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0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

帕男

《莱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天子者,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浅显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

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

“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去。

首先读的是袁鹰的《井冈翠竹》,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接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家乡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与竹子的交情可谓深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

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

亦如袁鹰所写:“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

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 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战士的化身,应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息的灵魂。

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

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而且“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所景仰的吗?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可见竹子的高洁备受文人青睐。

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后,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就在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红军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做伴的树葬墓是乡下某位过世的老人。

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普通的老人何异?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

据说有“满湘美女”之称的曾志,1911年5月2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街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上井冈山,先后任新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支部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等职。她参加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广州市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职。

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人,历经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坚如磐石。

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更令我高山仰止。原来在1928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的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曾志就随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孩子。直到1952年,时任广州市委书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了。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

我在房间里,对着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牌匾,尝试朗读袁鹰《井冈翠竹》中的一小段:“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顿时,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来井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

记得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出什么奢想?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乡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这表明作者认同井冈山的竹子,但这两地的竹子给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样。
B.文中引用郑板桥和苏轼的诗文,凸显了竹子的“节”与“洁”,彰显了井冈山红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质。
C.“就让他(石来发)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这表现了曾志虽位高权重却大公无私。
D.前文“此次学习,可谓是‘命’”与文末“不是宿命,而是必须”的表述,前后矛盾,表现了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
2.下列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述《菜根谭》中的句子,既引出了“敬畏”一词,起到点题的作用,又明确了“敬畏”的含义,为下文做铺垫。
B.文章写井冈山的竹子,既摹其形,又现其神,从形与神等方面表现了井冈山的竹子带给作者的心灵震撼。
C.“和巍巍青山做伴的树葬墓是乡下某位过世的老人”,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革命老人曾志魂归故里。
D.文章以“我的行踪”为线索,具体叙述了“我”在井冈山学习的经历,抒写了“我”对井冈山的独特的感受,形散而神不散。
3.文章在写“竹子”之后转向对“曾志”的叙述,这样写有一定的用意。请简要概括“曾志”与“井冈山”、与“竹子”分别有什么内在联系。
4.文章的题目“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有什么含义?
2023-09-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

[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1.下列对上面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蝉》中通过“饮露”“流响”“居高”“声远”等词语,从形体、习性和声音等准确地写出了蝉的特征。
B.《蝉》中作者以蝉自比,通过“自”字和“非”字,一正一反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C.《在狱咏蝉》中“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末句用问句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哀怨悲伤之情。
D.两首诗描写的对象相同,题材相同,时节相同,手法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发的感情却截然不同。
2.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露”,对衬托蝉的形象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同一物象在两首诗中产生差异的原因。
2023-09-1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项羽

(南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9-11更新 | 277次组卷 | 45卷引用: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敌,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

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骄纵。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2.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对宋朝廷有很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第四幕概括:侍萍和鲁大海来到周公馆找四凤,侍萍要带四凤回家,四凤不得已向侍萍说出真相,她已经怀了周萍的孩子,侍萍如遭晴天霹雳,因为她知道四凤与周萍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在四凤的苦苦哀求下,她答应让周萍带四凤走。

蘩漪带周冲来阻止周萍带四凤走,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善良的鲁妈痴呆了,阴鸷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周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不动,静寂)

周朴园 (在门口)你叫什么?你还不上楼去睡?

      (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 (见鲁妈、四凤在一起,惊)啊,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蘩 漪 (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妈向周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 太太!

蘩 漪 萍,过来!当着你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头。

周 萍 (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蘩 漪 (惊)什么?

鲁侍萍 (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 (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 不,不!(低头)啊!天!

蘩 漪 (惊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

周朴园 嗯。(烦厌地)蘩漪,你不必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

蘩 漪 天哪!

(半晌。四凤苦闷地叫了一声,看着她的母亲,鲁妈苦痛地低着头。周萍脑筋昏乱,迷惑地望着父亲同鲁妈。这时蘩漪渐渐移到周冲身边,现在她突然发现一个更悲惨的命运,逐渐地使她同情周萍,她觉出自己方才的疯狂,这使她很快地恢复原来平常母亲的情感。她不自主地望着自己的冲儿。)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 萍 (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账!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 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尊严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四 凤 (向母)哦,妈!(痛苦地)

周朴园 (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 萍 (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侍萍 (不自主地)萍——(回头抽咽)

周朴园 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鲁侍萍   不,不!四凤,我们走!

周朴园   跪下,认她!这是你的生母。

四 凤 (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鲁侍萍 (不语,抽咽)

1.下列对选段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一语意思是,看看周萍干了些什么,竟然与周家的佣人有这种关系。目的是嘲讽周朴园,阻止周萍与四凤来往。
B.周萍“难堪”是因为和四凤相爱之前没有告知父亲,现在被发现了,有一种“负罪”的心理。同时得知四凤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妹妹,“不伦之恋”使他更加“难堪”。
C.“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最终还是到周公馆来认儿子了,出于一种本能的提防心理。周朴园认为鲁侍萍并未遵守前面的承诺。
D.鲁侍萍面对眼前的局面,只能“不语,抽泣”,说明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隐瞒事实。尤其是当得知周萍和四凤相爱,她已没有任何应对方法,只能听天由命了。
2.下列对选段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不动,静寂”,这里的“静寂”,欲“动”先静,起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即一个非常激烈的矛盾冲突将要在这场戏中爆发。
B.蘩漪“倨傲地”反映了人物心理,表现蘩漪以为此刻利用周朴园来阻止周萍与四凤结合能稳操胜券的得意神态。
C.“不,不!(低头)啊!天!”这里鲁侍萍用极短促的句子表达出震惊、痛苦、自责之情,三种情绪层层递进。
D.这一幕戏剧冲突非常紧张、尖锐,令人惊心动魄,节选部分主要表现在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繁漪和四凤之间以及周萍和周冲之间。
3.潜台词是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语境能领悟出来言语,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请写出两处画线语句的潜台词。
(1)(明白地)怎么—
(2)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4.选文节选自《雷雨》第四幕,接近全剧的结尾。这种悲剧性的结尾是谁造成的?是蘩漪,还是周朴园,或是其他,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3-09-1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①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这首诗的题目“越中览古”来看,这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古迹所写。
B.锦衣:华丽的衣服,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文中指战士得胜之后,穿着华服得意归来的样子。
C.“只今惟有鹧鸪飞”感慨如今的越王宫残破荒废,只有鸟儿乱飞的凄凉。
D.这首诗歌讽刺了越王勾践得胜归来后的骄奢淫逸和纵情寻乐。
2.本诗歌历来为人称道,请对其表达技巧进行简要分析。
2023-09-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节选)

老舍

(康顺子提着个小包,带着康大力,往里边探头。)

康大力:是这里吗?

康顺子:地方对呀,怎么改了样儿?(进来,细看,看见了刘麻子)大力,进来,是这儿!

康大力:找对啦?妈!

康顺子:没错儿!有他在这儿,不会错!

王利发:您找谁?

康顺子:(不语,直奔刘麻子去)刘麻子,你还认识我吗?(要打,但是伸不出手去,一劲地颤抖)你,你,你个……(要骂,也感到困难)

刘麻子:你这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

康顺子:(挣扎)无缘无故?你,你看看我是谁?一个男子汉,干什么吃不了饭,偏干伤天害理的事!呸!呸!

王利发:这位大嫂,有话好好说!

康顺子:你是掌柜的?你忘了吗?十几年前,有个娶媳妇的太监?

王利发:您,您就是庞太监的那个……

康顺子:都是他(指刘麻子)做的好事,我今天跟他算算账!(又要打,仍未成功)

刘麻子:(躲)你敢!你敢!我好男不跟女斗!(随说随往后退)我,我找人来帮我说说理!(撒腿往后面跑)

王利发:(对康顺子)大嫂,你坐下,有话慢慢说!庞太监呢?

康顺子:(坐下喘气)死啦。叫他的侄子们给饿死的。一改民国呀,他还有钱,可没了势力,所以侄子们敢欺负他。他一死,他的侄子们把我们轰出来了,连床被子都没给我们!

王利发:这,这是……?

康顺子:我的儿子!

王利发:您的……?

康顺子:也是买来的,给太监当儿子。

康大力:妈!你爸爸当初就是在这儿卖了你的?

康顺子:对了,乖!就是这儿,一进这儿的门,我就晕过去了,我永远忘不了这个地方!

康大力:我可不记得我爸爸在哪里卖了我的!

康顺子:那时候,你不是才一岁吗?妈妈把你养大了的,你跟妈妈一条心,对不对?乖!

康大力:那个老东西,掐你,拧你,咬你,还用烟签子扎我!

康顺子:对!他们人多,咱们又太老实!你看,看见刘麻子,我想咬他几口,可是,可是,连一个嘴巴也没打上,我伸不出手去!

康大力:妈,等我长大了,我帮助你打!我不知道亲妈妈是谁,你就是我的亲妈妈!

康顺子:好!好!咱们永远在一块儿,我去挣钱,你去念书!(稍愣了一会儿)掌柜的,当初我在这儿叫人买了去,咱们总算有缘,你能不能帮帮忙,给我找点事做?我饿死不要紧,可不能饿死这个无依无靠的好孩子!

(王淑芬出来,立在后边听着。)

王利发:你会干什么呢?

康顺子: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做家常饭,都会!我是乡下人,我能吃苦,只要不再做太监的老婆,什么苦处都是甜的!

王利发:要多少钱呢?

康顺子:有三顿饭吃,有个地方睡觉,够大力上学的,就行!

王利发: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

康顺子:可是,现在我们母子上哪儿去呢?

王利发:回乡下找你的老父亲去!

康顺子:他?他是活是死,我不知道。就是活着,我也不能去找他!他对不起女儿,女儿也不必再叫他爸爸!

王利发:马上就找事,可不大容易!

王淑芬:(过来)她能洗能做,又不多要钱,我留下她了!

王利发:你?

王淑芬:难道我不是内掌柜的?难道我跟李三爷就该累死?

康顺子:掌柜的,试试我!看我不行,您说话,我走!

王淑芬:大嫂,跟我来!

康顺子:当初我是在这儿被卖出去的,现在就拿这儿当作娘家吧!大力,来吧!

康大力:掌柜的,你要不打我呀,我会帮助妈妈干活儿!(同王淑芬、康顺子下)

王利发: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太监取消了,可把太监的家眷交到这里来了!

李三:(掩护着刘麻子出来)快走吧!(回去)

王利发:就走吧,还等着真挨两个脆的吗?

刘麻子:我不是说过了吗,等两个朋友?

王利发:你呀,叫我说什么才好呢!

刘麻子:有什么法子呢!隔行如隔山,你老得开茶馆,我老得干我这一行!到什么时候,我也得干我这一行!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康顺子“提着个小包”为下文找工作埋下伏笔,“往里边探头”说明她胆小怕事、畏首畏尾。
B.王利发劝刘麻子离开茶馆时说“还等着真挨两个脆的吗”,他把“挨巴掌”形容为“挨脆的”,语言带有地方特色,十分风趣。
C.文本中出场的都是小人物,作者通过描写他们的过去和现在来塑造人物形象,以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带动人物塑造。
D.节选内容篇幅短小,但以小见大,展现鲜明时代特征,表达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对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人们表示同情。
2.请简要概括文本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3.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康顺子的形象。
2023-09-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宝黛初会”的文段,宝黛的表情、心理或语言彼此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2023-09-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注】,田单空愧取聊城。


【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的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
B.颈联选用“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中间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内容上由人及景,景中含情,境界阔大;形式上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D.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事成之后鲁仲连逃隐海上,田单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
2.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答。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别号叫混世魔王;王熙凤的别号叫凤辣子;林黛玉的别号是潇湘妃子;贾母的别号是老祖宗。这些别号都是抓取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请从这四个人物中选取一个人物,从别号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2023-09-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