幅是话剧《生路》的剧照。该剧被称为八队艺术创作上的重要里程碑。作品描写日军入侵后,有人投降做了汉奸,有人奋起反抗寻得生路的故事。后来,这部戏作为保留节目演出了五十多场,一直演到1942年,每次演出观众反响都非常强烈,其他演剧队也陆续演出了此剧。1938年初,首演《生路》的时候,陈佩琪扮演女儿秀英,叶向云扮演父亲——这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老举人,原以为只要做一个顺民就能够躲过劫难,孰料日本人来了,逼他交钱交粮,连女儿都要交出去。照片拍摄的正是这一刻。舞台上,在一伙强盗中间,老举人泪流满面颤抖着伸出双手扑向女儿,女儿被日本人拉扯着往外走,她挣扎着发出喊叫,转身望着父……这或许是佩琪留下的唯一剧照了,可以看到年轻的她体态柔韧,形象质朴,感情充沛,表演十分逼真。

佩琪就这样满怀热情地投入抗战洪流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除了当演员,还创作了独幕剧《回山》,与人合编《女义勇军》,导演独幕剧《焦土抗战》……她充满活力,也很有才华。那张美丽动人的脸庞虽然被风吹得黝黑粗糙起来,却依然遮掩不住青春的魅力。

然而,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优裕的家庭环境、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的女孩子来说,危险是随时都可能降临的。三月的时候,她就生病了,她意识到死亡离自己很近,却没有退缩;她本可以离队回到父母身边,却选择了坚持。她更加努力地工作,努力地与疾病抗争,她的生命之花在残酷的环境中经受着风吹雨打的蹂躏却顽强地统放着——并且,在工作中她和同队的男伙伴谈恋爱了。即便是在战争中,爱情也来得那么自然,不可阻挡。他们一起谈论工作上的问题;一起研究剧本,细心地帮助对方修改;一起在生活上相互鼓励和支持……当佩琪发现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超出团体伙伴之间的互爱时,她陷入了一种甜蜜的迷茫中。

我读着她留下的不多的日记。在日记中她讲述自己爱的感觉。爱情的突如其来让她有些手足无措,但又是那么热烈、发自内心。然而,他们毕竟是在一个团体中,摆在他们面前的工作是繁重的,因而在感情的漩涡中佩琪要求自己保持理性的声音,要有陕北恋爱的三原则——不妨碍工作,双方自愿,不妨碍他人。要坚强地把握,那么我们才能算是抗战时期中的真正恋爱生活,否则我宁愿将它抛到九霄云外……她细细地写着,沉醉在感情的甜蜜中……所有这一切,对一个才二十三岁的女孩子来说是那么珍贵,但远处的炮声却在提醒她不能忘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肩上的责任。她写得那么坦率和投入,隔着漫长的岁月,我感受着她情感的起伏,也似乎看到她春天里娇美的身影,听到她月光下清脆悦耳的笑声……无论是当年浴血的战场上,还是今天远离了残酷战争的日子里,那身影和笑声都让人感到温暖和美丽。

日记突然中断了,是她没有写下去,还是写了没有保留下来?在八队的大事记中,1938年9月同样有着极为简洁的交代:早期参加救亡八队的女队员陈佩琪,编队期间重病不起,终以伤寒病逝武汉。这正是演剧队接受三厅整编的时候,年轻的队员们高举队旗满怀希望,喊着响亮的口号,奔跑在学校的操场上,而佩琪却与这一切无缘。事隔多年,编写大事记的队友已经从青年变为历尽沧桑的老人,他们用极其简单的文字记述团队每一次的生死别离,没有感情的流露,更没有哀伤的宣泄,因为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他们的心在战争的磨砺中已如岩石般坚强。但即便如此,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也依然能想象到,当年,年轻的演剧队员们面对风雨同舟的伙伴突然离去,心里的创伤会有多么重,而那个她所爱着也深深地爱着她的人又会有多么透彻心骨的痛。

死神对女人不会有丝毫怜惜,读着佩琪的日记,我无言。

(节选自严平《她们走向战场》,《收获》2015年6月,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到陈佩琪离家时间是“1937年11月”,说明其在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即投入抗战洪流,为表现人物提供了背景。
B.离家之时陈佩琪的心中可谓“甜苦交加”,“甜”有即将投身抗战的新奇感和兴奋感,而“苦”主要源于父母对自己的阻拦。
C.文章对话剧《生路》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既因为这是了解佩琪非常重要的史料,又因为故事本身也暗示了她自身的命运。
D.文章对佩琪爱情的描述真实感人——甜蜜而又慌乱,热烈却不乏理性,充分展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高尚的精神品质。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两次提到陈佩琪“才二十三岁”,强调意味明显,突出了她虽年纪轻轻却极富主见、意志坚定且勇于担当,流露出作者敬佩之情。
B.文章中的几处肖像描写更能够让读者对陈佩,美好生命的陨落感到痛惜,文章结尾“我无言”三个字则进一步强化了对战争的痛恨。
C.文章通过佩琪毅然决然离家、潜心投入戏剧创作、带病坚持工作、冷静对待个人情感等典型事件,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形象。
D.作者在行文中引述了大事记寥寥数语的简短记录,表面上看似平淡冷静,实际上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充满感人的力量,极具艺术张力。
3.作者以“花开了又谢”为题,寄寓丰富。请结合文意,进行简要说明。
4.作者采用了陈述历史事实与抒发主观感受交叉行进的行文方式,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9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

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商鞅【注】

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注】王安石因推行新法受到了多方责难,有人指责他违背先王之道,舍弃王道讲霸道。本诗即为此事而做。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虽逝,但他的文章遗留后世,阅读这些文章可想见其风度与品格。
B.尽管很多人指责王安石迂腐,但孟子阔达乐观的性格足以给他慰藉。
C.商鞅重视诚信,言出必行,取信于民,为治理国家留下了宝贵经验。
D.作者认为商鞅能够让政令得到贯彻执行,告诫人们不要对商鞅非议。
2.请简要概括这两首咏史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面山河

杨海蒂

当我来到陕北的榆林横山,目睹“龙隐之脉”横山山脉穿过黄土高原横亘天际,亲见无定河淌过塞北沙漠漫延横山全境,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陕北的深冬季节,让我感觉犹如置身于西伯利亚般寒冷,峁塬上衰草枯黄,刺骨寒风将我的脸抽打得生疼。我瑟缩在超厚的大棉袍里,循着时间的线索,探听四散于大地之上的历史回响。

踏足横山这座古城,古堡古寺很多,建筑艺术一脉相承。始建于明代的响水堡龙泉大寺,是横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其名源于寺内的龙井。响水堡盘龙寺闻名遐迩,史志记载,盘龙山"横江怪石,盘绕无定河边,远望若踞河中,石如盘龙,故名",盘龙寺因山得名。然而,比起大名鼎鼎的波罗堡接引寺,龙泉大寺和盘龙寺就逊色多了。

波罗,山环水抱,万壑朝宗,秦直道纵贯其境,无定河流贯其境,古长城横贯全境;波罗,北魏建城,明初建堡,城堡雄踞大漠边关,崛立无定河畔,坐落长城脚下。波罗的来头不得了,《怀远县志》记述:“波罗堡西山石峻起,上有足形,一显一晦,俗传为如来入东土返西天之所,故构接引寺,供如来像于其中。”黄云山上的波罗,弥漫着佛光紫气,乃“佛掌上的明珠”“来自天国的地方”。

然而,波罗不只有香火,还有战火;不只有诵经,还有杀伐。所以,在凝紫、重光、凤翥、通顺这四座城门里,既建有玉帝楼、三官楼、魁星阁、城隍庙、老爷庙等佛道庙宇,也建有总兵关、中协署、参将府、守备署、炮台、箭楼、钟楼等军事设施。座座城门,气势恢宏;处处城楼,尽显峥嵘。

我非常喜欢波罗的建筑风格,不雕龙画凤,不金碧辉煌,大气不失精致,简约而又典雅。整座城堡呈灰色基调,有佛门静穆之气,宜于安放心灵。

无论手持玉帛者,还是手持干戈者,无论是无神论者,还是虔诚的佛教徒,这些帝王都有波罗情结:李继迁驻军于此;李元昊奉佛教为国教,将接引寺定为国寺,将波罗作为粮仓“金窖”;康熙大帝御驾亲征噶尔丹时,专程绕道波罗驻跸礼佛,御笔亲题“接引寺”;乾隆皇帝为接引寺御书“慈悲千古”,并特赐匾额;嘉庆皇帝钦遗御用红绸,上书“奇佛一座,万古留传”……

登上灵霄塔,远眺无定河,“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悲壮又凄美的诗句,立刻涌上心头。“无定河边暮笛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同样令我登高望远,心中生悲。

雄伟的高原,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养育了无数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榆林地接甘、宁、蒙、晋,又是明清朝廷流放京官之所,历史上多民族的融合,赋予横山人强健的体魄,壮阔绝域对民众人格的潜移默化,使横山人拥有悍勇刚烈的性格。

天辽阔,地苍茫,残阳似血,山峦如画,望着宇宙八荒,听着天籁之音,心底百转千回,顿生苍凉之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文人情调的感伤,陕北劳动人民有自己的情感宣泄方式——吼信天游。当孤独的牧羊人,失意地踟蹰在拦羊的崖畔上;当辛勤的庄稼汉,孤寂劳作在空旷的圪梁梁上;当赶牲灵的脚夫,独自行走在荒凉的山道上;当窑前院落的婆姨,思想起离家远行的那个人……信天游就油然而生脱口而出。高亢悠长的曲调,随天而游跌宕起伏;九曲回肠的歌声,唱尽了人生的况味。横山不仅孕育了粗犷豪放的信天游,更有横山老腰鼓留存于世。老腰鼓,又称“文腰鼓”,根据庙宇石碑的文字存证,它出现的年代可追溯到明代中期。古时戍守长城的士兵,身佩腰鼓作为报警工具,发现敌情即鸣鼓为号。在骑兵阵战冲锋中,也以腰鼓助威,激发将士斗志。打了胜仗,将士击鼓起舞狂欢。边民久居塞上,也习而为之,于是腰鼓逐渐应用于民间娱乐,演变成激昂刚劲、带有军旅色彩的腰鼓艺术。

声声鼓响融入陕北人的血脉。遥想当年,陕北儿女在响水堡“闹红”,成立农民讲习所,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之后,数万名横山儿女跟着刘志丹上横山,组建游击队与敌人浴血奋战,游击战争风起云涌,横山开创出红色根据地、诞生陕北第一个红色政权,为创建陕甘宁边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载入史册的横山起义(波罗起义),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打开了通道,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卓越贡献。

走在横山大地上,脚下是世界上最广最深的黄土,随处可触摸到历史的印痕,随时可感受到历史散发的华光,时刻倾听到那激越昂扬的历史交响。

我对横山高山仰止。

(选自《北京文学》2019 年第 11 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写作者深冬季节来到横山,寒风刺骨,衰草枯黄,写出了陕北地区的艰苦环境,奠定了文章感情基调。
B.文章引用《怀远县志》的记载,将接引寺的来历与其民间传说关联起来,写的是接引寺的名气及其文化传承。
C.文章叙述波罗四座城门时,详细列举了玉帝楼、总兵关等佛道庙宇和军事设施,主要是表现建筑的气势恢宏。
D.作者在敬畏中展开文章,在景仰中收束全文,表现出横山山水人文使作者情感发生了变化,思想得到了升华。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带领读者游览横山古城,领略现实与历史的风景,给读者带来真实贴切的艺术感受。
B.文章引用边塞诗中悲壮凄美的诗句,以实写的手法写出亲人离散的惨境,引起作者的伤感,增加了文章的诗意。
C.文章用因水得名的龙泉寺和因山得名的盘龙寺衬托波罗堡接引寺,突出了接引寺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D.文章不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而是侧重对横山文化、历史的叙写与情感抒发,使读者受到了历史与文化的精神洗礼。
3.文章为什么要详细叙写波罗?请结合文本分析。
4.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气”指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请分析文本体现的“气”。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