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进生命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1 道试题
1 . 为了帮助幼儿园小朋友知道洗手后手上微生物会减少,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培养细菌真菌的实验。
步骤1:配制培养基并放入高压蒸汽锅内进行高温处理;
步骤2:洗手前用无菌棉棒擦拭左手手心,在甲培养基上进行涂抹;
步骤3:洗手后用另一支无菌棉棒擦拭左手手心,在乙培养基上进行涂抹;
步骤4:丙培养基不做处理;
步骤5:加盖封好后,放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情境,请分析回答:
(1)步骤1中,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目的是_________
(2)步骤2、3中均擦拭的是左手手心,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使用擦拭过手心的棉棒在培养基上涂抹,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______这一步骤。
(3)实验中,丙组不处理,是实验的空白对照,设置丙组目的是________
(4)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组菌落较多,乙组菌落较甲组少,丙组无菌落,因此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2 . 生物社团的同学想验证“多次练习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他们决定对生物教材中“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探究实验做一些调整,具体如下。
提出问题:___________?
作出假设:多次练习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制订计划:①选取合适的材料制作迷宫,准备适当的食物、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断食1天)。
②用秒表记录小鼠第一次走迷宫获取食物所用时间,作为未训练的对照组。
③观察小鼠走迷宫:记录第二、三、四次走出迷宫的时间、“尝试与错误”的次数。
实施计划:记录数据,填写在下表中。
走迷宫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走出迷宫时间(秒)1451215433
尝试与错误次数(次)1914106
(1)社团同学们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______法。
(2)根据社团同学探究主题,可知他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3)通过数据可知,随着走迷宫次数增加,小鼠走出迷宫时间、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小鼠的运动不仅需要运动系统参与,饥饿的感觉促使着小鼠完成运动,说明运动还需要______系统参与;若长时间不进食,小鼠会因极度缺乏食物而无法运动,说明运动还需要______系统参与。
2023-12-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根据下图所示,现请你完成与它们有关的生物学问题:

(1)猫和鼠的身体都是由______构成的。
(2)小猫长成大猫,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__
(3)猫生猫,鼠生鼠,说明生物具有______的特性。
(4)同一窝小鼠里有白的、灰的和黑的,这种生命现象叫______
(5)猫发现鼠后迅速追击,鼠发现猫后迅速逃跑,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__
2023-12-1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4 . 根据背景材料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鼠妇是一种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我们经常可以在花盆、石块下面发现它们,它们的身体扁平,呈长椭圆形,有多对足。当我们搬开花盆和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我们搬动花盆和石块惊吓了它们,还是它们怕见光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
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地方吗?
(1)作出假设:__________
(2)制定计划:在设计实验时,必须给鼠妇提供____________的两个环境,才便于观察鼠妇对这两种环境的选择。
实施计划:用体型和生活状况相同的10只鼠妇放在上述的两个环境的中间,然后进行观察它们的移动情况并如实的记录。重复做5次实验,求平均值。结果大多数鼠妇都跑到了黑暗环境中。
(3)得出结论:_____
(4)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并且只能有一个,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像这样的实验叫做____实验。
(5)本实验不能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
(6)实验完毕后,你将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
2023-12-1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第二中学(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第一次检测生物试卷
5 .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2023-12-08更新 | 90次组卷 | 315卷引用:贵州省绥阳县三和中学2017-2018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6 . 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表。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组别

营养液的种类

营养液数量

营养液温度

草履虫数量

甲组

稻草浸出液

500毫升

25℃

1只

乙组

牛奶营养液

500毫升

10℃

1只

A.统一用稻草浸出液B.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C.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D.可用清水培养进行对照
7 . 孩子:“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信号。”妈妈的回答在实验探究方法的步骤中属于(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实施实验D.得出结论
2023-12-06更新 | 36次组卷 | 24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半期)考试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包括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等五项。某学校要了解本校学生“五项管理”的落实情况,应选用(       
A.调查法B.测量法C.实验法D.观察法
2023-12-03更新 | 195次组卷 | 4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9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组别

A

B

C

蚕卵数(个)

1000

1000

800

培养温度(℃)

16

20

30

培养湿度(%)

75%

75%

75%

孵化出幼蚕所需时间(天)

10

9

8

孵化率(%)

90%

98%

68%

A.这个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的不同
B.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蚕卵数不一样
C.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30℃
D.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快
10 . 2016年4月,中国专家组从国内优选了7个杂交水稻品种,引进到非洲布隆迪试种。在共建“一带一路”的七年时间里,中非合作助力非洲农民端稳饭碗,成功将该国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我国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农业科学家是(       
A.袁隆平B.邓稼先
C.屠呦呦D.钱学森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