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碳排放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主要原因.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中国做出了减少碳排放的承诺,2010年被誉为了中国低碳创业元年.2020年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主体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如图为本世纪来,某省的碳排放总量的年度数据散点图.该数据分为两段,2010年前该省致力于经济发展,没有有效控制碳排放;从2010年开始,该省通过各种举措有效控制了碳排放.用x表示年份代号,记2010年为.用h表示2010年前的的年度碳排放量,y表示2010年开始的年度碳排放量.

表一:2011~2017年某省碳排放总量年度统计表(单位:亿吨)
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年份代号x1234567
年度碳排放量y(单位:亿吨)2.542.6352.722.802.8853.003.09

(1)若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根据回归方程估计若未采取措施,2017年的碳排放量;并结合表一数据,说明该省在控制碳排放举措下,减少排碳多少亿吨?
(2)根据,设2011~2017年间各年碳排放减少量为,建立z关于x的回归方程
①根据,求表一中y关于x的回归方程(精确到0.001);
②根据①所求的回归方程确定该省大约在哪年实现碳达峰?
参考数据:
参考公式:
2023-12-26更新 | 57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2 . 开普勒定律揭示了行星环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其第一定律指出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中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已知某行星在绕太阳的运动过程中,轨道的近日点(距离太阳最近的点)距太阳中心1.47亿公里,远日点(距离太阳最远的点)距太阳中心1.52亿千里,则该行星运动轨迹的离心率为(       
A.B.C.D.
2023-11-23更新 | 44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3 . 古印度数学家婆什伽罗在《丽拉沃蒂》一书中提出如下问题:某人给一个人布施,初日施2子安贝(古印度货币单位),以后逐日倍增,问一月共施几何?在这个问题中,以一个月天计算,记此人第日布施了子安贝(其中),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关于的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B.C.D.
2023-11-16更新 | 29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4 .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又叫“曲池”,是加装在城门前面或里面的又一层门,若敌人攻入瓮城中,可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如下图的“曲池”是上.下底面均为半圆形的柱体.若垂直于半圆柱下底面半圆所在平面,为弧的中点,则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B.C.D.
5 .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是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他从几何问题出发,引进微积分的概念.在研究切线时,他对切线问题理解为“求一条切线意味着画一条直线连接曲线上距离无穷小的两个点”,这也正是导数定义的内涵之一.已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则常数的值是(       
A.B.C.D.
2023-10-08更新 | 42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6 . 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约公元前262~公元前190年)的著作《圆锥曲线论》是古代世界光辉的科学成果,著作中有这样一个命题:平面内与两定点距离的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后人将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已知平面直角系中的点,则满足的动点的轨迹记为圆.
(1)求圆的方程;
(2)过点向圆作切线,切点分别是,求直线的方程.
(3)若点,当上运动时,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7 . 著名数学家欧拉提出了如下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的距离的一半.此直线被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该定理被称为欧拉线定理.已知的外心为O,重心为G,垂心为HMBC的中点,且,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O为线段GH的中点B.
C.D.
单选题 | 容易(0.94) |
8 . “杨辉三角”是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杰出的研究成果之一.如图,从杨辉三角的左腰上的各数出发,引一组平行线,则在第12条斜线上,最大的数是(       
A.35B.36C.56D.70
2023-05-03更新 | 40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9 . “升”和“斗”是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如图所示为“升”,是一个无盖的正四棱台,据记载:它上口15厘米,下口12.5厘米,高10厘米,可容米1公斤.该“升”的容积约是(       )(约定:“上口”指上底边长;“下口”指下底边长.)
A.B.C.D.
2023-04-21更新 | 71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10 . 南北朝时期的伟大科学家祖暅,于五世纪末提出了体积计算原理,即祖暅原理:“夫叠棋成立积,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其最著名之处是解决了“牟合方盖”的体积问题.如图所示,正方体,棱长为.

(1)求图中四分之一圆柱体的体积;
(2)在图中画出四分之一圆柱体与四分之一圆柱体的一条交线(不要求说明理由);
(3)四分之一圆柱体与四分之一圆柱体公共部分是八分之一个“牟合方盖”.点在棱上,设.过点作一个与正方体底面平行的平面,求该截面位于八分之一“牟合方盖”内部分的面积;
(4)如果令,求出八分之一“牟合方盖”的体积.
2023-04-21更新 | 904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