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7 道试题
1 . 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如果将百香果密封保存,百香果果肉有时会在密封瓶中“爆炸”,“爆炸”后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酒香。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百香果果肉被挖出后,空气中的微生物会迅速侵入果肉。在百香果果肉富含糖分的环境中,这些微生物迅速繁殖并开始分解糖。由于装置密封,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无处可逃,导致容器内部压力逐渐上升。当压力累积至某个临界点时,自然就爆炸了。
与百香果果肉相似,辣椒酱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那么,如何规避这一风险呢?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冷冻保存。(摘自《科普中国》)
(1)百香果在密封瓶中发生“爆炸”,是由于微生物发酵导致的,其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其在密封条件下发酵分解糖类产生___________气体和酒精。
(2)发酵食品是生活中的“常客”,酸奶就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它和导致百香果果肉“爆炸”的主要微生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
(3)制作泡菜利用的微生物和制作酸奶的相同,制作泡菜时,将原料加入泡菜坛,盖上盖,还要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
(4)为了防止百香果果肉或辣椒酱发生“爆炸”,可以进行冷冻保存,因为低温环境会___________,同时冷冻还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5)生活中保存食品,除了冷冻、冷藏外,水果、蔬菜的贮藏中常采用保鲜膜包装的方法。保鲜膜能有效地防止水果、蔬菜中的___________散失,而且还可以___________,达到新鲜蔬菜、水果保鲜、防腐、耐存放的目的。
今日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慧德中学等中考生物模拟题
2 .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和塑料垃圾占比最大,亟待对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研究人员发现,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用于降解塑料。为探究“淀粉乳酸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以下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

组别

处理方式

A

不灭菌,直接接种0.2g淀粉乳酸杆菌

B

不灭菌,不接种淀粉乳酸杆菌

C

高温灭菌30分钟,冷却后,再接种0.2g淀粉乳酸杆菌

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如图1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乳酸杆菌在结构上的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
(2)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______(用字母表示)。
(3)步骤一表格内C组处理方式中的“冷却”,目的是______;步骤二对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能分解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微生物有______
(5)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淀粉乳酸杆菌。该小组又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甲、乙、丙,再将淀粉分成等量的四组,分别加入等量的原有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分析菌株______分解淀粉能力最强。将这种分解淀粉能力最强的菌株应用于厨余垃圾的处理,取得较好效果。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3 . 酸菜是我国传统的美食之一。《诗经》中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说法。从这个观点来看,酸菜在先秦就已经出现。事实上如果大家认真翻阅:籍,不难发现早在几千年前的汉朝时期,东北人其实就已经吃上了酸菜。东汉许慎在《说解字》中云:“菹,酢菜也”。“酢”就是变酸、腐败的意思,当“菹”“酢”了之后就成了酸菜。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为更好地了解酸菜的腌制过程,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对酸菜中的乳酸菌数量和亚硝酸盐含量(食品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害物质)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请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乳酸菌的繁殖方式为___。酸菜坛应加水密封,其主要目的是___
(2)该兴趣小组通过研究发现,若酸菜腌制初期受到杂菌污染,则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进而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但分析图2曲线可以发现,乳酸菌大量繁殖会___(填“升高”或“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3)据图2曲线可知,第8天的酸菜比第3天的更适合食用,原因是___
(4)乳酸菌和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乳酸菌细胞内没有___
(5)生产上利用酵母菌酿制啤酒也是利用了发酵技术,其原理是___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八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4 . 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 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制作一期“吃出健康”的黑板报。下列同学准备的资料中,正确的是(  )
A.均衡膳食要求摄入的食物类别多样,能量的摄入与消耗要平衡
B.维生素、无机盐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
C.制作酸奶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牛奶中的蛋白质转化成乳酸
D.馒头咀嚼后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在食品制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天天和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舌尖上的微生物”的项目学习之旅。

任务一:观察酵母菌
任务二:揭秘泡菜的制作原理
任务三:探究泡菜的制作过程
任务四:分析实验数据
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安安为测定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如下步骤:①每天取等量样本,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②绘制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曲线图并回答问题:

(1)在光线较暗环境下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应使用大光圈和反光镜的________镜。若视野中的物像如甲图所示,如果想要以最合理的方式快速移出气泡,应向_______方移动载玻片。
(2)视野中的这个酵母菌长出了突起,是它在进行_______生殖。
(3)制作泡菜时,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它能通过发酵作用将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该菌种之所以是原核生物,是因为它与白菜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①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白菜、芹菜、胡萝卜)洗净沥干水分,切成条状放入干净的泡菜坛中。②向坛中加入适量的水、食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料(花椒、姜片和辣椒等),没过蔬菜即可。若加入以前的泡菜坛里的“母水”能大大缩短泡菜制作的时间(1天左右即可食用),并增加风味。③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放置于阴凉处。
(4)制作泡菜时要“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
(5)我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在泡菜中的残留量不得超过20mg/kg。由图可以看出,制作的泡菜从第_______天后食用更健康,3种蔬菜中________最适合作为泡菜原料。
(6)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生活中人们利用微生物制作食品的其他实例(一条即可)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6 . 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浓度分别为0(清水)、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图。

(1)乳酸菌是一种细菌,能在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将蔬菜中的有机物,转化成乳酸,制作泡菜主要应用了______技术。乳酸菌与酵母菌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______
(2)实验中除了食醋浓度不一样,其他都保持______,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兴趣小组对每组实验进行了多次重复并计算各组数据的______,得到了上述数据。
(3)分析图片,随着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从变化曲线可知______,泡菜至少要泡到第______天以上才能食用。
(4)由曲线可知,食醋能______(填“抑制”或“促进”)泡白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其中浓度为______的食醋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抑制作用均下降。
7日内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7 .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餐厨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具有高含水率和高有机质的特点,容易腐烂并产生恶臭,对城市居住环境和居民健康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为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某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以下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
组别处理方式
A不灭菌,直接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B不灭菌,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
C高温灭菌30分钟,冷却后,再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请分析回答:

(1)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___(用字母表示)。
(2)步骤一表格内C组处理方式中的“冷却”,目的是___;步骤二对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___
(3)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分解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嗜淀粉乳杆菌与真菌相比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___
(4)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嗜淀粉乳杆菌,该小组又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甲、乙、丙,再将淀粉分成等量的四组,分别加入等量的原有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菌株___分解淀粉能力最强。从遗传的角度看该菌株的这种变异属于___,该变异为生物的___提供原材料。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8 . 某班同学尝试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他们查到以下资料:葡萄汁中的糖分经过酵母菌发酵转化成酒精后,酒精能够被醋酸菌进一步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一种需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图1为发酵装置示意图,图2为6株醋酸菌发酵葡萄醋产酸总数和挥发酸能力的差异。请分析回答:

(1)根据图1所示的发酵装置,尝试用葡萄汁来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
①在制作葡萄酒过程中,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1/3的空间,目的是为了提供_______的环境,使酵母菌快速繁殖。制作葡萄酒过程中,排气口的作用是排出产生的_______
②酒精发酵完成后,接种醋酸菌,进入制作葡萄醋的阶段,为了保证醋酸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应持续进行_______的操作,经过7~8天,便可酿制出葡萄醋。
(2)同学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6种醋酸菌对葡萄醋品质的影响(葡萄醋中的总酸和挥发酸含量越高,葡萄醋品质越好),探究结果如图2所示。
①同学们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
②由图可知,_______是最佳发酵菌株,原因是_______
(3)为了保证制作好的葡萄醋口味不变,将密封的葡萄醋放入冰箱保存,其原理是_______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新泰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
9 . 发酵技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许多食品的生产离不开微生物发酵。请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腐乳是我国流传上千年的传统调味品,兴趣小组利用豆腐制作腐乳,过程如下:将豆腐置于蒸笼→生长毛霉→腌制→加汤卤装瓶。
(1)同学们制作临时装片对毛霉进行观察,图一中取材方式最恰当的是______(填选项),在显微镜下可见毛霉主要由______构成。

Ⅱ.自3·15曝光事件以来,人们对酸菜食品提起了极大关注。
(2)酸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发酵过程中,存在于青绿叶片上的少量乳酸菌会通过______的方式大量繁殖。乳酸菌和毛霉的最显著区别是______
(3)装坛前,首先要用沸水将坛子烫几遍,目的是______,坛口加盖并要加水密封,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10 . 模式图能够清晰的反映生物学现象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则甲阶段发生在原始大气中
B.若该图表示人类进化的历程,则乙时期的人类还不会使用火
C.若该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则延长丙期可以提高蚕丝产量
D.若该图表示白酒的酿造过程,则乙步骤表示霉菌的糖化过程
2024-06-06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高密市、安丘市3县市区八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