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79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正确的理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三个观点选择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2 .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时间+事件)?该事件的国内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激战”中的典型战役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观察表格,我国土地所有者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通过该事件,消灭了哪一阶级?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财富》杂志曾于1995年预言“香港将死”,但几年之后它的编辑总监却称香港为“活力之都”;2006年,澳门也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这充分证明(     
A.求同存异方针的成功B.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D.“一国两制”英明正确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4 . 为促进西藏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建立经济特区     ③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        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5 . 史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亦称原始史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经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间接史料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案B.邓小平写给中央的亲笔书信
C.小岗村村民承包书D.传记《邓小平在历史转折关头》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6 . 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将表格填充完整:
代表人物历史事件思想主张影响

李鸿章
①____自强、求富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②____
戊戌变法变法图强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③____
④____三民主义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民主、⑤____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
7 .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展示的时代主题是(       

A.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C.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D.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朝代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摘编自[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隋炀帝“诏发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者至,如有隐匿者斩三族”,共征发了360万人。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白骨积盈于两岸,“下寨之处,死尸满野”。

——摘编自[唐]韩偓《开河记》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八《务农》

材料三       入宋以后,对外交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虽然陆上对外贸易仍在继续,但规模有限,海上贸易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其因素是多方面的。

——摘自《由陆及海:宋代贸易格局的转型及衍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河”的地位,并分析“此河”开凿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他在位时期,唐朝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并分析“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杏园中学、兴国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社会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统治制度是不断完善,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年,太宗同意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

——据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编译

材料二       (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战斗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摘编自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运行特点,并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2)材料二中赵普认为自唐以来“战斗不息,苍生涂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为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中说“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请以元朝史例予以佐证。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历代治国理政方针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杏园中学、兴国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10 . 近几年来,历史、考古、文化成了“自带流量”的热门词汇。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我在故宫修文物》,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到《典籍里的中国》,文化节目只要一开播就瞬间火遍全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诗词证史】

(1)唐诗是对唐朝社会和生活的描述,将下面四个诗句填写在相应的横线处。(填写序号)
Ⅰ.体现民族和睦的是:______       Ⅱ.体现经济繁荣的是:______
Ⅲ.体现文化灿烂的是:______       Ⅳ.体现社会开放的是:______
①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②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③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④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绘画析史】

《步辇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2)绘画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结合下面的图片信息,分别从历史价值和艺术鉴赏两方面解读下列作品。

【人物观史】

(3)请从上述人物中任选一位,阐述后人尊崇和怀念他的理由。(从人物事迹和精神层面论述)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杏园中学、兴国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