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争霸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B.大一统C.民族政权并立D.专制皇权加强
2023-04-06更新 | 326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数百年的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秦、楚、齐、燕大国。这说明当时(     
A.制度瓦解B.民族交融C.区域统一D.王室衰微
3 .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据此可知(       
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B.统一趋势增强
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D.分封制彻底崩溃
4 . 社会转型往往引发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费正清


(1)材料一中提到的“时期”是哪一时期?为什么说“铁制农具和牛耕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材料二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摘编自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2)据材料二的描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利与弊。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3)材料三中“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三写出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
2022-12-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说出其中最先称霸的诸侯。
(3)请你谈谈这一时期的现象有何利弊。
2022-12-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潢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A)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材料二: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制度?当时具备什么品质的人才能被推选为部落首领?
(2)材料二中“夏传子,家天下”是什么事件?此后材料一的制度被哪种制度取代?

材料三:如下图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3)材料三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材料四:该制度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同时,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说一说此制度的作用。

材料五: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和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交通不便,诸侯国与王室之间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割据状态的出现。


(5)材料五中割据状态的出现指的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什么现象?
2022-12-0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幸福安定生活
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融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2-12-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自古以来,战争与和平都是人们思考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孟子评论说:“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战争,没有符合“义”的)

——综合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及《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公元前209年夏天,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爆发。秦末农民战争由此开始。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然而,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之间继续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汉王刘邦集团取得最终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孟子对战争持什么态度?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战争,目的是什么?从中国历史发展长河的角度看,春秋时期各类不同性质的战争,起到了怎样的客观作用?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有何历史意义?楚汉之争的性质,与陈胜昊广起义的性质有何不同?
(3)综合材料一、二思考,我们今天以什么标准评价中国历史上发生这些战争的性质?
2022-12-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社会转型往往引发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费正清

材料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辫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材料四: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中提到的“时期”是哪一时期?农业革命”?为什么说“铁制农具和牛耕给中国带来了一场。
(2)据材料二的描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利与弊。
(3)材料三中“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
(4)材料四提到了“商君”改革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10 . 史书记载: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号称“千八百国”,春秋时仅剩170国,战国初年仅剩七大国与十几小国。最终如图所示,这表明,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  )
   
A.社会经济高速发展B.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C.国家逐渐走向统一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