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禹治水、禅让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86 道试题
1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中国古代就有充分的体现。请站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聚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   梁惠王上)

(1)材料一中分别为河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024-04-0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尧死后,舜继位,经过治水考验,又以禹为继承人。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第一》

材料三   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京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每年贡士3人,后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选拔人才,就是以应策取士。

(1)材料一记述的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哪一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当时在位的国君是谁?并分析这次变法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我国开创的选拔人才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的开创有何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国家制度变革的认识。
2024-04-0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二学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练习历史试题
3 . 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学习主题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04-04更新 | 63次组卷 | 127卷引用:河南省卫辉市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历史科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年老时,由各部落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品德高尚的舜……舜在位时,洪水泛滥。禹通过十余年的努力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治水有功的禹。

材料二   东汉的建立者裁并州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超来。

材料三   208年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此后刘备实力逐步壮大。221年,他建立蜀汉政权。他统治前期,任用一位名相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复业”,使经济得到发展。

(1)材料一中反映了尧舜禹时期的哪一制度?禹治理的是哪一河流的水患?
(2)材料二中的“东汉的建立者”指的是谁?)
(3)材料三中的“208年的战役”指的是什么?材料中的“一位名相”指的是谁?
(4)三则材料中的首领或君主受到百姓爱戴的原因有哪些?
2024-04-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卷(省命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轩辕在哪场战争中“平定蚩尤乱”?轩辕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能够体现出大禹的哪些精神品质?大禹另一个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2024-04-0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第一卷·2022-2023学年安徽省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6 . 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材料一中所说的“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把“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家”的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反映出分封制有什么特点?
(3)填出材料三示意图中①、②的内容。指出秦朝政治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2024-04-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2018年4月18日上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代表聚集中原大地,祭拜我们共同的祖先——轩辕。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人民。

材料一:“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白虎通》

材料二:(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史记·夏本纪》

材料三: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材料一中的“神农”是谁?
(2)据材料二指出“他”是谁以及他的重要贡献。
(3)据材料三分析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华民族具有的民族精神。
2024-04-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对号入座】

材料一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黄帝 ④半坡原始居民 ⑤北京人 ⑥炎帝 ⑦山顶洞人 ⑧尧舜禹

(1)请将上面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
洞穴中的祖先(     )
定居时代的祖先(     )
传说中的祖先(     )

任务二:【图说历史】

材料二


(2)观察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所房屋的名称以及分别所属的远古居民、生活的流域、种植的农作物。
任务三:【归纳概括】

材料三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3)材料三中的“轩辕”赢得了哪两场重要战争的胜利?

材料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睦、友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消失、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关爱、养育)其子,货力为己,大人(天子、诸侯等贵族)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2024-04-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受封的诸侯向天子汇报工作的完成情况)。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①、②、③处填写完整。
(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侯应尽的义务。
2024-04-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第一卷·2022-2023学年安徽省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10 . 探寻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失在于制,不在于政,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材料四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五   元朝疆域辽阔,行省避免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哪两种政治制度的更替?“天下为家”始于哪个朝代?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两个“制”有何不同?
(2)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写出图中A处制度的名称及其正式确立的标志。
(3)由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的“新经济政策”包括哪些措施?据材料五写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宋朝为分割地方的权力,先后设置了哪些地方官职?
(4)曹翰诗句的慨叹和当时谚语的出现与宋代哪一政策有关?右列的文字材料是什么改革的措施?写出该措施的名称
宋初大将曾翰《退将诗》中写道: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有谚语云:做人莫做军,做扶莫做针。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5)据所学知识判断图1中A和图2中B分别代表什么朝代?AB两个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在a、b两地设置了什么机构?
2024-04-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禹城市张庄镇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