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请默写词中所缺的句子。
2.“花千树”和“香满路”各写出元夕什么样的特点?
3.全词采用对比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笑语盈盈暗香去”扩写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0-09-11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普通高考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汉水东流①

辛弃疾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②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③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④。


[注]①本词为辛弃疾南归后任汪陵知府,送友人前往汉中前线任军职所作。②汉高祖在汉中筑坛拜韩信为大将。③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④楚楼:见宋玉《风赋》中楚王语“快哉此风”。庾台:东晋庾亮为荆州刺史时偕部属登斯楼赏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感情基调与苏轼的“大江东去”句异曲同工,“洗尽”二字指金军残杀百姓的血污已随时间的流逝消散殆尽。
B.“破敌金城”二句承前句展开,追忆朋友先人的伟大功业,“雷过耳”“冰生颊”生动再现了征战时的壮烈慷慨。
C.下片写自己无物可送,只能以杯中之酒为朋友送行;最后三句叮嘱友人不要忘记二人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D.辛词长于用典,下片化用战国冯谖遇冷不平、弹铗而歌,东汉马援马革裹尸及枚乘诗句等典故,意蕴颇丰。
2.有评论者称“此词充满贺友人军职升迁之喜,全无哀婉伤感之意”,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试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020-06-20更新 | 24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泗洪县淮北中学、洪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①香篝:熏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②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饰成。
1.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2.请简要分析下片中“人历历,马啸啸”与杜甫《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在表达效果上的异同点。
2020-06-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学科基地学校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和昌父

辛弃疾

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注:①作者的朋友赵昌父以淡泊名利、思归山林而闻名。
1.简要分析上阕选用陶渊明事迹的表达效果。
2.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的描写中可以推测,这是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B.开头两句展现的景象神态毕现地村托出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柳塘新绿”,这令人倍感温柔的景色减却了思妇心中的离愁。
C.“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日头”一句以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之伤人,指出“离恨”是“人间有白头”的祸根。
D.辛弃疾虽是豪放词人,但这首词却写思妇的离愁别恨,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在风格上比较特别,是一首优美婉约词。
2.辛弃疾的这首词表面上虽然是“代人赋”,实则“别有怀抱”。请结合词中最后两句加以赏析。

6 . 贺新郎·别茂嘉①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③,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④、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这首词大约作于他闲居铅山期间。②鹈鴂:《离骚补注》说:“鹈鴂、杜鹃实两种。”③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④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恨春归来反衬人间离别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结尾点题,将上文中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2.简要赏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2020-05-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两句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壮阔,气势雄浑。词人触景生情,这一清秋景象触发了其内心的愁情。
B.“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抒发了作者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这三句,是整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了最高湖。
D.下片抒怀,写其壮志难酬之悲。作者通过正用张翰和恒温的典故、反用许汜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
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2020-05-2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有情之景写到无情之景,很有层次。
B.“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C.“把昊钩看了,栏干拍遍”,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运用借代手法,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且相呼应。
2.简要分析本词下片借典故表达的丰富情感。
2020-05-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各题。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

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

一丘一壑也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此词是辛弃疾罢官闲居上饶期间(四十三岁至五十三岁)的作品。①书咄咄:用殷浩事。《晋书殷浩传》载殷浩热衷富贵,罢官后终日以手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②且休休:用司空图事。《旧唐书司空图传》载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中条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枕簟”句写气候变化:枕簟初凉,溪堂乍冷,虽未入秋,已袭来秋意。清冷的感觉,既是自然环境的反映,也是词人心绪的外射。
B.“断云”句写江上风光,景象迷蒙:漂浮水面的片断烟云在落日余晖中渐渐消散,眼前出现了水远天长、苍茫无际的画面。
C.“红莲”“白鸟”二句写近前景物:池塘里红莲盛开,互相偎倚,宛若喝醉酒的美人。堤岸上白鹭静静兀立,它一定正在发愁吧!红莲白鸟互相映衬,境界优美。
D.这首词以淡语写深情。含蕴的情感是异常深沉的,但词人使用的语言却又异常平淡。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①吕叔潜:作者志同道合之友②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中秋之夜,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神话,“飞镜”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金波”描绘了月光明亮的景象。
B.“被白发”表达了词人对嫦娥历经沧桑的形象化表述,“欺人奈何"以质问的方式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痛苦。
C.词的下片,词人想象自己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强烈地表现了词人渴望收复山河的理想。
D.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一篇瑰丽激昂的优秀词章。
2.请赏析“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精妙之处?
2020-05-08更新 | 29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